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你替你的长辈、替你的子女做的功德,对方是不是得到,有一个条件,就是对方的心是不是对这个功德是一种随顺服从的。如果他完全不相信,那几乎没有效果;如果他是陪着你去做,那最好。你带他去做,他眼睛看到,念念地顺从,那这个效果就很大了。
一般是这样,修福报比较容易有感应。他今天身体不舒服,你帮他去放生,他把钱交给你,你放完以后把过程告诉他,他听得非常欢喜,念念地随喜顺从,这个他得到的功德,几乎跟他亲自参加一样。你如果能够善加描述,带动他的欢喜心的话,修福报的时候容易顺从,容易得到跟他自己去修的相同的效果。
但是你要帮别人忏悔这个事情就很难。因为他很难完全顺从那个忏悔的力量,除非你拜八八佛,整个一个小时他就在旁边看,从头看到尾,然后他对你的拜忏念念地随喜,念念的地顺从,这个有可能。
如果他都没有看到,你要替他忏悔,几乎就很难,有限。因为他没有看到,他很难顺从这个忏悔。这个忏悔的心态很复杂,很难生起,跟修福报不太一样。所以功德回向就牵涉到这个被回向的人的内心,是不是有对这个功德的顺从,这个就影响到效果了。
好,那么回向这一块,有没有问题?就你替别人做,然后回向给他,你最好告诉他整个过程,让他知道。请说。
【学员提问】师父好!那我们每次法会之后的回向,回向给谁,谁也不知道,那他怎么感应那个功德呢?
【师父答疑】从凡夫的角度我们回向,其实都是在借境修心,增长你的菩提心,增长你的功德,其实众生是不是得到就不一定,不知道了。如果他不顺从其实效果有限。
但是当我们回向给法界众生的时候,有些鬼道众生他是一时的罪业堕入鬼道,他有善根,他如果在旁边见闻到的时候,他也可能会顺从,会随喜赞叹,他就得的到。所以这效果很难讲,但至少我们把那个讯息释放出去。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某种程度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得到。
今天净宗学会打了一个佛七,我们的佛号无量光无量寿,就往这个世界释放,可能我们没办法释放到世界,起码我们可以在加州释放一道祥和的光明。但是有些人、有些鬼道众生他会感受到,喔,有一道光明照射到他,如果他有善根的话,他顺从,他就得到了;但是有些人他邪见烦恼很重,看到光明他不当一回事,就对他没有效果。
但起码我们身为菩萨,我们把这个功德释放出来,回向给法界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只要有这样的一种作意,就可以把每一句的佛号,那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变成无尽灯,就在虚空当中现出很多的莲花来。当然我们没有神通看到,但是有神通的人他会知道:哇!这个地方打了一个佛七了,它释放很多的莲花光明在虚空当中,有缘的人就得到了。
我们先不要管别人是不是得到,重点是透过这个回向,我们自己功德由小扩大,扩大自己的胸量,是这个意思。所有的大乘法门最后都要回向,要普皆回向。一般我们前面叫作发愿,中间叫正修,最后的收尾是回向。回向你可以回向给你个人的亲属家人、冤亲债主、父母师长等等,但是最后一定要加一句法界众生。你只要加这一句,那么其他跟你没有缘的、不认识的众生,他也可以得到,如果他顺从的话。
回向这一块有没有问题?回向是很重要的法门,大乘佛法必修的。回向在经典上说,它可以把你微小的功德,透过这个回向的法门,转化成广大的功德。譬如一灯燃百千灯,你本来是一颗小蜡烛,打佛七就参加一天而已,但是你如果认真地回向,你那个一天的那个小蜡烛,它会变成无尽灯。
所以你要会用回向的话,对你是很有好处的。这个回向法门是非常好用的,回小向大。但如果说你是替别人做的,你做完以后,要把你的过程告诉他,让他随喜赞叹,那他也可以得到你对他的回向。
我们再看业力的第三个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法师,曾经有位师父说,他可以把众生的业力带走。请问师父这样子是不是违背因果的道理?
【师父答疑】这个牵涉到业力可不可以带走,别人能不能带走我们的业力,这是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业力到底去了哪里?就是说它到底在哪里?我们再来谈谈业力是不是可以带走。我们造业的时候,造完了当然你就没有再造作,你可能去做其他事了。那么这个业造完以后,那个业到底跑哪里去了?
诸位!你们猜猜看跑哪里去了?对了!跑到内心中去了。那么跑到内心去,有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然后把你心里面那个业力的门打开,然后把业带走,有没有可能?不可能!
