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有人就问祖师说:为什么佛陀要出生呢?要纳妻呢?是这样的,如果佛陀没有经过母胎的出生,这有个严重问题,就是,佛陀不是正常人。假设佛陀能够从石头里跑出来的话,我们会觉得他跟我们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会质疑:他说的法,我们做得到吗?他如果没有感同身受地陪着我们示现从母胎里面出来,就会连带我们对他的法产生质疑,说这个法太高深了,我们做不到。
所以,佛陀他必须遵守凡夫流转的轨则,还是有父亲母亲,因为他要让我们知道,他跟我们完全一样的。他当初是一个凡夫的时候,也是从这个过程而来,也是颠颠倒倒。后来学习佛法,出现了光明,然后才做一些生命的改变的。所以佛陀必须有父亲母亲,这就告诉我们,他跟我们的过程是一样的,他也曾经流转过。
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我们看经典上说,“处兜率天,弘宣正法。”凡夫他有入胎,但是凡夫在胎中,这十个月是什么都做不了,但是佛陀在摩耶夫人的母胎当中,他表面上住在母胎,但是他同时是在兜率天为众生说法。还没有出胎之前,他也不是只在母胎待着,他同时在兜率天为诸多的天人、菩萨来宣说佛法。等到他入胎的因缘成熟以后,舍弃了兜率天宫才降神母胎,从母胎里真正的出来。
为什么处胎都在兜率天?我们解释一下,因为欲界天太过放逸,下天,欲界天——四天王天、夜摩天、忉利天都太过放逸,上二天——□□、无□□太过骄慢,因为他禅定高深,所以很难教化。在三界的诸天当中,只有兜率天稍微好一点,他没有下天的这个欲望的放逸,也不像上天,虽然清净但是高慢心太重,所以兜率天相对是比较好的。所有的贤劫千佛(我们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第四尊佛),都是在兜率天等待降神母胎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兜率天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
好,我们看出生相:
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间,在西元前六百二十三年,这是根据南传上座部的说法。这个时候刚好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西元前二百年到七百年这个五百年的时间。而这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在历史学家叫作轴心时代,又叫作黄金时代。
为什么呢?因为这五百年当中,世界各地同时出现了他们的精神文明导师。比方说,中国的孔夫子跟老子,古希腊的柏拉图跟亚里斯多德,古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印度的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是在这五百年同时出现。所以这个五百年叫作轴心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启动的时代。释迦牟尼佛也正是在这个时代出现。在西元前二百年到七百年,这五百年中间是人类最重要的时代。
他是在什么地方出生的?在中印度的迦毗罗卫国。这是个小国家,因为那时候印度有十六个国家,他们是分裂的十六个国家,其中一个小国叫迦毗罗卫国。他出生是在岚毗尼园。摩耶夫人在花园散步的时候,她走到一棵大树,叫无忧大树,她把手放在这棵树上,这时候她的右胁就出现一个白色的气体,佛陀就出生了。他是姓释迦族,名字叫悉达多,悉达多太子。我们看经典的描绘,先看他的出生情况,从右胁生。身为一个尊贵的佛陀,当然不能从产门出现,他就是在无忧大树下……摩耶夫人的手靠在树上,她要去采一朵花,采花的时候把手一举,右胁就出现了白色的气体,佛陀就从右胁出生了。
佛陀出生以后发生什么事?“现行七步,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振动。”佛陀出世以后,出现三个很特殊的情况:第一个,走了七步;第二个,出现强烈的光明。听说在周朝的时候,那些太史看到在印度这个地方出现一道很大的光明,在历史上有记载。我们合理地推论,这个应该就是佛陀出现的时候,“光明显曜,普照十方”,佛陀的身体出现强烈的光明;第三个,“无量佛土,六种振动。”这个世界,六种振动,它的本意是六个方向,东西南北中间还有边缘,这是表法,表示六根的振动,眼耳鼻舌身意即将改变,所以产生振动。这段是说明释迦牟尼佛出生以后出现的三种瑞相,现行七步、光明普照、六种振动三种瑞相。
