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丁丑。陸奧國請新置白河軍團。又改丹取軍團爲玉作軍團。並許之。
辛巳。太政官奏曰。美作國言。部内大庭眞嶋二郡。一年之内。所輸庸米八百六十餘斛。山川峻遠。運輸大難。人馬並疲。損費極多。望請。輸米之重。換綿鐵之輕。又諸國司言。運調行程遥遠。百姓勞幣極多。望請。外位位祿。割留入京之物。便給當土者。臣等商量。並依所請。伏聽天裁。奏可之。」是時。諸國郡司及隼人等授外五位。並以位祿便給當土也。
壬午。齊徳等八人。各賜綵帛綾綿有差。仍賜其王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郡王。省啓具知。恢復舊壤。聿修曩好。朕以嘉之。宜佩義懷仁監撫有境。滄波雖隔。不斷往來。便因首領高齊徳等還次。付書并信物綵帛一十疋。綾一十疋。■廿疋。絲一百■。綿二百屯。仍差送使發遣歸郷。漸熱。想平安好。
辛夘。勅曰。如聞。諸國郡司等。部下有騎射相撲及膂力者。輙給王公卿相之宅。有詔搜索。無人可進。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若有違者。國司追奪位記。仍解見任。郡司先加决罸。准勅解却。其誂求者。以違勅罪罪之。但先充帳内資人者。不在此限。凡如此色人等。國郡預知。存意簡點。臨勅至日。即時貢進。宜告内外咸使知聞。
五月辛亥。左右京百姓遭■被損七百餘烟。賜布穀鹽各有差。
乙夘。太白晝見。
丙辰。授正五位上門部王從四位下。正四位下石川朝臣石足正四位上。正五位上大宅朝臣大國。阿倍朝臣安麻呂並從四位下。從五位上小野朝臣牛養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占部從五位上。正七位上阿倍朝臣帶麻呂。正六位下巨勢朝臣少麻呂。從六位下中臣朝名代。正六位上高橋朝臣首名。大伴宿祢首麻呂。正六位下紀朝臣雜物。正六位上坂本朝臣宇頭麻佐。田口朝臣年足。正七位下笠朝臣三助。下毛野朝臣帶足。外正六位上津嶋朝臣家道。從六位上上毛野朝臣宿奈麻呂。正六位上若湯坐宿祢小月。葛野臣廣麻呂。丸部臣大石。葛井連大成並外從五位下。▼是日。始授外五位。仍勅曰。今授外五位人等。不可滞此階。隨其供奉。將叙内位。宜悉茲努力莫怠。
六月庚午。送渤海使使等拜辞。
壬申。水手已上惣六十二人。賜位有差。
秋七月癸丑。從四位下河内王卒。
乙夘。勅三品大將軍新田部親王授明一品。
八月甲午。詔曰。朕有所思。比日之間。不欲養鷹。天下之人。亦宜勿養。其待後勅。乃須養之。如有違者。科違勅之罪。布告天下。咸令聞知。▼是日。勅始置内匠寮。頭一人。助一人。大允二人。少允二人。大属一人。少属二人。史生八人。使部已下雜色匠手各有數。」又置中衛府。大將一人。〈從四位上。〉少將一人。〈正五位上。〉將監四人。〈從六位上。〉將曹四人。〈從七位上〉府生六人。番長六人。中衛三百人。〈號曰東舍人。〉使部已下亦有數。其職掌常在大内。以備周衛。事並在格。」正五位下守部連大隅上書乞骸骨。優詔不許。仍賜絹一十疋。■一十疋。綿一百屯。布■端。
甲申。勅。皇太子寢病。經日不愈。自非三寳威力。何能解脱患苦。因茲。敬造觀世音菩薩像一百七十七躯并經一百七十七卷。礼佛轉經。一日行道。縁此功徳。欲得平復。又勅。可大赦天下。以救所患。其犯八虐及官人枉法受財。監臨主守自盜。盜所監臨。強盜竊盜得財。常赦所不免者。並不在赦限。
壬申。太政官議奏。改定諸國史生博士醫師員并考選叙限。史生大國四人。上國三人。中下國二人。以六考成選。滿即与替。博士醫師以八考。成選。但補博士者。惣三四國而一人。醫師毎國補焉。選滿与替。同於史生。語並在格。
丙戌。天皇御東宮。縁皇太子病。遣使奉幣帛於諸陵。
丁夘。太白經天。
九月丙午。皇太子薨。
壬子。葬於那富山。時年二。天皇甚悼惜焉。爲之廢朝三日。爲太子幼弱。不具喪禮。但在京官人以下及畿内百姓素服三日。諸國郡司。各於當郡擧哀三日。
壬戌。夜流星。長可二丈。餘光照赤。四斷散墮宮中。
冬十月壬午。僧正義淵法師卒。遣治部官人監護喪事。又詔賻■一百疋。絲二百■。綿三百屯。布二百端。
十一月癸巳朔。雷。
乙未。以從四位下智努王。爲造山房司長官。
壬寅。制。衛府府生者兵部省補焉。
乙巳。冬至。御南苑。宴親王已下五位已上。賜■有差。
庚辰。擇智行僧九人。令住山房焉。
十二月己丑。金光明經六十四帙六百■卷頒於諸國。國別十卷。先是。諸國所有金光明經。或國八卷。或國四卷。至是寫備頒下。隨經到日。即令轉讀。爲令國家平安也。
天平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宴羣臣及内外命婦於中宮。賜■有差。
戊戌。饗五位以上於朝堂。