我们做一个反向思考。如果有人可以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去改造你内心的状态,比方说把你的业力带走,比方说把你的智慧提升一点,就是他有办法侵入到你内心的系统,然后改造你的内心,如果这个是可能的话,诸位你不用来上课了,真的。因为方诸佛菩萨正想做这件事情,每一尊佛都想做这件事情,每一尊佛都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但结果我们还是这样子,你就可以知道这件事做不到。
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入到我们的内心世界,去改造我们。为什么?因为是你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佛陀只能够告诉你一个道理,或者是一个法门,让你的心去接触这个道,这个法,让你遵守这个道法去自我改造,但是佛陀不能进入到你内心的这个系统里面,去帮你调整内心的世界,他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来上课,没办法,因为无人可以取代。所以这个法师发愿把众生的业带走,当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心态,如果他发的是菩提心,他有这样的愿望,那当然我们随喜赞叹,但事实上是不可能。
好,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我们修行,业力这一块你要知道,有些事情是你自己要做的,有些事情是可以别人帮你做的。只要是跟福报有关系的,一般来说别人都可以帮你做,你只要随喜就好;但是如果是一种智慧层面的、善根这一块的、你的心理素质这一块的,没有人可以帮你做。比方说忏罪,这个别人很难帮你做。
那么有关业力的这一块,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我们来谈谈从人天乘进入到四谛二因缘,这里有三个问题,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二乘人修四谛跟二因缘法,那么四谛跟二因缘有什么不同呢?
【师父答疑】四谛跟二因缘,他们目标相同,过程不同。他们两个都是同证偏空的法性,同入偏空的涅槃,这个目标相同。过程有什么不同呢?声闻人,他偏重在苦谛这一块;缘觉人,偏重在集谛,他偏重在处理烦恼这一块。
我们解释一下。可以这样讲,声闻人是比较感性的,他在厌恶生死的时候,对于人生的痛苦感受比较深。他是先从对三界果报的一种感受的厌恶,才启发他无常无我的思惟,而调伏他内心的爱取跟我执的颠倒。他完全是因为苦谛的刺激,才产生这样的观行,所以他这个人是比较感性的。但是这个人有个问题,因为他对痛苦的感受太强,相对来说,你要他发菩提心会比较困难。
所以经典里面形容二乘人“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其实就说尽了一个声闻人的内心世界。他自己的生活经验、他所学习的佛法都是过度的悲观,他把人生想得一文不值。所以他一旦离开娑婆世界以后,永远不想再回来,因为他不想再面对过去的痛苦了。所以声闻人他对苦谛是有强烈感受的,这是第一个不同。
缘觉人他比较理智。缘觉乘的人会离开三界,大部分都是修禅定。这种人都是烦恼淡薄,所以他对痛苦的感受也不深,但是他完全是从智慧的层面去解脱的。“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或者看到佛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他悟到无生的道理,他就走了。那么他对人世间的痛苦的感受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这个人要发菩提心相对容易一点。
他如果得到更深的道理,他就会把自己的层次提升,因为他知道只是思惟空观是不圆满的,他会从空观里面从空出假,开始从空性里面观察缘起,看到佛菩萨的功德而生起好乐,重新调整心态,启动他第二波的修行,开始追求无上菩提。
所以结论:声闻人是感性的人,是比较钝根的人;缘觉乘的人是利根人,他比较理智。当然这两种人一旦发了菩提心以后,声闻人就比较偏重于悲增上菩萨,如果他转得过来的话;那么缘觉乘的人就比较偏重于智增上菩萨。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四谛跟二因缘的操作,四谛是偏重苦谛,二因缘偏重在爱取,他直接调伏爱取,不需要理由,不必因为三界是痛苦,他只知道爱取对他是一种障道,他就把爱取灭了,不必由痛苦的理由来刺激他,这种人利根,智慧比较利根。
这个四谛二因缘的操作有没有问题?这两个对我们净土宗都很重要,我们待会儿会说明。我们看下一个。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从大乘净土宗的角度来修学四谛二因缘,和二乘人的修学在心态上有什么不同?
