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意乐有三种:第一种,是他物,就是有主物,拣别它不是无主之物。第二种,他物想,你心中很清楚它是有主物,拣别你不是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你是很清楚知道它是有主物。第三种,起盗心,拣别你不是暂用想,你不是说一时情急暂时使用,你是要把它做作一种侵占为己有的心情,那么这时就形成了心中的意乐了,已经有犯罪的动机。这第一种情况,他物、他物想、起盗心。
二、加行。你采取了身口意的加行,就是采取行动。包括:第四个,兴方便,方便我们前面讲过,你是用偷的、用骗的、用抢的,这个都是属于偷盗的方法,方便;第五个,直五钱,直五钱我们待会再来说,就是它的价值在五钱以上。这个是加行。
三、究竟。第六个,“究竟”,这个犯戒的情况要把它造圆满,一定要离开本处。
在律上讲出一个公案,说有一个人他晚上去偷牛,他把旁边邻居家的牛,偷到他家里来,后来天黑之前,他想一想不对,这是犯偷盗戒,他又把牛送回去了。所以对旁边的人来说,看到牛还在。我问你,这个人有没有犯盗戒?犯了盗戒了,因为他已经他物、他物想、起盗心、兴方便、直五钱,关键是举离本处,他已经把这头牛移动,它四个脚都已经动了。你后来把它放回去,那是后来的事情了。盗戒已经成立,你不但要放回去,你还要忏悔,因为罪业在心中已经成就了,这是造究竟。所以举离本处是判断这个犯罪有没有完全圆满,要离开本处。
辛三、犯戒轻重
整个盗戒最难判断的,就是五钱的问题。我们看下一段,犯戒轻重。
盗取他物直五钱以上,上品不可悔罪。这个是重罪,要取相忏。盗取他物,直四钱以下包括四钱,中品可悔罪。盗取他物在三钱以下,下品可悔罪。所以盗戒的轻重除了有主物以外,完全看价值。
这个五钱的概念,我们先讲它的缘起,再说明判断的方法。
盗戒的缘起是这样的。佛在世时,有一个比丘叫檀尼迦比丘,他一开始住在僧团,住了几年以后,他离开僧团到山中独住,用草结成草蓬,住在那儿。
有一天,他托钵回来,哇,草蓬被人家拆去烧火,没地方住了。檀尼迦比丘,以前在家时是烧陶瓷的,所以他就想,这个草蓬不坚固,他就找了很多的石头,把它捏成一个房子的样子。然后把它烧成陶瓷的房子,外面再把它漆上红色的漆,漆完以后就很庄严。
佛陀在远的地方看到这个红色房子,就明知故问,问比丘说:“这是谁的房子呢?”他说:“是檀尼迦的房子。他以前的房子是草蓬,被人家拆了,所以他盖了这座坚固的陶瓷房子。”佛陀说:“这座房子太豪华,不适合,不相宜比丘之法。”叫比丘们把它拆了。
所以檀尼迦比丘托钵回来时,看到他的陶瓷房子被打破了,又没地方住了。他心里想,草蓬的房子不坚固,陶瓷的房子太豪华,他就取其中道,干脆用木头盖一个木屋好了。他就跑到国王的树林里面去,跟看护的人说:“国王之前答应给我们树木的,我们要取这个树木来盖房子。”看门人认为比丘不妄语,说:“喔,国王答应你,好吧,那你就随便找吧。”他就砍了几棵树,盖起了房子。
盖完以后,国王有一个官员是专门监督这个树林的,他一看,欸,树怎么少了好几棵呢?守门人说:“这是某某比丘,把它砍去盖房子,说国王答应的。”这个官员就报告给国王。国王说:“我不记得答应檀尼迦比丘。”他就把这个比丘找来说:“我有答应你吗?”他说:“国王!你还记得吗?你登基时曾经跟国家宣布说,凡是我国内的任何比丘,要使用任何物品都是可以的。”国王说:“我当时讲这句话是针对无主物,只要是没有主人的东西,你在山上、树上随便捡东西都可以用。但是这个是有主物,这不是我的本意。”产生误会了。所以国王就不高兴了,就把这件事报告佛陀。
佛陀知道了以后,就当着国王的面把比丘召集起来,制了这条盗戒:凡是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那么制了这条戒以后,比丘就问了:“那么到底这个重罪的标准是什么呢?”佛陀就问国王说:“你们国家里面,犯几钱是死罪?”国王说:“五钱就是死罪了。”所以佛陀就根据国王的这个汇报,制定以五钱为标准,这条戒的缘起是这样来的。
现在我们来看五钱的判定。从这个缘起,历代的律师就有两种判法:第一个,从事相来制戒。就是既然佛陀说五钱,那就是五钱了,佛陀的金口不可改,就随你国家规定的五钱就算犯重了。那时王舍城的五钱,南传比丘开会达到共识,二十块美金。二十块美金并不多,这样子的话五戒很容易破。但是这种说法,赞成的人不多,因为比较不合理,你不能够说他偷了二十块美金,你就把他判成破根本,因为破根本是很严重的,障道了。
第二种说法是从义判。律师认为说,佛陀当初在制戒时,曾经亲口询问国王,犯几钱是死罪,佛陀是参考国王的说词而判了五钱。所以从义判,第二种意思是认为,这个国家犯几钱是死罪,那个就是“五钱”。在美国,看你是在哪一州,这一州里面,你盗了多少钱是犯死罪,那个钱就是“五钱”,随你的国家里犯几钱是死罪,那个钱就是五钱。那么这种说法比较合理,也合乎当初佛陀制戒时的一个相貌。
所以一般来说,诸位!我们不能够随便用五钱、用二十块美金就判他是断头罪,这有一点不合理,太过了。所以盗罪的判罪要注意。杀人命断的死罪,是断头罪,这是合理的,你盗了二十块美金,是不能够判重罪的。所以比较合理地判法就是以当时国家的法律,它制定几钱是死罪,那个钱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五钱,是这个意思。