出现三种瑞相以后,佛陀就说话了。佛陀自己作预言,我为什么出生呢?佛陀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我当于世,为无上尊。释梵奉侍,天人归仰。”他说,我来到人世间,要陪一切众生流转,最重要的是,我要在这个地方示现成佛,宣扬佛法,教化众生。讲完以后,释提桓因跟大梵天就侍奉在佛陀的旁边,诸天产生归仰。
我们凡夫肉眼什么也看不到,但是天人不一样。诸位!天人是有天眼通的。在经典上说,天人看到佛陀出世,他不一定知道他是一个佛陀,但是天人会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人是不可思议的,是有大功德的,他当然不知道这是佛陀,但是他能看到这是大功德的人出现了。
诸天跟我们凡夫最大的差别,你不是修善就能够生天的,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到了六波罗蜜会说,修善可以保住你做人,你要生天要有德行的,要有点修持。诸天一个很重要的德行,是随喜赞叹,诸天不会嫉妒别人,你比他好,他就尊重你。你如果只有修善,没有德行,生不了天的,你连欲界天都上不去。天人看到佛陀出世,他们很自动地恭奉——你这个人是个大功德的境界——所以就恭奉在悉达太子这个小婴孩的旁边,诸天内心对他产生很多的皈依。
当然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看很多的伟人出世都有瑞相,何况是佛陀。佛陀为什么会光明普照,为什么六种振动呢?因为佛陀的出世表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世间的光明即将打开,众生的生命即将改变。我讲实在话,如果没有佛陀的出世,我们根本搞不清楚东西南北,你就是过一天算一天,该干啥,还干啥。如果没有佛陀的出世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没有人出家来住持正法,就没有僧宝,那么这个世界就是黑暗的。每一个人就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各凭本事,看谁的福报大,在娑婆世界里面,就是这样一天过一天。
所以,佛陀的出世表示了法宝的启动。光明普照十方,表示这个世界上即将出现光明;第二个,众生学习佛法的智慧,生命即将改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开始要改造了,我们不再跟着感觉走了,开始学习内观,改造自己的思想。这个就是佛陀的瑞相,有表法的意思。
我们再看第三个,童子相。/p>
三、童子相─经云:“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
佛陀出世,当然也是经过成长过程,既然是示现跟凡夫一样,他就有一个成长过程,有童年时代。但是在童年时候,佛陀对算术(“算计”就是印度的算术)——诸位都知道印度是算术非常发达的国家——对于算术、文艺(文艺就是各种工巧技术),还有射御(射御就是骑马射箭,属于武术),还有博综道术,就是学习当时印度的这些哲理,吠陀经典、奥义吠陀等等。佛陀是示现,所以他从小就表现出很特殊的多才多艺,是描绘这个意思。
我们看第四个纳妻。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好,我们解释一下这个纳妻相,这个纳妻是有一个原因的。释迦太子出生以后,根据印度的习俗,他们大富人家都要找相命师来算命,当然净饭王也不例外。身为一个国王,他就找了五百个仙人同时为释迦太子看相。这五百仙人看相以后,都觉得这个小孩不简单,具足三十二相——三十二种美好的相状,所以这五百个仙人就做出两个结论:这个人长大以后,如果没有出家,在世俗里面待着,就是转轮圣王,统理整个印度;如果他出家,就会成就无上的觉道,在修行上会有大成就。
那么,这个净饭王就紧张了!说到底他是出家还是在家呢?这五百仙人没办法决定,看不出来,总之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净饭王说谁能够看得出来呢?五百仙人说这个世界上能够看得出来,只有我们的老师阿私陀仙人。净饭王说,那可不可以把你们师父请来?五百仙人就坐下来忆念他们的师父,阿私陀仙人就现前。
现前以后,这个阿私陀仙人就深入地看这个小孩的相状,看完以后就痛哭流涕!他说这个人,他是三十二相,你看他每一种相都具足八十种好,这个人肯定要出家,他不是做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只有三十二相,没有八十种好,他一定会出家。那你为什么流泪呢?因为我已经一百二十岁了,我再也没有因缘见到佛陀了,“佛在世时我沉沦”,他成佛以后我已经不在人间了。他为自己感到遗憾!