【师父答疑】我们净土宗的人,可能会重视人天乘的这个忏悔、吃素、不杀盗淫妄等等,但对四谛二因缘是比较忽略了。但这一块忽略掉以后,问题就严重了,就是你破除了外在的障碍,但是你内心的障碍没有对治。
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四谛二因缘,我们可以把它的系统升级,不是完全忽略,是升级。因为四谛二因缘的操作有助于我们调伏爱取,但是问题在于它是单向思考。人天乘的法也是单向思考,二乘法也是单向思考,它只有调伏没有引导。如果你要进入大乘佛法,诸位!你一定要培养你自己的双向思考,就是调伏跟引导。
我不知道诸位日常生活中你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你遇到痛苦的时候,第一个,你对人生的厌离;第二个,你要立定志向——我一定要求生净土,我一定要成佛,才能够做出改变。如果你只是一路的远离,其实你没有合乎大乘种性。
大乘佛法遇到一个因缘刺激的时候,他一定双向思考,有所调伏,有所引导。他一定要立定志向——我成佛以后我要对这个事情做出改变。当然不是现在,你要发下一种引导自己往无上菩提的力量,而不是只有厌离娑婆。
所以二乘人他们修四谛二因缘这个法是没有错的,错在他们的心态太自私了,这个是心态。所以我们到下一堂课会知道一佛乘,一佛乘这个“一”就是贯穿,会把前面的法贯穿。其实佛陀讲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它是可以贯穿的。
从大乘角度,所有法门你都要学,只是用不同的心态。四谛法重苦谛,二因缘法重爱取,这个对净土宗是很重要的。你在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过程当中,把它激发到往生净土,圆成佛道,有所调伏,有所引导,这样就对了。
四谛二因缘这一块有没有问题?请说。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我是想问,如果是一个大乘的修行者,他的心态是大乘,可是他的行为是二乘可以吗?就是把心态调整成大乘的,可是行为上没做到。
【师父答疑】他是心态是大乘,他的行为就是大乘。好,请坐。她的意思其实是这样,我们智增上的菩萨,他的行为很像小乘,所以我们很难从他的行为去判断他是大乘小乘。因为你看菩萨戒,初心菩萨他是要共声闻学。本来我们大乘是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但是他大乘佛法可能在初学阶段会放弃度众生这一块,但是他放弃只是放弃行为,没有放弃心态,就像你说的,他还是大乘。
我们这样讲好了。我们要到某一个地方,大乘佛法要到一个某甲的目的地,二乘人也要到一个地方,但前半段会走得一样,但是到了后半段就各走各的。初心菩萨的行为会等同声闻人,是相同,没有错,但是他是大乘,因为他心态有调伏力有引导力,他种下的种子不同,他种下的是一种大乘种性的种子;声闻人他的心态狭小,他整天只想到自己,所以他种下的种子是小乘的种子。
诸位!现在我们很强调法门的不可思议——五乘法门,所以大家的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建立一佛乘的思想。到了一佛乘的时候,就不谈法门,谈心态了。心力引导法力,不是法力引导心力,法力只能够加持心力,它没办法引导心力,不可以!这个观念我们还没有上,我们下一堂课五乘讲完以后会讲到一佛乘。
我们现在的概念是这样:我们认为五乘是片段的,人乘是一块,天乘是一块,声闻是一块,四谛、二因缘、六度好像这个之间没有关系,好像一个念珠散满地。你先有这个观念没关系,但是到最后我会帮你找一条线,把这五个念珠串起来。到一佛乘的时候,它是一条线的,它不是一个法门,它只是一种观念。我们把五戒、善、四谛、二因缘、六度这么一个散乱的法,把它“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就是《法华经》的思想了,这个对大乘佛法很重要!
法门没有高低,就像药,你需要你就要吃。你这个人很少造罪,五戒对你来说就不重要了;你这个人世间感情重,虽然你行为很好,你感情太重,四谛二因缘对你就是良药,因为它专门治感情重的人,这个药对你来说就要吃了。你不是说:“欸,这二乘人修的。”谁跟你讲二乘人要修的?你用不同的心态去修,在修这个调伏的过程同时回向无上菩提,所以它同样能把你引导到成佛之道。
我们到了最后,会把诸位片段的佛法概念,五戒善二因缘,要把它串起来。串起来以后,你接触到五乘的时候你就知道要怎么去为自己调整。
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你必须为自己配药。如果你还记得我说的话,我们刚开始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说,我可以讲一部通途的《佛法概要》,但是我没办法讲一部属于你个人的《佛法概要》,这个我做不到,我不是佛陀。
所以《佛法概要》即将上完的时候,你要去思考怎么布局你自己的一套《佛法概要》。这个法门的加减,你要加重哪一块,可能你自己要有一个布局:这个五年之内,我先吃哪一块。我先忏悔,那么我就先布局三年忏悔;最后第二个三年,调伏爱取,怎么样怎么样,你自己要有一个规划。那当然就是你要了解自己,你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五乘法门,每一个法门对你都意义非凡,没有一个法门跟你没有关系的,绝对不可能!只是你怎么去取舍,怎么去调配而已。这就牵涉到你对自己有多了解了。末法时代,有法无人。我们遇到很多很多的法都还在,但是,没有一个善知识可以帮你配药。医生不在了,所以你自己要知道怎么去调配。但是我只告诉你,到最后会把它贯穿起来,这五乘法门没有一个法门跟你没有关系的,都有关系,只是你的轻重缓急而已。
我们就不休息了,看这个样子,可能今天会提前结束。
这个四谛二因缘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师父!我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够了解自己,很难配药,我们也不是医生,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净土法门的原因。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了?阿弥陀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