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蕅益大师特别提出来,我们临终的一念心,影响我们来生的去处。这以下引证:
蕅益大师在发明这个道理之前,他引用世间的圣贤之道。他说这个道理不但是佛陀这样子讲,就是世间的圣贤都有这种观念。你看儒家思想,它把人分成两种:我们一念心,有人心跟道心。这个人心就是《楞严经》说的情执、欲望。我们过去生曾经在世间的五欲里面享受过,享受过以后留下很多的后遗症,产生很多的感情、很多的妄想,这是人心,是我们对欲望的一种希求。这个世间的快乐果报有什么过失呢?它让你享受快乐以后,心中经常打妄想,这种妄想挥之不去。
第二个就是道心。道心就是说,我们曾经学习圣贤的道理,从当中得到智慧。但是在儒家的思想认为,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是微弱的。也就是说一个正常人,欲望的势力是超过于智慧的势力,所以儒家思想它提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人要接受教育。教育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它说,“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说圣人跟一个恐怖分子,一个狂人,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就谈谈我们的过去,其实我们的过去,没有太多差别。说实在的,套一句台湾话,“七的不要笑八的”,因为你做过很多错事,我也做过很多错事,是吧?我们就是有共业,才会投胎在同一个世界。如果论过去,我们差别不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生长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空,因为我们有共业,我们来自于同样的过去。
但是,我们不一定有同样的未来。就看你今生的努力了。从儒家的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因为他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发他的道念,这个叫作好人。他今生做出了努力,做出了学习,做出了改变。什么叫作坏人?这个人放纵他邪恶的一面,放纵他的欲望,不好好学习,他就变坏人。诸位!我们有相同的过去,但是我们不可能有相同的未来,关键就在你现在怎么做了。
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们就把过去生的福报花完,该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尽情享受,那你来生只有一条路可以去,到三恶道去了。因为放纵欲望的结果,放纵了这一块烦恼的势力,你临终时一定是起颠倒的。所以我们今生好好修学,临终就能保持正念。好人跟坏人的区别来自于:第一个,好人就是克念,他能够克制自己的烦恼;那么坏人呢?是放纵自己的烦恼,差在这里。
所以他总结:
举一个例子,用这个事相来证明这个道理。舜,他是古代的君王,他是个好人,做了很多善事利益百姓;跖是一个大盗,他统领九千人到处杀人放火,做了很多伤害众生的事情。那么这两个人生长在同一个时代,表示他们有相同的过去,为什么今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呢?因为“利与善之间也。”一个人的心住在欲望,他的目的为了追求今生的快乐;另外一个人的心住在善念,他为了积集善业而努力。
到现在我们都没有谈到佛法。从世间的圣贤之道,我们已经知道,人要能够离苦得乐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调伏欲望这一块,在儒家的思想,它的方法是制礼作乐。因为儒家思想认为人心本善,只要你教育他,他会往好的方向走,所以它用礼仪来约束你的身口,用音乐来陶冶你的性情。古代的音乐是比较优美的,现在的音乐都很躁动。儒家思想是从人性本善,从一种比较正面的思考来教育我们。
但是另外一个法家思想就比较悲观。它认为人性本恶,法家认为教育没有用。法家说,一个人要造恶时,他要去偷盗,你跟他说,你不要偷盗,这样子你的祖先会蒙羞的。你用礼乐来教育他,他不会听的。法家会说把这个人绑起来,关起来就对了,所以法家是严刑峻法。因此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基本上历代的君王都是外儒内法,儒家、法家一起运用。你善根够我就跟你讲道理,你要不听话就法家伺候。
总而言之,在圣贤之道当中,都知道一个人要调整心态,你的生命才能够增上,这一点很重要!诸位!很多人都以为,你修善来生就会比较好,不一定!佛陀在经里面说,一个人的心,如果是放纵你的烦恼欲望,就算造很多善业,因为你的心是堕落的,你还是会到三恶道得果报。诸位要知道,善业会让你活得快乐,但是你内心是决定六道的升沉。你看现在很多的狗,被人家养得很快乐,对不对?但它在畜生道,是卑贱的果报。这就是他放纵烦恼,但是他积集善业,所以他的果报不能得尊贵身,不能在比较尊贵的人天乃至于佛菩萨的地方得果报。如果放纵你的欲望,就算你造了很多布施的善业,做了很多的义工,你的善业会在卑贱的果报里面表现出来,你可能在畜生道做一条大蟒蛇,或者做鬼王,去享受你的善业。善业的安乐果报有很多种可能。你的升沉,六道的升沉,十法界的升沉,是靠你的心理素质。
好,这一段就是说明,人生的整个升沉,所谓的“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生命的整个大方向的决定权,就在我们内心的素质。
这种概念有了以后,我们就看下一段。