这件事情也给净饭王一个警惕,因为净饭王毕竟是世俗人,他希望他的儿子要继承他的国王位子,光耀门庭。所以净饭王为了留住佛陀,使令他不出家,在经论上说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他盖了春夏秋冬四座宫殿,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分别住四座不同的宫殿,让太子感受到非常如意的境界;第二个,在太子十七岁的时候早早让他结婚,希望他打消出家的念头,这个就是他纳妻的一个因缘。因为阿私陀仙人预言这个小孩一定会出家,也一定会成就无上觉道。净饭王为了避免这件事情发生,他就盖了宫殿,而且给释迦太子纳妻。
纳妻的过程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比武,“游于后园,讲武试艺。”这个比武我们解释一下,净饭王为这个太子纳妻,他是找到邻国输檀王的大臣叫执杖,这个执杖的女儿叫耶输陀罗,容貌端庄,具足德行,但是这个耶输陀罗,同时有八国的国王都来提亲。执杖的国家是个小国家,他不敢得罪其他人,恐怕产生纠纷,所以只好要求公开比武,以公平的方式看谁能够得胜,就把女儿嫁给他。这比武的方式就是挂一个圆盘,看你射箭能射多远。一般的王子都射到二十里,提婆达多射了四十里,孙陀罗难陀射了六十里,佛陀射了一百里。佛陀得胜了,在比武当中他就娶了耶输陀罗。
娶了耶输陀罗以后,他的生活是什么情况呢?“现处宫中,色味之间。”佛陀在四种宫殿当然过着安逸快乐的生活。当然这个地方说明:佛法不离开世间法,他必须要经过,才能够觉悟。所以这个纳妻相,八相成道当中一定要有的。从人生的快乐当中体验它的过失,佛陀必须以身作则,来证明他的法是正确的。
我们看第五个,出家相。
我们先看看他的出家的过程,再谈谈佛陀出家以后的修学情况。先看他的过程,过程当中有三段。
先看佛陀出家的因缘,他为什么出家呢?“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佛陀纳妻以后,正如经典上说的,他可以说是“现处宫中,色味之间”,享受世间的快乐。但是有一天佛陀出外去旅游,因为佛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宫中,有一天他想去外面走一走,就带了侍从,打开了城门,到外面去,就跟老百姓接触了。结果他看到老百姓的情况跟宫中不一样。
他见到四种情况,对他产生很大的启示。
第一个,他看到了老人,“容貌憔悴,行动缓慢。”人,饶汝千般快乐,你也是会老的,精神体力会衰弱的。所以你要慢慢慢慢精神体力衰老的时候,容貌变得憔悴了,行动也变得缓慢了,这个是第一个。
第二个,他看到病人,“举身颤抖,喘气□□。”人,你再怎么快乐,你一定会生病,有病痛。病痛折磨的时候,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全身颤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第三个,死人,“世人抬举,号哭送之。”大家哭哭啼啼,送死人的尸体。
释迦太子看到了老人、病人、死人以后,他又看到了第四种人——出家人,“威仪具足,身心寂静。”
所以他就做出了比较,就说,我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继续享受我的快乐,但是在快乐当中,我必须要付出轮回的代价。因为我们在快乐当中,一定会产生爱取。娑婆世界的快乐是充满了陷阱,它一定把你吸进去,你跑不掉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假设我现在享受快乐,我就要生生世世受老病死的折磨,这是第一个选择;第二个,假使我能够体验到无常的道理,赶紧跳出来,我可以追求一个没有过失的快乐,虽然我要经过短暂痛苦的修学,但是我能够换取一种永恒的安乐,所谓的功德庄严。所以他就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是无常败坏的,它只是一时的快乐,而且这个一时的快乐却深藏了老病死的祸患。
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选择呢?“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放弃了一时的快乐,他希望追求永恒的安乐。这个是释迦牟尼佛看到老病死以后做出的选择。
那么他是怎么出家的呢?“服乘白马”,其实释迦牟尼佛出家是偷跑出家的,利用晚上的时候带着侍从骑着白马,穿着宝冠璎珞,就出家了。出家以后,他把宝冠璎珞脱掉,让侍从带回去,这是他出家的因缘,骑着白马利用晚上的时候出家。
