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41章 汝阳改制,十倍官吏!【1 / 2】

灵灵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41章 汝阳改制,十倍官吏!

钱运生、李允中听了刘升的话都喜不自禁。

钱运生由一普通县主簿,成了附郭知县,说是连升五品。

李允中更是由吏为官。

心想着,掌管汝阳一地之钱粮事务,那不就相当于主簿吗?

虽然只是正九品的官,那也是官身啊。

为了这官身变得更正统、有价值,俺也得把事情做好···

刘升用钱运生、李允中,并非两人多么有才华,纯粹是因为两人投靠华部已有一段时日,也有一定能力。

其中,李允中为了表明跟着华部做事的决心,在来之前也将家小送去了天目山。

除了这二人外,确山典史罗怀玉也被刘升调去遂平任知县。

至于确山主簿、典史、户房典吏的位置,则由前两个月表现较好的确山吏书充任。

遂平县空缺的其他职位,也会由罗怀玉到任后,根据文宥的建议选任。

接着,刘升将他在行政组织架构方面的想法一一说了。

所以刘升这个“消防所”建立的很自然。

只说官府和民间所需的法律专业人员储备,就达不到。

若是完全不看前朝,统治者肆意编造新的行政架构,进行新模式的管理,往往都会酿成大错,致使基业倾塌。

但我们增设的这些部门,相当于将原来六房的职责细化,让官员们的工作变得更具体,如此才能更有效率,出了事也更容易找到责任人。

可如果在十七世纪照搬那一套,既需要很多官吏,增加财政压力,也很容易因为传讯、交通的不便耽误要事。

未来“知府”都这么做了,钱运生、李允中当然不好意思在那儿舒服坐着,便也讨要来纸笔,像模像样地做笔记。

至于巡警所,是巡警局下沉到乡里的下属部门;卫生所则是府城医务局,在县里的下属部门。

如唐承隋制,宋元明清制度也多有借鉴前朝,主要是因为新朝建立者不知未来变化,只能学习前朝模式,汲取前朝的经验、教训。

刘升却不同。

所谓掌管,不仅不能让火灭了,也不能让火烧了居所、部落。

强行直接搞法院,根本搞不起来,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刘升才先搞个审判所过度。

“当然考虑了。”刘升对李长文的疑虑并不意外,“若多的是一些职能重复的部门,便是冗员,那样自然不好。

···

李长文在刘升刚开始讲时,便要来了笔墨纸砚,进行记录。

对应的,还将建立巡警局,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局,专门负责维护治安、案件侦查、追捕凶犯。

这就让吏员很容易贪腐,乃至把控一地某方面政务,累世相传,成为地头蛇,大害于中枢对地方的管理。

他甚至有些着急。

接着他又提出另一问题,“那这些部门的吏员、差役如何安排?”

之前刑房是将案件的审理、判决和监狱管理一把抓,同样很容易滋生贪腐,酿造冤假错案。

至于差役,因为是应役而来,没有薪俸,只有不多的钱粮补助。

同时,衙门不再征用差役,改为雇佣,给予雇员至少能养活自己薪酬。

可以说很不智。

汝阳县肯定属于任务重的,但刘升并没有合适的县丞、主簿人选,干脆留给李长文去找。

到了周朝称“司煊”,唐宋称“防隅”、“潜火军”,元明就叫“救火兵丁”,后面的清朝则叫“防范火班”。

其中,征兵所只负责向民间征募民勇,然后移交给当地民勇营进行训练。

刘升一笑,“这同样是此番改制的要点——大明吏员除极少特例,绝大多数人在职位上不论做得多好,都无法升官。

倒不是说非要标新立异,而是明清的行政架构太过低效。

此外还将成立消防所。

救济、募兵、移民方面,府里只负责管理下属部门,不负责具体工作,所以只设为处。”

教育工作将从礼房剥离出去,直接成立教育局,专管教学之事。

刘升含笑道,“正要与先生说此事。”

所以,刘升参照后世,拆分出了财政局、税务局,让户房只负责土地与人口方面的事务。

听了这话,李长文虽仍有些疑虑,却不准备此时说了。

李长文点点头,道:“那府里呢?”

至于移民所,不用我说,想必先生也该知道其职责是什么。”

其中督察所,相当于将都察院的工作下沉到县级,但不准再闻风奏事,须得调查取证后才能立案、奏禀。

知县、县丞、主簿这三个职位依旧存在,因为它们就跟后世的县一二三把手意思差不多。

明末时,很多地方诉讼成风,讼师也早已成为一种职业。

救济所则负责各类救济事务,下辖以前的养济院、漏泽园等社会福利部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