辛四、开缘情况
这是讲到盗戒的轻重的判定。我们看盗戒的开缘情况,有六种情况,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这六种情况是开缘的,算不犯的情况。
先看第一个,“与己想。”你自己认为主人已经把这个东西给了你,事实上是没有,就是你心中产生了误会,所以你在造罪时,心中没有当有主物想,因为你认为对方已经把它送给你了,这种是不犯的,因为你不知道它还是有主物。
第二个,“己物想。”你认为是自己的东西。比方说,你参加法会以后,匆匆忙忙要回家,你看到一双拖鞋跟你的很像,你错认为这双拖鞋是你的,你当时是真的这样想的,不犯,因为你真的当己物想。
第三个,“亲厚想。”“素相亲厚,闻我用时,其心欢喜。”就是说,他买了三个苹果放在客厅,你去的时候,他刚好不在,你说我们是好朋友,你就拿苹果吃了。这有没有犯盗戒呢?看交情。他跟你没有交情,你自己认为亲厚,其实不是这样子。关键是,他知道你用了以后,他不但不会生气,其心欢喜,是这个标准。这个交情就是说,他看到你吃了他的苹果,他不但不会生气,还起大欢喜,不犯,这是亲厚想。但是律上说,你使用过以后,事后要告诉对方,即便是亲厚想,事后要告知。
第四个,“暂用想。”不久即还本主。你刚好去一个地方办事,没有带笔,桌上有一枝笔,你暂时借用,你没有要把它侵占为己有,暂时借用,用完以后马上归还原主,不犯,暂用想。
第五个,“无主想。”你在公园散步时,看地上有一块石头,你认为这个石头是没有人的,不知此物有人系属,不犯,因为你心中真的做无主的转想。
第六个,“狂乱坏心。”精神错乱。这一个情况是所有的五戒都不犯,精神错乱。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破坏善根。增长罪业,它的问题来自于这种业力的辗转增盛。因为业力造了以后,它是跑到内心去了,所以它种子起现行造业,业力现行又熏种子,这个业力又牵动了内心,所以心力跟业力会有辗转的作用。
所以你学完戒以后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及时忏悔。马上透过你的戒体,因为你安住道法,用道法来观照,马上发现问题,早点解决。
我们讲一个经论的公案,给大家做参考,有关盗戒的。有一个阿罗汉在山中修行,他本来是住山洞的。他除了每天打坐以外,这个阿罗汉很会唱歌,他经常把他所觉悟的道理,用歌声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他一天当中,一定会有一段时间,走出山洞唱他的梵呗。
有一天国王去打猎,听到阿罗汉唱的梵呗,特别的美妙动人,他就寻声找到阿罗汉的山洞。就说:“你老人家是不是慈悲,能够到我们宫里,给我一个供养你的机会?”阿罗汉点头答应,就随国王回宫殿了。国王经常事情很忙,忙完以后心里烦闷,就把阿罗汉师父请来,请师父唱一曲,他师父就唱一首梵呗。唱完以后,国王就心开意解,很舒服。
有一天一个大商人,做买卖时经过这个国家,供养国王一些珠宝。在供养完以后,国王很高兴,你既然供养我,我要有所回馈,就请他阿罗汉师父出来,也唱一曲给商人听。
这商人听了非常欢喜。他说:“你这位师父是不是可以布施给我,让我把他带回家供养?”国王说:“不可以,我每天心情烦闷的时候,都是他唱歌给我听,来解我的烦闷。”他说:“我出一千金。”国王说:“不可以。”“两千金?”“也不可以!”“那三千金!”国王说:“好!”那三千金可以,带回去了。这个商主就用三千金把阿罗汉请到他家供养,听完以后他觉得,哇,这个阿罗汉真的很会唱歌,每一次听完他唱歌,就是觉得身心舒畅。
有一天就跟他师父说:“师父你要感激我,你可是花了我三千金才请回来的。”阿罗汉说:“你这样讲是不对的。三千金你不是来把我买回去,你是还债的。”他说:“怎么还债呢?”阿罗汉说:“过去生我们两个是好朋友,我们去买一个东西,结果钱不够,欠了三钱。你钱不够时,我在旁边,替你作保,结果你事后这笔钱没还,把我也牵累下去了。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现在转成三千金了。”
所以诸位要知道,你现在偷的钱,是偷几块钱,但是你还的时候不是几块钱。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因为断相续心!因为你的心只要是没有忏悔,它会不断地念念相续,你睡觉时,那个念头也在辗转增盛。所以你造了业以后,这个业跑到内心中去了,只要你没有忏悔,它就像水流一样慢慢增上。也就是说,我们要及时忏悔,来使令这个业力变成一种种子位。
辛五、持犯得失
我们看最后的持犯得失。看犯罪的过失跟持戒的功德。先把这个念一遍,请合掌。
我们先看犯罪的过失。
犯罪的过失,如果这个业造得很重,犯到根本,而且是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个罪业的力量会使令我们堕落到三恶道去。从三恶道出来以后,还有余报。第一个,贫穷。就是说虽然你很努力地赚钱,但是有这个盗戒的问题,你总是觉得钱留不住,总是会有因缘把钱给流失掉。
