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面小飞龙咚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校长双手轻轻摩挲着这块玉牌,喃喃说道:“虽然我对玉了解甚少,但这块玉牌看上去像是一块上乘好玉,而且似乎是有些年头的老玉了。要是在上面雕刻,会不会太可惜了啊?而且玉石硬度较高,这篆刻刀也无法直接刻上去,只能慢慢地磨出来。”
我对玉更是一窍不通,便随口说道:“没事,不管用什么方法刻,能刻上去就行。”说完,我拿起铅笔在玉牌平整的那一面,小心翼翼地画上养魂符,然后递给校长说:“您帮我刻一下吧,按照这个纹路刻就行,千万别刻错了。”校长接过玉牌,粗略地看了看,就开始沉稳地拿起刻刀,一点一点地磨刻起来。我猜想校长平时应该经常刻章,他的手异常稳当。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校长便将玉牌递还给我,问道:“你看看这样行不行。”我接过玉牌仔细端详了一番,不禁赞叹校长的手艺精湛。我连忙向校长道谢,然后毫不避讳地掐诀念咒,引炁入符。待操作完毕,我把玉莲姐喊了出来,让她试试新的玉牌效果如何。玉莲姐也不耽搁,直接钻进玉牌里。我把之前的玉坠和玉牌绑在一起,挂在了脖子上。忙碌完这些,我继续趴在书桌上专心练习画画。
中午,我在校长家吃了午饭,校长的妻子做的饭菜,味道依旧一言难尽。饭后,校长要带我去找陈致远,胖子非要跟着,结果被他爹狠狠训斥了一顿,只好悻悻的走开。
在去陈家庄的路上,我问校长:“校长,听孙天宇说早上派出所来人了?干嘛来了?”
“哦,还是王志刚的事情,来了解一些情况。”
“那王志刚是不是要坐牢了?”
“估计是判不了多久,警察说他挖的可不是什么古墓,而且他认错态度良好,挖出来的东西也没来得及出手。想必是判不了几年的。我们当时在破屋找到他时,他兴许是想等避过这几天风头后再将东西卖出去,谁承想我们的出现,阴差阳错地让他未能出手赃物。”
“甭管判多久了,只要能让他接受教训就好。”
我当时真的以为,王志刚这个人这辈子应该都不会有交集了。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不久后的将来,我又碰上了这个王志刚。
很快,我们便抵达了陈致远的家。真是无巧不成书,刚踏进院门,就瞧见陈致远正在摆弄那些花花草草,他俩果然是志趣相投。陈致远见到我们,有些惊讶,随即便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落座。
陈致远家客厅的装修风格与校长家如出一辙。在农村,家中装饰以书画为主的情况相当罕见,而我一下子就认识了两个这样的人。
陈致远边为我们沏茶倒水,边询问我们的来意。校长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想让他帮忙办理我的转学手续,以后让我去后福村小学读书。陈致远一听,疑惑地问道:“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转学呢?”
校长也不隐瞒,将玉莲姐墓地里尚存许多煞气亟待处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陈致远。陈致远闻听此言,得知那让学校众多孩子生病的邪祟还有不少,当机立断,拍着胸脯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并让我周一开学直接去学校报到。
紧接着,陈致远和校长闲谈起书画,我感觉索然无味,便对他们说想出去溜达溜达。于是,我移步至玉莲姐的墓地,将她召唤出来,让她进去吸收煞气。我千叮咛万嘱咐,只让她吸收棺材外的煞气即可。大约半小时后,玉莲姐现身出来。我询问她吸收的状况,她告诉我,棺材外的煞气每次吸收半个小时就足矣。我让她回归玉牌中自行炼化。随后,我骑上自行车,晃晃悠悠地赶回陈致远家去找校长。
等我到陈致远家的时候,他俩还在讨论书画,见我进来,陈致远来了兴致说道:“小凡,你过来,听老孙说你书法写的不错,来,你来写几个看看。”我也不推辞,拿起他书桌上的笔,写下“宁静致远”四个字。
陈致远看到我写的字连连称奇,拍着校长的后背说:“老孙你这是捡着宝了啊~这小子转来我们学校,你就不怕我挖你墙角啊。”校长知道陈致远是拿他打趣,也不在意,围着我写的四个字又简单聊了一会儿,我拽了拽校长衣袖,示意我们该走了。
校长二话不说,拍拍屁股便要与陈致远辞别,陈致远极力挽留我们吃饭,我们婉拒。临走时,陈致远还特意提醒我周一直接去他们学校报到。
校长陪我一同回家,因为他得说服我的家长让我转学。恰巧我爸也从工地上回来了。我爸妈听校长说要给我转学,一开始满脸疑惑,还以为我在学校惹是生非了。当听到校长说后福村的教学条件各方面都胜过我们村,小凡各方面都挺优秀的,不能耽误了孩子等等。我父母这才欣然接受了转学这件事。
校长见任务完成便要起身离开,我爸急忙拦住,执意要留他吃顿饭。校长索性就留下了,我妈炒了几道菜,我爸和校长斟上酒,边喝边聊了起来。起初两人还有些拘束,几杯酒下肚,就开始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起来……
我要转学的事,第二天就被我妈传了出去。燕子、小菲、晓云,她们仨都跑来问我,无外乎就是我转学了谁跟她们玩。我告诉她们:“我只是转学,又不是搬家。我每天都会回来的,而且还有周六日和寒暑假呀。”
燕子眼含泪水看着我,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说:“你哭什么啊?我还住在这胡同里呢,每天都能见到的。”
燕子低声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觉得不能一起上学了,过不了多久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无奈地摇摇头,觉得小孩子的想法总是稀奇古怪的,我并没有当回事。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两年后我就和她们各奔东西了。有的人至今都未再见过,有的人中间只见过两三回,而有的人再次听到消息时,却已是阴阳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