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代文/31
苏田叶和苏秀不知道背后这些故事, 看着被铁丝网隔起来的动物,它们一会儿身子拉成一个长条,毛茸茸的屁/股高高的撅起, 伸一个懒腰;一会儿嘴巴张得大大的露出粉红的舌/头打一个哈欠, 扒拉扒拉爪子, 一个个都悠闲极了,让人看着也想打哈欠。
将几个铁丝网看完, 脚也感觉有些困, 今天走太多的路了。
这些铁丝网里面有的是一大片草地上面摆着几块大石头, 有的铁丝网里面圈着好多树木,不同的铁丝网里面的动物也不一样。苏田叶原来只知道动物的习性不一样,但是今天看着铁丝网上挂着的木牌子上的解说,又对这些起了兴趣, 察觉到这一点,就更让他开心了。
时间也不早了,赵玉文提出回家的要求:“时间也不早了,咱们也要准备回家了了。”
划过船看过树爬过山溜过冰,公园也转的差不多了:“嗯嗯,那我们回家, 天也快黑了。”苏田叶仰着头回答他姑父,他的脚真的很困了, 快要走不动。
“咱们要不再找点吃的,一会儿看看哪里能吃烤红薯, 冬天就是要吃烤红薯, 虽然家里也能烤红薯,但烤出来的总不是那个味道。”苏秀是特别喜欢吃烤红薯的,或许是跟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
她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比现在, 那真的是特别的困难,每个人都是饿肚子的状态。想要寻摸些吃的太费劲了,田地里想找颗麦粒子都是困难的。
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所以每个人都又努力又小心的找能吃的东西。那时候他们每年都会在秘密基地种几棵红薯。
等红薯起来后,他们兄妹几个最期待的就是晚上。等村子里的人都睡着,两次布谷的叫声后,他们就会惦着脚尖从房间里出来聚集到厨房。大哥二哥他们会偷偷摸摸拿出几个瘦条条的红薯,扔在火堆里,然后他们就压低声音随便聊一些什么,顺便等红薯被烤熟。
黄豆大小的烛光能照出每个人上翘的嘴角,虽然条件艰苦,可每次晚上□□点是苏秀最期待的时间,那是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作为回忆中的主角,红薯一直是苏秀最喜欢的食物。也是因为那时候的红薯太珍贵,所以到现在,她也总是心心念念。
“好啊,咱们先走路去看看。”
这两年环境宽松一点了,他们也能偷偷摸摸吃一点稀罕东西。走在路上,闻到哪里有红薯的香味,那里就是在卖红薯。
被红霞染成橘红的天空慢慢的变成深蓝色,然后再一点一点的黯淡下去,三个人终于心满意足的一人捧着一个拳头大的红薯。剥有些被烤焦的皮,第一层是漂亮的橘红色,被烤的有些焦的那里最好吃,再内一层是亮眼的金黄色冒着悠悠的热气,那种甜糯糯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嘴里生津。
吃罢烤红薯,一行人搭着最后一趟公交车回家。回了家屋内亮亮堂堂的,孙寒红已经做好饭了。老人晚上也不多吃,只熬了一点粥,还有两碟腌好的咸菜,配着几个黄窝窝,清清淡淡,正好解一解嘴里的甜味。
———
“小姑子让人捎了话,他们明天就回来了。长生走了也有十天了,他这是第一次出远门,在外面也不知道想不想我们。”
窗外的院子堆着几个雪堆,前天下了一整天的雪,最近天才变晴,雪还没有来得及融化。
苏家的一群女人都在大炕上坐着,抖开被子,她们给家里的棉被重新缝面子。
最近队上没有女人能干的事情,这预示着她们基本可以开始休息了,也能腾开手忙家里的事情。今天苏家三个儿媳妇儿就是给被子换换棉花,刚坐在炕上,妯娌七嘴八舌的说着最近的事情。
苏田叶走了十来天,大家都知道他是被姑姑姑父带去见老师,大伯娘三婶婶面上都是‘长生出息了,能去城里见老师了’这样合不拢嘴恭喜的态度,可是随着苏田叶离开家的时间越长,这些人的态度也越来越不一样。
当时说起来都是一声声恭喜,但现在有人就怎么想的都压不住了,心里想着,言语间也带了出来。
王喜娥就是这样,本来她心里就不痛快,现在听张丽娟说起她儿子,周围也没有长辈,她又是大嫂,想说什么说什么。
“你还担心啥呀,小姑子疼长生跟亲生的一样你还担心啥。你看看,咱们家里的孩子哪一个还有这样的脸面,我们老大家的还有老三家的,不说娜娜她们了,就说咱们田文田武谁能有这个机会。要是能让小姑子带着去城里住十天,我可乐翻天了。不过我也就是想一想,毕竟谁有丽娟这个福气啊,人家能想儿子,咱们就没这个机会了,对三弟妹。”
话听着没什么问题,但是配合着王喜娥的语气,故意被拉长的调子尖尖的,听在耳朵里就让人觉得她很阴阳怪气。
“二嫂,你看我缝这半边你缝那半边怎么样?”张丽娟当没听到王喜娥的话。
就让她酸去,对自己没有半点影响,她就想着为啥自己的婆婆不在,在的话也能听一听她说的啥话。
……
妯娌间说着话,门口突然又传来了声音。
“丽娟,丽娟。”听着声音,是吴巧来了。
这几天吴巧隔个两三天就过来,每次说话都将张丽娟说的心花怒放的,她无论说什么,吴巧都能在旁边说出应和她的话。这个程度,张丽娟也知道吴巧这肯定是有什么事情想要让她办,但吴巧不说,张丽娟也只能当不知道,反正答不答应都在她。
“在这边。”张丽娟敲了敲下面的玻璃示意站在外面的吴巧。
吴巧兴冲冲的进来:“哎呦,这是做被子呢?”她说着还摸了摸摊开在炕上的被子,“看你们妯娌关系好的,也热热闹闹的,这多好,家里有个什么也有个商量的。”吴巧坐在炕边面带笑容的对着张丽娟她们。
“好着呢,主要我弟妹她们人好。你说这一家人肯定会有磕磕绊绊的,咱们吃饭牙齿还可能咬住舌头呢,不过到底还是一家人,由磨合了十几年了,孩子都大了,我两个弟妹又孝顺又体贴,还有啥吵的呢。”
张丽娟还没有说话,王喜娥就已经说了一大堆,夸这个夸那个,都是她们一家人多么多么的和谐友爱。
这一段时间王喜娥对谁都是这样,家里的两位两人两个小叔子她也表现的比谁都孝顺。在外面也是能帮就帮,说话也变得风趣还喜欢往人堆里钻。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队的老队长要退休了,不参与下一届的选举,所以他们这个生产队要选一个新的队长。
苏建国有参选的意思,王喜娥也是一把子支持。就因为这样,平时在外面处处争强好胜大的不饶人的王喜娥现在一开口就是家里如何如何美满,家里的老人慈爱有加家里的小辈孝顺平和。兄弟之间亲密无间,她们妯娌之间也是你帮我我帮你,他们苏家绝对是一个最美满没有的大家庭。
每个生产大队的大队长的产生都是生产队里的人一票一票选出来的。队长的好坏关系着大队里的人生活的好坏,所以大队长不仅要有智慧有年纪有资历自己本身还要能干掌的住事情,家里的家庭环境也要让人挑不出刺来。
很多人都认为家里长辈慈爱小辈孝顺,这样家里出来的人也差不了。别的字小水村的人或许不认识,但他们知道言传身教几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