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三十四集 桓温平蜀【3 / 4】

背砍刀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势见其靠近壕边,身边并无卫士相护,乃就近侍手中接过宝雕弓,暗扣狼牙箭,暗自引弓犹如满月,陡然发矢,一箭正中李奕脖颈。

可怜!李奕引众远路而来,未待交兵,便一头栽于马下,了此残生。

李势见射死李奕,遂令大开城门,挥兵大进。

李奕部众虽然声势浩大,但因失其头领,于是大溃。自巴西至犍为、梓潼等各州郡,十万败兵布满山谷,掳掠四野,不可禁制,遂成民患。

加以此时正值蜀中饥馑又发,更至四境萧条,再无人烟。

东晋细作控明军情,快马轻舟东归,报与主帅,说成汉兵变,如此这般。

桓温闻报大喜,便命击鼓升帐,说欲发兵西进,问于群僚。

诸将承平已久,各无战心,闻主帅相询,便皆以为蜀道艰难,不可轻易进军。

桓温听罢,嘿然不悦。

江夏相袁乔出班,力排众议言道:我闻功不独享,谋不及众。夫经大事者,固非常情可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今为天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虽险固难攻,但比赵胡为弱,且民不知兵久矣,兵亦多年未经战阵。至于十万大军围城,因一将猝死而全军瓦解,便是明证。我大晋欲除二寇,宜先择其易为者,则非取蜀而何?今李势荒淫无道,自折股肱栋梁,又杀其亲弟,此天灭之时也。且其自恃险远,不修战备,自撤藩蓠,明公但率数万精兵,轻军速进,直攻成都,便可建不世大功。蜀地富饶,户口繁庶,诸葛武侯用之抗衡中原,公若得而有之,此国家之大利也。

桓温闻言大喜,却道:诚如众人所言,若我大军西征,赵胡渡河袭我之后,当如之何?

袁乔笑道:此论似是有理,而非实情。今石虎新败于凉州,国内军力疲弊。另闻我敢于万里远征,必以为内有重兵以防其犯境,彼焉敢妄动?便纵有侵轶之心,我尚有江淮汉沔天险为屏,沿江诸军,足以拒守。彼绝不敢于我西征时趁机进犯,更无后顾之忧矣。

桓温深然:公之所谋,乃我平生之志,惟恐诸将疑虑,故使公详论,以释众疑。

遂上奏朝廷,拜表既行,不待朝命,决定伐蜀,委长史范汪以为留守。

朝廷得表众议,果然群臣咸以为蜀道险远,桓温兵少而深入,多以为忧。

朝臣纷纷议论,皆谓不可之时,刘炎忽排众而出,语出惊人:我以为此行必克。

众皆大惊,问道:大从据何而言此?

刘炎说道:某以易占而知之。桓温亦善易博者,若无十分把握,必不为之。某但恐克蜀之后,反致恒温坐大,专制于朝廷耳。

众臣多为玄学之士,乃服其论。

字幕:永和二年,冬十一月。

桓温见朝廷久不回复,亦知难有结论,便决定不候帝旨,径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率军西进,命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

次年二月,晋军西越夔关,进入蜀境。经过鱼腹浦时,桓温坐在马上,远见前面江边乱石丛中,忽有一阵杀气腾起。

桓温恐中蜀军埋伏,约住军马,令唤本地土着来问。不移时,军士将土着唤至。

桓温问道:前面可有西蜀军马驻扎?

土着:回将军,前方只有七八十堆乱石,并无军队驻扎。我等幼时在江边玩耍,父母皆力诫不许入那石阵之中,恐不能出也。

桓温:因何有此古怪?

土着:曾闻故老相传,此乱石乃是蜀汉丞相入川时所布八阵图,以当吴军。当年汉先主刘玄德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东吴大都督陆逊欲在此入川,则遇此石阵而回。

桓温大惊,重赏土着,止住大军,独引十数骑卫兵,下得山坡,直入石阵中观看。当时日且将坠,但见杀气自地而起,怪石嵯峨似剑,重叠如墙,江涛汹涌,浑似战鼓之声。

桓温观罢,赞叹不已,对诸将道:孔明先生闻说是南阳庞德公、司马德操弟子,鬼谷门传人,学究天人。今观此阵,真乃不世奇才,恨某生不逢其时,不能以师事之。

于是引兵直出,至于青衣。

汉主李势闻报晋军入川,不由大惊,急命大将李福、昝坚率军赶赴合水,抵御晋军。

汉军既出,商议御敌之策。诸将皆进言道:晋军远来,地理生疏。我军宜在江南设伏,待其半渡而击,则桓温必为我所擒。

昝坚却道:我闻桓温善于占卜,必能料我设伏,彼若将计就计,反为不美。不如引兵向犍为,据坚城以拒之,可保万全。

于是不听众将之论,从江北鸳鸯琦渡江,向犍为开进,与晋军异道而行。

三月,桓温兵至彭模,打探蜀军皆向犍为,于是复聚诸将,商议行止。诸将皆欲分兵两路,东西并进,以分汉军之势。

先锋袁乔急出谏道:末将以为切切不可。今我悬军深入,当集中兵力,以期一战而定。若分两路而进,其中一路落败,则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

桓温以为善计,遂留参军周楚、孙盛将兵二千看守辎重;自亲率步兵二万,令皆弃其釜甑,每人携三日军粮,以示无还归之心,直趋成都。

汉将李福回军袭击彭模,被孙盛等人击退。

而桓温则三战三胜,一路击败李权等汉军拦阻,进逼至成都城下。

昝坚赶到犍为,未遇晋军,已知上当,便从沙头津渡江还军。行至半路,哨马来报:晋军已攻至成都城外十里陌,兵临城下矣。

昝坚唬得亡魂皆冒,急率军兼程倍道来救。未曾接战,已军疲力沮,势成强弩之末。

桓温闻说汉军衔尾而至,便令袁乔回军袭之。昝坚部不战自溃,四散奔逃。至此汉军两路兵皆溃,成都只余孤城,再无援兵。

汉主李势无奈,只得集结成都所有兵力,引出城外,布于笮桥,来与晋军决战。

两军会战,各不相让,呐喊响于四野,军鼓号角震天。当时战况惨烈,晋军前锋失利,参军龚护战死,汉军箭矢甚至射至桓温马前。

晋军诸将皆惧,意欲退兵,高喊鸣金。鼓吏却手慌脚乱,闻令而误击前进号鼓。

袁乔闻鼓,拔剑在手,乘势督促军士奋战。

军士至此已无退路,于是奋力冲突。十余次冲锋之后,汉兵溃退,四散奔走。

晋军终于反败为胜,大败汉军。桓温趁胜攻入成都,令纵火焚毁小城。

李势乘夜逃走,远遁九十里,收集败军,因见部众人人惶惧,无复斗志,于是长叹数声,终于决定投降。遂遣使先送玺绶至桓温军门,后约期背缚舆梓,前来归顺。

桓温接受投降,焚梓受玺,令人将李势送往建康。

晋帝不胜之喜,封李势为归义侯,安置于建康。成汉政权至此灭亡,凡历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五主,国祚四十三年。

却与蜀汉刘备、刘禅国祚一般,细思令人惊煞。

桓温一举平蜀,便在当地举任贤能,援引贤才。因将季汉司空谯献之、旧臣王誓、王瑜、邓定、常璩等人辟为参军,举贤旌善,安抚蜀地,蜀人无不大悦。

王誓、邓定不久举兵叛乱,终被晋军讨平。

桓温在蜀地驻扎一月,置将留守,便自率大军班师返回江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