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龍安知縣羅應選,桃源人;崇禎十七年,賊入蜀,誓死守城,比陷,舉家遇害(見湖廣通志)。
邛州知州徐孔徒,都昌人;有賢聲。崇禎十七年,獻賊破城,抗節死(見江西通志)。
銅梁知縣顧旦,上虞人;為永州丞,有保城功。崇禎十七年,獻賊攻銅梁,城陷,被執,不屈,死(見浙江通志)。
珙縣知縣徐餘慶,浙江新城人;崇禎十七年,流賊陷蜀,守孤城,被執,不屈,死。子文斗,請以身代,並遇害(見浙江通志)。
仁壽知縣顧繩貽,長洲人;崇禎十七年,獻賊再陷城,力不支,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知縣乾曰貞,成都人;以艱歸里。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以磚擊賊而死(見四川通志)。
副總兵陳王謨,遵義人;崇禎末,流寇陷蜀,王謨戰死(見一統志)。
順天治中莊祖詔,成都人;里居。獻賊至,城陷,舉家死之(見四川通志)。
兵部車駕主事譚文化,蓬溪人;致仕歸。崇禎十七年,獻賊犯蜀,欲招致之,不屈,死(見四川通志)。
武德兵備道副使賀仲軾,獲嘉人;以艱歸。崇禎十七年,闖寇逼納款,登樓自縊死。妻王氏、妾李氏、張氏從之(見河南通志)。
都指揮使魏行聞,湯陰人;崇禎十七年,賊陷城,戰死(見河南通志)。
鄖陽通判史光代(一作光岱),隰州人;攝府篆,有治聲,告歸。崇禎十七年,遇寇變,城破,死之。兄光前,同殉節(見山西通志)。
墊江知縣歐陽東昌,貴州龍泉人;崇禎十七年,獻賊破城,不屈,死(見貴州通志)。
黃梅知縣施廷賢,浦江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巷戰被執,勸降,不屈,自刎死(見浙江通志)。
彭山(一作蘆山)知縣何大衢,武岡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不屈,死(見一統志)。
監軍道兵備參議盧安世,貴州赤水衛人;崇禎十七年,獻賊至,不屈,死(見一統志)。
崇明守備王伯度;鹽城人;搗賊崇明,中流矢死(見江南通志)。
蘇州通判吳從明;湘陰人;督運,為闖賊所執,死之(見一統志)。
鎮守江淮總兵官劉永昌,安東衛人;闖賊陷應州,父被賊執,招之,不屈,投江死(見山西通志)。
徽州同知李士才,郟縣人;由魚臺縣陞任,未行。被寇,殉難(見河南通志)。
堂邑知縣楊希震,長垣人;令堂邑,請蠲積逋;後謀誅闖賊偽官事洩,被害(見畿輔通志)。
陵縣知縣張輔官,沁州人;崇禎時,山東寇亂,抗節死(見山西通志)。
甘肅行都司高國恩,甘州衛人;崇禎中,調赴河南勦賊,被執,不屈,死(見甘肅通志)。
參將葛永,甘州衛人;崇禎中,調赴河南勦賊,援兵不至,被害(見甘肅通志)。
禮部郎中楊之璋,河內人;崇禎末,流寇襲懷,被執,不屈,死(見河南通志)。
朔州兵備道丌之偉,萊蕪人;闖賊入寇,殉節(見山東通志)。
兵部尚書趙紱,樂平人;為人孤耿峭直,不阿權貴,里居。遇寇被執,罵賊,不屈,死(見山西通志)。
大同西路通判璩宏基,漢中人;闖賊陷城,殉節(見一統志)。
神木道副使韓友范,保德州人;萬曆時,有禦寇功。至是,城陷,罵賊,遇害(見山西通志)。
歸德通判鄭國楨,延長人;告歸。崇禎十年,流寇陷城,自刎死。子諸生鳴世,奮力殺賊,力盡被執,罵賊,見殺(見陝西通志)。
鞏昌同知安如嵩,確山人;時署階州甫三日,流寇突至,督守;力竭,死之(見河南通志)。
鞏昌通判朱廷鄣,代府宗室;有治行。賊陷秦州,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漢中守備楊廉,臨潼人;與賊戰於陝西之漁渡壩,死之(見陝西通志)。
臨洮總兵官李聯芳,岢嵐人;以忠義自許,威名振敵,歿於陣(見山西通志)。
武功衛指揮使歐陽復,蕭縣人;流寇躪徐,與戰,被執,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署隴州知州甯汝環,濰縣人;時以扶風縣丞署任,守城;比陷,遇害(見陝西通志)。
序班范鈗,郃陽人;賊至,被執,不屈,罵賊,遇害(見陝西通志)。
承天知府王璣,扶風人;有政績,里居。崇禎十五年,寇至,力禦,被執,比城陷,不屈,死(見陝西通志)。
鄜州知州劉惟馨,昆明人;流寇圍城,率眾拒守,城陷,罵賊,死(見雲南通志)。
嵐縣知縣井東星,朝邑人;致仕歸。闖亂。死節(見山西通志)。
高州知州鄭三謨,建德人;署雷瓊廉守道,以才能稱。盜劫茂名,赴救,遇害(見江南通志)。
延川知縣梁渚,柘城人;流寇至,被執,不屈,死(見河南通志)。
耀州都司王廉,籍貫未詳;賊破金鎖關,為所殺(見四川通志)。
峨嵋主簿蕭日高,平樂人;崇禎十六年,獻賊圍峨嵋,佩縣印,率民兵協力拒守;城破,死之(見廣西通志)。
羅江知縣陳君寵,新化人;獻賊陷城,死之(見湖廣通志)。
寶慶知府陶珙,姚安人;流寇告警,率鄉勇勦賊,以忤岷王,罷歸;中途為賊所害(見一統志)。
歸州知州龔仲泰,進賢人;闖賊來寇,土豪內訌,執仲泰獻賊,囚之襄陽,不食死(見江西通志)。
彭澤知縣張於廉,內江人;致仕歸。獻賊逼就偽職,不受,與其妻鍾氏罵賊死(見四川通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