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镇上距离青山县,比杏花村距离青山县还要远,再加上杜夫子已经自己开学堂,不参加科举了,与一心要走科举之路的蔡先生并没有多少联系。
这一次若不是安小暖要找教书先生,杜夫子写信联系了几个在青山县附近的同窗,还不知道蔡先生过得如此之苦呢。
方朝阳:“不过杜夫子让您放心,虽说这些年他没怎么跟蔡先生联系,但他对蔡先生的品行是了解的。
他让我转告您,蔡先生的科举之路是不顺畅,可他的学识却不差,在咱们作坊里教书,完全是够用的。”
说罢,方朝阳又道:“我第一次见蔡先生时,就觉得他面善。
他的孙女孙子也被教导得很好,很懂事,且十分讲礼。
蔡先生到杏花村后,我又花了小半个月的时间,陪着他一起给课室的孩子们上课,做交接工作。
我发现他上课很有一套,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安小暖听到这,问道:“那他孙女孙子呢?可有跟着一起去杏花村?”
方朝阳点头:“跟着去了,蔡先生跟覃管家谈工钱时,主动提出可以少要点工钱,但孙女孙子必须跟在他身边。
覃管家也知道蔡先生难,不仅同意让蔡先生带着孙女孙子吃住在课室小院里,就连工钱也没给他减。”
“应该的。”
安小暖对覃阿良的做法很是赞同:“覃管家一个月给蔡先生开多少工钱?”
方朝阳:“一个月一两银子。”
听言,安小暖忍不住皱眉:“一个月一两会不会太少了?能够住家的教书先生本就不好找,更别提蔡先生还是秀才老爷。
咱们作坊越开越大,课室里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还是挺让人费心的。”
“夫人莫急。”
方朝阳见安小暖蹙眉,便轻声解释:“覃管家的意思,是先给一两银子,等以后作坊里的学生多了,再视情况加一些。
对于有着秀才身份的教书先生来说,一个月一两银子确实是少了,但咱们家除了每个月的工钱外,不是还有别的福利吗?
先不提逢年过节的年节礼和开年红封,咱们家包吃包住,给他们祖孙三人提供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居住,还让他家孙女孙子可以坐到课室里跟其他学生一起读书。
这样好的条件,别人家肯定是给不了的。”
说完,方朝阳又道:“覃管家的意思,这分寸得拿捏好,既要让蔡先生对咱们家有归宿感,又不能一上来就开高价,以免把对方的胃口给养大。”
“嗯,还是覃管家考虑得周全。”
安小暖点点头,她倒是忘了她家的好福利了。
想了想,又道:“说到归属感,光是给他们祖孙三人提供住所和吃食还不够。
你得空就给家里写一封信,就说是我的意思,只要蔡先生能好好教书,以后我们给他养老。
他孙子若是要参加科举,只要读书不差,我们来托底,若是不参加科举,而是有别的一技之长,也可在我们这里找活计干。
还有他孙女,他孙女出嫁,我们给准备嫁妆。
告诉蔡先生,他们祖孙仨只管安心留在我们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