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鱼之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汉书·武帝纪》有云:
“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既然术士和那些地方官员能用,而且用的还很成功,甚至引领了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万岁”风潮。
“再奋力冲杀时,我等只觉得浑身上下的力气都用不完,那些负隅顽抗的羌人亦被震慑,竟变得不堪一击,我等自此成破竹之势一举杀入了中军。”
不过两者不同的则是。
因此他们不太明白,为何对待南越国时,刘据就用了“一国两政”那样的怀柔国策,使得南疆诸国纷纷前来内附。
刘彻始终未能达成这个战略目标,如今匈奴远遁北海,虽元气大伤但仍在苟延残喘,甚至最近还有了卷土重来的迹象,这回西羌生事便有匈奴人的影子。
他心里实在没底,若非为了先登营的那干谪戍卒,打死他也绝对不敢用这番话来欺骗刘彻,这可是欺君的大罪。
“陛、陛下!”
刘彻并未予以置评,只是微微颔首,当着百官的面对刘据露出一个赞许的笑容,而后又看向了此战中最显眼的那个显眼包:
为的就是迎合刘彻的喜好,故弄玄虚骗取封赏。
此前镇抚南越国的事情他们还印象深刻。
“这声音比军中战鼓更加鼓舞人心,登时教人热血沸腾。”
“公孙敬声,与这些相比,朕倒更想听听你一战建三功的经过,想必在座的诸位也有与朕一样的好奇吧?”
毕竟匈奴和西羌本来就是两个不能放在一个层面相提并论的敌人。
“末将还道是自己耳鸣幻听,于是乱局中询问身边的将士与谪戍卒,哪知他们竟也听见了这个缥缈悠扬的声音,那声音自远方山间传来,却又似是在耳边轻声低吟,令人难寻出处。”
百官心中倒是越发好奇了,李息和徐自为将这东西说的如此神奇,甚至称其为局部战争中有史以来最迅捷有效的传令神物。
“启奏陛下,末将不敢居功,此战末将能够立下如此战功,一来是因为先登营的将士与谪戍卒拼死拱卫冲杀,二来则是全赖陛下赐福!”
接下来他应该就能躺在这个功劳簿上呼呼大睡了,只要不犯什么大错的话,刘彻不看僧面看佛面,应该也不会轻易再将他投入诏狱。
如此听李息和徐自为说完之后。
刘彻一直以来对匈奴的态度只有两个字——灭国!
而刘据初次参与战事,对于西羌这块难以处理的顽疾也只有两个字——灭国!
对待敌人,这父子二人真是不遗余力,力争一点不给敌国留一点余地啊……
“哦?还有朕的事?”
“然羌人虽已因遭受大军围困士气低迷,但怎奈人数依旧众多,我营冲杀至羌人中军时,伤亡已接近半数,恐怕难以再进一步。”
百官听完自是无不愕然侧目。
“再去细听,那声音似是在喊什么‘汉天子万岁’之言。”
因此完全可以说,刘据已经圆满完成了灭羌的目标。
听到这里,整个宣室殿都陷入了沉默。
公孙敬声哪敢造次,依旧坚持来到堂中,施礼说道,
一众官员面面相觑。
经过此战,天下恐怕再无西羌,就凭侥幸逃走的那数千個羌人,还真不是瞧不起他们,他们今后只能逃往杳无人烟的苦寒之地,哪怕再给他们百年休养生息,恐怕也难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上次他将刘据打入诏狱,还曾命刘闳去骗去偷袭来着,结果最终也没从刘据身上爆出金币。
与此同时。
同时他们又隐约觉得刘据此举有那么一丝丝的不符合情理。
听到刘彻叫到自己,公孙敬声立刻紧张起来。
“自此羌人终于大乱,遂纷纷投降沦为俘虏。”
那么刘据自然也能用。
《史记·封禅书》记载:
“上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
刘据听着李息与徐自为的奏报,则是面不改色。
而这次对待西羌,他却一心只想灭国?
甚至在此战开始之前,有不少人就已经在猜测此战的结果,还以为这回也是像镇抚南越国一样,不过是以震慑为手段,逼其内附大汉。
何况立下这么一个可大可小的功劳,对于他的“摆烂躺平”计划也不是没有好处。
然而刘彻看到这一幕,却毫不在意的笑着摆了摆手:
以至于慌乱起身时高高凸起的将军肚还不甚碰倒了案几上的酒杯,美酒洒在案上,顺着边缘汩汩而下。
个个拎出来都能手搓神物,还信手拈来,难不成天子求仙问鬼,反倒将上天赐予的福禄求到了这届皇子身上?
另外。
他早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隐瞒,因此从未要求李息和徐自为帮他保密,而且以这两个人的胆量,也未必敢在刘彻面前说假话。
匈奴至今未灭。
“因此末将才说。”
何况“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华夏文明出现以来一直到大汉都公认的理念。
反正都是去骗去偷袭,他去骗刘彻总好过旁人去骗。
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叫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