第二,共财不得自在。你真的赚到钱了,但是财不坚固,五家共有,有五种情况破坏你的钱财。第一种,盗贼,把你偷走,或者把你骗走乃至于把你抢走;第二种,水灾;第三种,火灾;第四种,恶国王,这种有强大势力的官员;第五种,不肖子孙,你生了一个败家子,这是共财不得自在。是盗戒的余报。
我们再看持戒的功德。
持戒的功德,从短暂来说,得到人身;从长远来说,慢慢地趋向于解脱道,乃至成就佛果。他的余报,第一个,资财盈积。金钱能够很坚固,慢慢地累积起来,不会流失掉。第二个,不忧损害。不会害怕受到外在因素的因缘而产生破坏。第三个,处众无畏。因为你没有犯偷盗,所以你心中坦荡荡,不怕别人怀疑你。第四个,身心安稳快乐。你不做亏心事,身心安稳。
这个盗戒我们再讲几句话。盗戒是很容易犯的,尤其是现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在持戒的时候,要先有心理建设。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先安住道,才能够修法?就是说,现在很多盗版的东西,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税法,我们一个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间,首先你要在内心当中产生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人生的快乐跟钱没有直接关系。
诸位!你要知道,佛教在追求人生上,它不谈荣华富贵,它叫作离苦得乐,你慢慢去体会。你犯盗戒,可能暂时会增加你的钱,但是你不一定快乐,因为你造了罪业。你最好把人生的一个观念记在心中,就是善业是创造安乐的果报,罪业是创造痛苦的果报,这句话最好经常放在心中。你会快乐,是因为有善业,不是说你多了这几万的美金,跟这个没有关系。所以人生是个取舍,你觉得钱重要还是快乐重要?关键在这里!我们先不谈来生的堕不堕落,就是说你得到这个东西并没有让你快乐。
在古书上讲出一个公案,这个公案也值得我们深思。
在扬州有一个大富人家,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生了两个很可爱的孙子。这大富人家是做南北货买卖的,从北方买东西,到南方把它卖掉,然后再从南方买东西,到北方把它卖掉,赚这个差价。
他们家是三代同堂。老人家临终之前,他把儿子叫过来,他说:“我现在这个病治不好了,我临终之前,要交给你一个传家之宝。”他就从库房里面,拿出他的秤斗,他说:“这个秤斗是做过手脚的,我加了水银在里面,所以我每一次秤东西时,看起来都比原来重,我的财富就是这样积集起来的。”他父亲临终之前就把这个秤斗交给他的儿子。
这个儿子是读圣贤书的,他知道这个是不得了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家庭要遭殃的。所以他赶紧就把这个秤斗烧掉,不敢用了,烧掉以后,他跑到寺庙去向天神祷告,他说:“我父亲做错事了,我现在替他忏悔,我把它烧了,从今以后,不再做这种亏心事,我要正直地做买卖。”
这个儿子把这个秤斗烧了以后,没有多久他两个儿子死了。这个儿子就很冤,说我做了善事,为什么会遭此灾难呢?他又跑去跟天神哭诉了。到了晚上,天神在梦中出现,他说:“你们家的富有,跟你爸爸做这种投机的生意没有关系。你爸爸过去的善业,他本来就该富有的。但是他造了这个恶业以后,招感了两个败家子,就是你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本来应该长大以后,把你们的家产都败光了,他们才会离开的。现在你改邪归正,因缘改变了,所以这两个儿子死掉了。你不要着急,好好地坚持下去,你后面还会生两个贤孝儿子,是来报恩的。”他后来果然又生了两个儿子,都做到官了。
所以诸位!我们要注意我们的因地。当你人生面临选择,外境比较重要,还是内心比较重要时,你要做出正确地判断。你要牺牲外境保护你内心的善业。我再讲一次,外境是一时的,你的内心是永久的。死亡时,你内心的这个业是贯穿到来生的。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理观才有事修?就是为什么你要先有心理建设,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其实杀盗淫妄,这四个都是在生活中历练。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观念,内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质更重要!这个地方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这个盗戒先讲到这里,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