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三种法门都是佛陀制定的大功德的法。比方说你持戒;比方说你学习教理,修习止观;比方说你修学禅宗;比方说你念佛持咒等等,由此类推,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会选择自己的法门来修学。你可能每天拜忏,也可能每天念佛,你也参加共修,虽然我们同样在佛法当中积集善业,但是我们来生有五种可能。
第一个,“但夹带利名心,便是三途种子。”假设你心理的水平,是住在世间的名利,心里面有很多的想法,但是你的主流……,什么叫主流呢?我们解释一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善恶都有,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是数数现行,然后深生好乐,这个念头经常起现行,这就是你的主流了。如果我们今天把名利看得很重,就算造善业,这个善业还是会到三恶道得果报,因为你心理水平就这么回事。
第二个,“但执着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种子。”这个执着取相比名利心好,因为名利心是档次最低的,你是追求世间的荣华富贵。第二个你是执着善业,虽然他执着善业的相状,但是他的水平比较高,这个人不是做人就是做天人。如果他又喜欢感应神通,就有可能变成外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比追求名利好一点。追求神通,追求善业这种执着,相对来说,水平就高一点,这是人天的,至少他是一个人天的尊贵身,虽然没了生死。
第三个,“但一味出离生死,便是二乘种子。”二乘种子,二乘人其实是满有道心的,但有个缺点,他对人生的痛苦感受太深,他今生所受的折磨太重,所以对人生是完全的悲观主义。他认为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你看我们到净土去,是暂时的,总有一天还要回入娑婆度有情!我们只是把净土当作一种过渡。但是二乘人离开三界,他是永远不想再回来。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愿度人。这种人就到偏空涅槃去了,他所修的善业就往那个地方引导。这是第三种人。这种人,我们一般说是悲观主义者。
诸位要知道,佛法的操作,就像你在吃药一样,适可而止。有些药你不能服用过量,尤其是苦谛。慢慢你就知道,虽然苦谛可以调伏我们对娑婆世界的贪爱,但是你用得刚好就好了。如果你苦谛操作过量,可能会影响你的大悲心。其实二乘人就是这样子,他对苦谛的感受特深,可能他从小有这样的经历。总而言之苦谛的操作过量,让他对生命产生极度的厌恶。大乘佛法是认为生命没有好坏,因为毕竟空,你操作得当,人生可以创造大功德;你要是操作失当,人生会造重大的罪业。所以人生没有好坏,一个生命体出现没有好坏。但是小乘人把人生定义成痛苦的,是绝对不好的,这个就有所偏执了。这就是为什么他最后没有万德庄严,是他的思考模式出了差错,一味地出离生死。出离生死可以,但是你不能一味,不能过度。那么这种人过度地对生命产生排斥,在成佛之道,他一定要先经过二乘的过渡,然后再回小向大,这是第三种人。
第四种人,“但具真实自觉觉他心,便是菩萨种子。”这种人他一方面上求佛道,一方面又下化众生。他在空性当中有佛道的好乐,又有对众生的悲悯,这个人一定会直接到菩萨的果位。第三种人是以苦谛为住,变成二乘;第四种人中道实相为住,他会知道什么事情都要做得刚好。
第五种是最圆满,“但从自觉圣趣,光明发辉,彻其源底,共回向净土,普与众生同登极乐,便是无上菩提种子。”第五种人是以无住为住,这种人经过长时间大乘佛法的修学,能够“自觉圣趣,光明发辉”,能够找到生命的根源,知道我们“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诸位!你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来的?你从什么地方来?有人说,欸,我是从父母亲而来,这个思考是最低层的思考。高一层认为我是由业力而来,不错啊!因为你有业力,万般皆是业。但是从业力而来,这个还不够彻底。你有没有想到,这个业力还没有成就之前,你是怎么来的?在业力没有和合之前,看《楞严经》的意思,我们从空性而来,人生是无中生有,本来没有,然后因缘和合,啪!出现了。这跟做梦一样。你看你做梦时,你梦到的梦境本来没有嘛,是梦心的和合,然后出现了,最后还是没有。所以你能够从毕竟空当中建立你的人生观,直接成佛,速度最快了。
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修习相同的法门,但是不会有相同的结果。你看大家一起念佛,假设我们办一个佛七,一百多个人念佛,这句佛号进入了一百多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面,经过你思考模式的操作,最后创造出来的结果,答案是每一个人不一样!这个叫诸法因缘生。如果佛号进入一百个人的心中,每一个人结果都一样,那这句佛号叫有自性,它有主宰性,那就违背了佛法毕竟空的思想。佛法认为没有一个法是有自性的,“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如果每一个人念这句佛号,都产生相同的结果,表示这句佛号有它的独立自主的体性,那么这样子就违背佛法的因缘观了。佛法认为没有一个东西是有自性的。佛法的结果答案都是只有一个,那就是不一定!通通不一定!看你的内心世界,看你的心理素质,这是很重要的观念。你的内心素质引导你所有的修学,所以你的心理素质提升了,你的生命就全部提升了。
