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76章 雅尔哈善:满清边疆的守护者与政坛风云人物【1 / 1】

枫之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早期任官

雅尔哈善作为满洲正红旗的爱新觉罗氏成员,其职业生涯充满了起伏和转折。他在雍正三年(1725年)中举后,开始在清廷的官僚体系中崭露头角,从内阁中书做起,历经四次晋升。到了乾隆三年(1738年),他被授予通政使之职,这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然而,雅尔哈善的政治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同年,御史邱玖华上疏弹劾九卿在议事时有不公行为,并建议录用贤良祠大臣的子孙。雅尔哈善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的动机,认为邱玖华此举是为了其老师励宗万的利益。励宗万的祖父杜讷正是贤良祠的大臣之一。雅尔哈善对此进行了反驳,但乾隆帝并未认同他的观点,反而认为邱玖华的言论反映了实际的问题,并决定解除雅尔哈善的职务。

乾隆帝命令庄亲王允禄和平郡王福彭等人对雅尔哈善进行审讯。审讯过程中,发现雅尔哈善获取信息的方式存在问题,最终导致他被解职。不过,乾隆帝并未放弃雅尔哈善的能力,于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特别选拔他出任四川龙安知府。不幸的是,由于家庭原因,雅尔哈善不得不暂时离开岗位。

恢复工作后,雅尔哈善先后担任了江南松江知府、苏州知府等职务,并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良好的政绩,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乾隆九年(1744年),他又被任命为福建汀漳道。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个人能力的展现,乾隆十三年(1748年),雅尔哈善被临时委派为江苏巡抚。然而,他在处理上元民众损坏制钱的案件时,虽然依法惩处,但因宽容态度而受到乾隆帝的批评。

乾隆十五年(1750年),雅尔哈善因涉及地方官员征税问题而面临弹劾,但最终得以留任,并很快获得了晋升。翌年,他被外放为浙江巡抚,继续在地方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雅尔哈善重返中央,担任户部侍郎,并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随后又转任兵部侍郎。

二、出师西讨

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着清廷决定对准噶尔部族的阿睦尔撒纳采取军事行动,雅尔哈善被任命为参赞大臣,负责北路的征讨任务。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雅尔哈善的职责有所调整,他被命令前往西路军,并驻扎在巴里坤,负责当地的事务处理。在此期间,他提出了一个策略性的建议,即将投降的布库努特部落迁移到乌兰乌苏地区,与先前投降的噶勒杂特部落共同生活和放牧,以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

然而,局势并未因此而平静下来。不久之后,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发动叛乱,得到了噶勒杂特人哈萨克锡喇的支持,连同已投降的回部首领莽噶里克一同反叛。面对这一局势,雅尔哈善果断采取行动,逮捕了莽噶里克的同党和他的儿子白和卓。乾隆帝对雅尔哈善的表现表示赞赏,并授予他内大臣衔作为奖励。

在处理叛乱的同时,雅尔哈善还需关注那些尚未明确立场的部落首领,如沙克都尔曼吉。此人率领其部属拒绝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邀请,并选择定居在巴里坤附近。乾隆帝指示雅尔哈善秘密监视沙克都尔曼吉的动向。由于担心粮食供应不足可能导致沙克都尔曼吉的不满,雅尔哈善采取了一个冒险的举措,派遣副将阎相师带领五百人假装迷路进入沙克都尔曼吉的营地,并在夜晚发起突袭。在这次行动中,沙克都尔曼吉及其四千余部下被消灭。雅尔哈善报告称,沙克都尔曼吉与叛乱分子有联系,必须铲除以绝后患。此外,他还派遣部队前往鲁克察克镇压莽噶里克。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军在兆惠将军的带领下追击噶勒藏多尔济,雅尔哈善派遣侍卫图伦楚率领八百人支援兆惠。同时,提督傅魁在盐池遇到了莽噶里克带领的小股探查部队,并将其抓获后处决。雅尔哈善向乾隆帝报告了此事,但乾隆帝认为莽噶里克作为叛乱首领应当经过正式审判后再行处决,并命令将傅魁押送至京城接受调查。

随着战事的发展,雅尔哈善的职位也不断上升,先是被召回京师担任户部侍郎,随后再次被任命为参赞大臣,并被指派驻扎在济尔哈朗。同年九月,他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并在年底被命令移驻鲁克察克,负责该地区的屯田事宜。

三、围城失败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朝乾隆帝为平息西北边疆的叛乱,派遣雅尔哈善担任靖逆将军,领兵征讨霍集占。这场战役是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关键一环。

初春二月,雅尔哈善率军出发,五月抵达库车城下。库车城由霍集占的部将阿卜都克勒木坚守,依托地势,利用柳枝与沙土构建的城墙异常坚固。雅尔哈善采取围困战术,切断城外水源与草料,迫使守军多次出城迎战,均遭挫败。六月,清军又在托木罗克击败援军,霍集占亲率八千精兵,携带先进巴拉鸟枪,穿越阿克苏戈壁前来救援,亦在库车城南被雅尔哈善率军重创,霍集占负伤退回城中。

面对久攻不下的库车城,提督马得胜提出从地下挖掘地道入城的策略。经过紧锣密鼓的挖掘,地道即将贯通之际,却因守军发现火光而采取应急措施,在城内挖掘横沟引入河水,导致地道内清军全军覆没。

此时,新降的头人鄂对向雅尔哈善献策,指出库车粮食即将耗尽,霍集占定会突围。他建议分兵驻守城西鄂根河与北山通往阿克苏的隘口,以逸待劳。然而,雅尔哈善因鄂对新降,心存疑虑,未予采纳。八日后,霍集占果然趁夜率领四百精锐骑兵,自西门突围,涉过鄂根河,成功逃脱。

四、明正典刑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间,雅尔哈善在西征阿睦尔撒纳的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军事上的挑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当时阿卜都克勒木再次夜间逃走,剩余的头领阿拉难尔等率领老弱病残的人群出城投降。雅尔哈善在审讯这些投降者时,根据城中人的供述,认定沙呢雅斯等五人是阿卜都克勒木的死党,并下令将他们处决。

然而,这次事件并未得到乾隆帝的认可。雅尔哈善向朝廷汇报时,乾隆帝得知未能捉拿霍集占(叛乱分子),十分愤怒,并立即下令剥夺雅尔哈善的官职。随后,雅尔哈善又弹劾副都统顺德讷疏忽职守,以及弹劾马得胜失策。乾隆帝对于雅尔哈善的这些举动感到不满,认为雅尔哈善身为指挥官,却未反思自己在指挥过程中的责任,反而推卸责任。乾隆帝认为,如果不依法严惩,国法何存?

基于上述情况,乾隆帝命令兆惠将军在军中公开处决顺德讷,以示警戒,并下令逮捕雅尔哈善及马得胜,将二人押送至京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雅尔哈善被押解到京城,由王公大臣共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雅尔哈善被控告滥用职权、浪费军费以及指挥失误等罪名,最终被判处死刑,并被执行。

雅尔哈善死后两天,马得胜也被处决。随着雅尔哈善的去世,乾隆帝意识到沙克都尔曼吉并没有叛变的迹象,并为此作诗表达了对雅尔哈善杀害投降者的不满。

结论

爱新觉罗·雅尔哈善的一生充满了复杂性,他既是清朝边疆安全的扞卫者,又是政坛上一位不畏强权的斗士。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人物往往不能简单地以黑白来评判。雅尔哈善的事迹展示了一个人物如何在其时代背景下,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