出家以后,“舍珍妙衣”,舍掉这种珍贵的衣服,穿上坏色衣,“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这个“行如所应”就是做印度修行人所应该做的事情。“行如所应”我们解释一下。
佛陀的出家,根据记载是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所以他出家修了十一年的时间。十一年做什么事呢?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他先参访五年,到处去参访。诸位要知道,印度当时是一个文化非常高的国家,我们所说的九十六种外道,其实就是九十六种哲学家修行人。
他参访的修行者主要分成两类:一个是苦行外道,修苦行的;一个是冥想外道。
苦行外道的概念就是说,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业力——这个说对了——你想要赶快把痛苦结束掉,就要让生命痛苦。比方说睡在有刺的树枝上,比方说整天泡在水里面。他们认为让色身痛苦能够消业障,这个是错误的。痛苦跟你的思想有关系的,这个色身是无辜的,所以这个苦行外道是向外攀缘。
第二个,是冥想外道,修禅定让自己无想。诸位要知道,你什么都不想,一时不起烦恼,但是你问题没有解决,如石压草。佛法是要转识成智,你要出现光明来对治黑暗,不是把它压住而已。外道他也看得出来,经常打妄想会创造烦恼,所以就干脆不打妄想,产生禅定。
这两种修行,一个是苦行,一个是禅定,当然对佛陀有一些帮助,有助道,但是都不是成道的因缘。我们待会说到成道的因缘,是要“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是要有智慧的。但是当时没有佛出世,所以释迦牟尼佛也只能够透过这种苦行跟禅定,来做一些基础工作,这个是佛陀出家的情况。
这一部分会有一些差别的,有些记载是十九岁,这没关系,因为每一个根据不一样,我们是根据大藏经。我们知道,印度是最不重视历史的一个国家,那时也没有文字,佛陀在世,如是我闻嘛,都是口耳相传,可能会有一些落差。但没关系,不影响这个道理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很多的数据,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解释,因为印度对历史的记载是比较粗略的。
我们今天研究八相成道,说明了一件事情:佛陀他必须经历我们凡夫所经历的所有的事情,然后再从这个地方觉悟,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身为佛陀他也是经过结婚,也生小孩,最后再觉悟的,跟我们没有差别。既然佛陀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妄想很重,但是这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佛陀做到了。佛陀讲这个四圣谛:“此是道汝应修”,最后“此是道我已修”,这个道路我走过了。
所以诸位要知道,宗教跟哲学最大的差别:哲学它提出一个概念,人生应该怎么样;但是怎么做到,它没有方法。哲学家不谈方法,因为这是他的理想,至于做得到做不到,不知道!没有人知道。
佛法不是这样,佛法提出一个目标,它一定有方法,宗教是可以实践的。哲学,以佛法说,是哲学家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的。这个八相成道很重要,让我们知道,佛陀也是经历我们人生所有的经历,最后才成佛的,关键是你要掌握他的方法。我们不怕你烦恼重,我们也不怕你业障深,只要你肯吃药,你就可以改变。诸法因缘生,你如果能够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你的生命就能做出改变。
这个方法谁能够告诉我们呢?当然只有佛陀出世了。所以佛法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不管你屠刀拿了多久,不管你的过去,重点在你的未来。只要你肯学习,只要你肯照着这样去做,肯踏出第一步,你的生命就有变化。这叫诸法因缘生,人生没有自性。
所以八相成道给我们启示很深:大慈悲的佛陀,愿意从尊贵的法身惊入火宅陪我们流转。然后从流转当中,他自己走过一条觉悟的道路,就是告诉我们,“此是道”,这个道路是可以走的,是可行的,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