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天荀蓁在练字, 练的是秦篆,说起来, 这也算她第二熟悉得字体了, 毕竟怎么说都写过两年。
至于第一……自然是魏国的字, 因为云梦山在魏国朝歌, 老师又是魏国人, 因而尽管荀蓁算是赵国人,可平日里最常用的却是魏国的字。
以六国为代表的山东各国所用的字比之于继承了西周春秋金文的秦国籀文, 多有笔画简化, 形体结构混乱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理论上学习写秦国的籀文要简单很多,但想要写好,写成李斯赵高那样能被用于推广全国的字, 毫无疑问是要付出时间的。
而荀蓁……很显然是没那个时间的,前世今生加在一起能以实体存在的时间数来数去不过二十年,就算她再怎么天赋异禀想要把籀文练成李斯那样都有些不太现实。
不过,比起燕国, 齐国以及赵国的字来,籀文……还是在七国字体中占有优势的。
书同文除了其政治文化上的意义,对于后人而言, 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 只需要学一种字就好了,这个好处,荀蓁目前是享受不到了, 她能得到的不过是往后十余年后只需要写秦篆就行了。
荀蓁伏案练字的时候,嬴政则正在看书。
这个时候,吕不韦命人编写的《吕氏春秋》还没有正式编纂完成,荀卿的《荀子》以及韩非的著作现在他难以看到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找如后世的成本是不太可能的,可是找一些荀子和韩非的论著却是可以的。
《吕氏春秋》不作考虑,荀子的论著宫里是有的,而最新的他已经通过李斯从荀子哪要过来了。
至于他是怎么知道韩非的……,别问,问就是荀卿的锅,谁让韩非其他的弟子,若是再深究,完全可以说是因为李斯。
据嬴政所知,最开始李斯和韩非的关系可不死一般地好,李斯入秦,韩非还托郑国赠金给他,而李斯在韩非初入秦时与他关系颇好。
从某方面来说,李斯和韩非的确可以说是朋友,只不过……再好的朋友也有谈崩的那一天。
说起荀卿的弟子,除了韩非李斯这对师兄弟最著名外,还有毛亨浮丘伯,陆贾,公孙尼子,张苍和陈嚣。
得传《书》的李斯韩非自不必说,张苍曾于秦统一够任御史,掌管宫中文书档案,只不过他后因犯罪逃跑。
不过当时为了照顾李斯这个举荐人的面子,再加之当时他和李斯坚持郡县制,可以说正是穿一条裤子的时候,嬴政当时未做大处置。
至于其他的……在他当政时不甚闻名,后来扶苏继位倒是有个别起来的,比如被荀茂忽悠出使西域的陆贾和被扶苏选为太子师的陈嚣。
当然嬴政记得最清楚的还是浮丘伯,不是因为他德比孔孟,才高李韩,而是……浮丘伯曾经造谣他是吕不韦的儿子。
虽然后来这人跑了,但嬴政可是一直记得他是怎么投机取巧,想要效仿吕不韦玩一出奇货可居的,只可惜没成功。
尽管嬴政很想收拾他,但他也很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等着。
等浮丘伯上门,不,是上咸阳来,到时候他有的是法子治他。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交给李斯,多年君臣,李斯善于揣摩他的想法,嬴政相信这绝不是后来才有的,只不过最开始李斯在掩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