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五百四十一章 历史名场面——三说秦公【2 / 2】

胖一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不是糊弄,其实这么做比直接拍实景拍还麻烦,实景拍摄都在船里,反而有各种限制,这么分开来拍,镜头运用和站位都更自由。

……

反正不管是那种说法和解释,商鞅和孝公君臣相宜的过程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来到秦国后,商鞅贿赂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把他举荐给孝公,而且把商鞅捧得很厉害。

连带着商鞅,在他眼里也成了“妄人”,评价“安足用邪”。

甚至让人怀疑,如果孝公喜欢王道,还会不会有名垂千古的商鞅变法。

经过景监的说和,秦孝公给了面子,第二次见了商鞅,还是那个问题,商鞅这次献上王道仁政之策。

可是孝公的要求,却得到了很多士子的不解,大家纷纷抱怨,更有甚者直接拂袖而走,孝公无奈,只能以利诱之,总算留下了不少人。

这也是今天《裂变》剧组要拍的戏。

怎么听着这么像南湖那条船啊……

历经三月,商鞅亲自目睹经历了老秦人的贫穷艰难和不屈刚毅的精神,也让他对秦国这片陌生的土地,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而如此知名的历史事件,《大秦帝国》也不可能不提。

第三次面试时,提出霸道法制,提出《强秦九策》,一下就征服了秦孝公,最终得以成功入职秦国高层。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商鞅试探秦孝公,他是在考验秦孝公是否值得投效,两者的理念是否相同。

这是儒家的主张,因为有孔、孟二位大贤先后为其张目,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治国之策。

商鞅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他刚来,还不清楚孝公的想法,怕犯了什么忌讳。

先拿一个项目试水,投资人不喜欢再换,投资人还不认可,再换,直到投资人认可,皆大欢喜。

所以,“良臣择主”这个喜闻乐见的戏码才是《大秦帝国》最好的选择。

第二次面试结果依旧不理想,但好歹留下了一线生机,最重要的是,商鞅摸准了孝公的脉。

商鞅是来“求职”的,姿态放的很低,面对老板的询问,先拿出一个标准答案。

果然,秦孝公这次也肯定了商鞅的献策,但还是以和秦国目前的现状不符,未予采纳。

当时,商鞅的老板公孙痤死了,他临死向魏王举荐商鞅,却未被采纳,商鞅在魏国混的不太如意。

心有大志的他,没有上来表明身份,而是暗中观察秦公为人。

随着两人的交谈,初步达成强秦变法的意愿后,象征着秦国的木船,冲出迷雾,破开坚冰,也隐喻秦国从此脱离枷锁,奔向光明。

但是话又说回来,《大秦帝国》既然以商鞅为正面主角,就肯定不能“政治投机者”这个负面版本。

面对只知夸夸其谈,言论多华而不实的商鞅,孝公失望至极,觉得商鞅沽名钓誉。

而秦国这边,新君秦孝公即位,想要恢复秦国当年穆公春秋五霸的地位,于是广发求贤令,商鞅得知后,就西进入秦求取前程。

当时,秦孝公发布招贤令,有数百位士子前来仕秦,然而孝公并没有急着面试,而是提了一个要求,让各位士子便访秦地,在根据所得献上治秦之策。

很显然,秦孝公十分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

这个场景并不是无端放矢,而是借景喻事。

孝公来了兴趣。就接见商鞅,询问他有什么治国良策。

甚至孝公想要效仿的穆公,当时也是因为百里奚主持的王道之法,才让他成为了春秋五霸,这个说法不但在天下流行,在秦国本身也有很强的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