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26章 喜知煤矿!李三说,再等等【2 / 2】

灵灵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揪掉了一根胡子后,李三道:“咱们还是得沉住气,再等等。毕竟咱们对这边了解的太少,一旦出去,再想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华西营。

二则,成人夜校教授的都是简体字,虽然他能猜出部分字的意思,却也有部分不认识。

刘升下了山,便带着一百骁骑亲卫骑马北上,以正常的骑行速度赶路,下午便赶到了遂平县城。

杨和庆接着道:“俺们团的这一营也没问题,拉出去跟官军募兵营打都不怂。”

刘升听完摸了摸唇上胡须。

他笑着道:“那些炼铁工匠中有懂煤炭炼焦技术的人固然好,即便没有,我也可以传授给他们。

“首领竟有此妙法?”随即又担忧道,“不知那蜂窝煤和煤炉制造起来是否困难,费用如何?”

刘升笑道:“先生放心,蜂窝煤和煤炉造起来都很简单,费用也低,绝对可以让所有百姓都用得起。

穿越大半年了,他入乡随俗,头发已经修得勉强能扎成单髻,胡须则早留了起来。

后世二十世纪末农村的许多生产技术、生活用品,说起来都和明清时没太大改变。

李长文倒是没深想刘升话语中为何用“此时”,点头道:“属下也只是听人说过,并未见过,更不懂此道。

另外,再分派几千人去煤矿附近建立第七营地,以开采煤矿为主,农业为辅,取名煤场营。

刘升微微点头,便问:“各个新建营的常备军磨合得怎样了?”

这天上午干完活儿回来,李三排队打了午饭,正准备去跟队里的青壮们一起吃,就被大侄子拉到了一边人少的地方。

李长文无奈一笑,“首领说得对,是属下着相了。”

李三因为各方面表现优秀,已经混成了生产队长兼民勇队长,负责带五十户百姓干活儿,早上还要带着五十名民兵晨训。

此番随他进来的大外甥、大侄子也都是傅知府的随从,却又和他有些不一样。

从大水瓶寨到遂平县城有近两百里地。

所以,李三心中虽然有别的想法,却也没跟二人说。

大侄子将声音压得更低了些,道:“俺还探听到,之前首领好几次回来都会招一批民勇加入常备军,或是到外面做事。

他离开不到五日,遂平县城外虽然遍布义军营帐,却井然有序,常备军、民勇都正常训练着。

“二叔,俺听到一个重要消息。”大侄子声音压得低低的,语气紧张。

他道:“俺们第一团的这一营没啥问题,战力即便不如老营,也差不了太多。”

李长文听了都忍不住吐槽,“首领取名未免太过朴实。”

大侄子听了点头,“还是二叔想的周全。”

为什么是往北边?

所以,还真不能小瞧了古人。

刘升巡视了一番各军营,便将杨和庆、彭有义、文宥招到大帐中。

李长文听了很是惊喜。

一则,刘升想尽快扩张到后世的萨克拉门托去,寻找那里的金矿,采矿淘金。

俺寻思着,若真有这样的机会,俺们只要抓住了,不就有机会出去了吗?

尤其是二叔你,如今可是民勇队长,还是比较出挑的那种。

这下轮到刘升惊讶了。

匆匆吃了顿午饭,刘升便去转运难民。

最终决定,将其中会水、会捕鱼的青壮及其家人,送往龙首湾盐厂附近,建立第六个营地。

李三微微皱眉,揪着胡子沉思起来。

该营地将以渔业为主,农业、伐木业为辅,刘升便给取名渔场营。

十几天前到大水瓶寨的一万余难民,已经在张谷英、李富昌等人的安排下,来到刘家寨排好队。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个蜂窝煤和煤炉制造技术,可以让煤炭变成比木柴更好的燃料。

随后,刘升与李长文商量将迁徙到这边的两万难民如何安排。

刘升笑道:“朴实有什么不好?这名字百姓一听就知道那里是干什么的。

“首领回来了。”大侄子道,“昨天还到俺们营中视察了呢,只不过没惊动底下人,转一圈就走了。”

一则,其他生产队长乃至队里的青壮对学习这件事都表现得很积极,他不好表现得太过不同。

三人见了刘升,抱拳行礼:“参见首领!”

至于夜校教授的算术,在他看来就相当高明了。

刘升回过神来,知道他还是低估明清时期的民间各类技术发展程度了。

其实他是识字的,还能自己写信。

因此,过去这段时间,李三在华西营过得颇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所以,华部要想通过垦荒发展农业的话,前期还是沿着新洛河往上游去、往北去比较好。

唇上、下唇、下巴上都有,面积不大,却黑而浓密,看着还是蛮英武的。

放下手来,刘升便道:“既如此,文宥就带着第二团第一营(原第二营)和五个民勇营留下来守遂平吧。”

第二更。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