答案总结,“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所有的法门都可能让你超越生死到净土去,所有的法门也可能让你堕落到三恶道去享受快乐,都有可能。一切法可能是正,一切法可能是邪,答案是不一定。所以提升你的心理素质,就变得很重要了。因为它就象是整部马车,马车往哪里走,车子不能决定。这个法门不能决定你的去处,法门没有方向性的,是前面那匹马。那匹马往哪里跑,车子就得往哪里跑。
我们做一个总结。看看这两段,《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做个总结。两段都念一念,请合掌。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这个地方讲出了两种生命的结果,先讲一个道理,“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说我们在佛教里花了很多时间,修了很多的法门,我们也布施,也持戒,也念佛,也持咒,那么谁来引导我们做这么多的善业呢?意先导——你的心理状态,你的思考模式,引导了你所有的善业。由你的思想来做主,也是由你的思想来引导它造业。假设你今天是以染污意,追求世间杂染的名利,那么“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你总有一天要尝到痛苦,“如轮随兽足”,就像这个轮子,永远跟着前面的动物走,这个轮子是不能做决定的。
这个地方我们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他积集善业最后是痛苦呢?这有两种可能:如果你学佛很早,很年轻就学佛,大概到了中晚年,你的福报就会现前,这是正常的。佛教就是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所以你的生命很快会改变,很快会出现快乐的果报。如果这个发菩提心的人,面对果报,不迷、不取、不动,继续往前走,不住在这个福报,但这个福报还是会出现,因为因果法尔如此。但如果你一开始的发心,就是为了追求福报来修善业,糟糕了!这个福报就通不过去了,你就住在上面了,然后开始享受、放逸了。你今生开始放逸,来生就直接堕落了。来生因为你的善业提前起现行,所以在享受福报时,你的烦恼就开始活动,福报享尽你第二生就堕落了。这是第一种情况。你学佛得很早,善业修得很多,到晚年福报现前,因为你的发心不正,结果你陷入了福报的陷阱当中。你不能够说福报害人,因为是你自己的发心不对。很多人也是福报现前,他走得过去,因为他追求更好的东西。生命是这样,你要拒绝、舍档次低的东西,后面的东西才会出来。佛法修学是一层一层的。佛法会先给你比较低层的东西,你不要,往前走,它再给你更高层的。你再不要,它再给你更高层的,它是一层一层出现的。如果你学佛学得早,晚年就会起现行,这个就考验你的发心了。发心错了,你今生就直接陷进去了,第二生就直接堕落了,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人,学佛比较晚,善业相对修得比较少,他的福报可能就到来生才起现行,这种人第三生堕落。来生你很快乐,但是你跑不出这种快乐,你一定陷进去,因为第二生你的心在造善业时,就住在这里了。所以第二生福报现前时,你一定会放逸,一定会,绝对跑不掉的,然后你第三生堕落。这个痛苦什么时候出现呢?不是马上出现,因为你积集善业怎么会有痛苦呢?它是在善业结束以后出现痛苦,可能是来生,也可能是第三生。当然这要怪你自己了,因为你一开始的发心档次不高,所以就容易陷进去。
我们再看第二个。“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这个道理跟前面一样,就是我们的生命所有的行为是由内心来主导的。假设我们以清净的菩提心,来发动我们的口业,赞叹别人做的慈善事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诸位如果你发心发得水平高一点,你还是会享受快乐,但这种快乐不会障碍你,这个叫作自在的快乐,而不是带业的快乐。你看有些人他活得很快乐,但是这个快乐不会让他堕落。他不为所动,能够很快地从快乐走过去,得到后面更好的东西,他要的是摩尼宝珠,他不会去在乎这种路边的生灭的小花。
为什么有些人福报现前时他走得过去,有些人走不过去呢?就是各自的发心不同。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一定要先断恶修善,一定要先有人天乘的基础,才有出世的功德。但是学佛很矛盾的地方也在这里,我们都要修善,而修善的结果就会出现福报,出现福报就会让我们迷惑颠倒,这个地方是大问题了!那么就跟你刚开始的发心有关系了。如果你发心发得很高,为了成佛,为了求生净土,你很容易从快乐的果报里轻轻地走过去,福报变成一种增上。因为你有福报,你更专心地断恶修善度众生,所以福报为你所用,你有主动权,你掌握了福报,福报听你的。如果你发心错误,你就被福报牵着走,福报牵着你走,你就到三恶道去了。你要有心理准备,我们一定要经过福报这一关的,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过得了,不是!要看你的调伏力引导力了。因为你一定要先断恶修善,一定要先修善业,然后才有所谓的修止观。所以说往生净土的人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很大的功德,无量光,无量寿,你在佛号里面操作,会创造广大的功德。但这个功德的趋向有很多种可能。那么你现在怎么来引导这句佛号趋向于净土,关键就在这里了!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我们再往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