壬寅。正四位上六人部王卒。
丁未。勅。孟春正月。万物和悦。宜給京及畿内官人已下酒食價直。并餔一日。
壬子。詔。五位以上高年不堪朝者。遣使就第慰問兼賜物。八十已上者。■十疋。綿廿屯。布卅端。七十已上者。■六疋。綿十屯。布廿端。
二月辛未。左京人從七位下漆部造君足。无位中臣宮處連東人等告密。稱左大臣正二位長屋王私學左道。欲傾國家。其夜。遣使固守三關。因遣式部卿從三位藤原朝臣宇合。衛門佐從五位下佐味朝臣虫麻呂。左衛士佐外從五位下津嶋朝臣家道。右衛士佐外從五位下紀朝臣佐比物等。將六衛兵。圍長屋王宅。
壬申。以大宰大貳正四位上多治比眞人縣守。左大辨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彈正尹從四位下大伴宿祢道足。權爲參議。巳時。遣一品舍人親王。新田部親王。大納言從二位多治比眞人池守。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右中弁正五位下小野朝臣牛養。少納言外從五位下巨勢朝臣宿奈麻呂等。就長屋王宅窮問其罪。
癸酉。令王自盡。其室二品吉備内親王。男從四位下膳夫王。无位桑田王。葛木王。鉤取王等。同亦自經。乃悉捉家内人等。禁着於左右衛士兵衛等府。
甲戌。遣使葬長屋王吉備内親王屍於生馬山。仍勅曰。吉備内親王者無罪。宜准例送葬。唯停鼓吹。其家令帳内等並從放免。長屋王者依犯伏誅。雖准罪人莫醜其葬矣。長屋王天武天皇之孫。高市親王之子也。吉備内親王日並知皇子尊之皇女也。
丙子。勅曰。左大臣正二位長屋王。忍戻昏凶。觸途則著。盡慝窮姦。頓陷踈網。苅夷姦黨。除滅賊惡。宜國司莫令有衆。仍以二月十二日依常施行。
戊寅。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宿奈麻呂等七人。坐与長屋王交通並處流。自餘九十人悉從原免。
己夘。遣左大辨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等。就長屋王弟從四位上鈴鹿王宅。宣勅曰。長屋王昆弟姉妹子孫及妾等合縁坐者。不問男女。咸皆赦除。▼是日。百官大祓。
壬午。曲赦左右京大辟罪已下。并免縁長屋王事徴發百姓雜徭。又告人漆部造君足。中臣宮處連東人並授外從五位下。賜食封卅戸。田十町。漆部駒長從七位下。並賜物有差。
丁亥。長屋王弟姉妹并男女等見存者。預給祿之例。
三月癸巳。天皇御松林苑宴羣臣。引諸司并朝集使主典以上于御在所。賜物有差。
甲午。天皇御大極殿。授正四位上石川朝臣石足。多治比眞人縣守。藤原朝臣麻呂並從三位。從四位上鈴鹿王正四位上。從四位上長田王。從四位下葛城王並正四位下。從四位下智努王。三原王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下櫻井王正五位上。无位阿紀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大伴宿祢道足正四位下。正五位下粟田朝臣人上正五位上。從五位上車持朝臣益。佐伯宿祢豊人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息長眞人麻呂。伊吉連古麻呂。縣犬養宿祢石次。小野朝臣老。布勢朝臣國足並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中臣朝臣名代。巨勢朝臣少麻呂。阿部朝臣帶麻呂。坂本朝臣宇頭麻佐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巨勢朝臣奈■麻呂。紀朝臣飯麻呂。大神朝臣乙麻呂。三國眞人大浦。正六位下小治田朝臣諸人。坂上忌寸大國。正六位上後部王起。垣津連比奈並外從五位下。」以中納言正三位藤原朝臣武智麻呂爲大納言。
癸丑。太政官奏曰。令諸國停四丈廣■。皆成六丈狹■。又班口分田。依令收授。於事不便。請悉收更班。並許之。
丁巳。以正八位上紀直豊嶋爲紀伊國造。
夏四月壬戌。播磨國賀茂郡加主政主帳各一人。
癸亥。勅。内外文武百官及天下百姓。有學習異端蓄積幻術。壓魅咒咀害傷百物者。首斬從流。如有停住山林詳道佛法。自作教化。傳習授業。封印書符。合藥造毒。萬方作恠。違犯勅禁者。罪亦如此。其妖訛書者。勅出以後五十日内首訖。若有限内不首後被糺告者。不問首從。皆咸配流。其糺告人賞絹卅疋。便徴罪家。又勅。毎年割取伊勢神調■三百疋。賜任神祇官中臣朝臣等。太政官處分。舍人親王參入朝廳之時。諸司莫爲之下座。爲造山陽道諸國驛家。充驛起稻五万束。
乙丑。筑前國宗形郡大領外從七位上宗形朝臣鳥麻呂奏可供奉神齋之状。授外從五位下。賜物有數。
庚午。諸國兵衛資物。令當郡見在郡司節級輸之。仍附貢調使送所司。其輸法以上■一疋充銀二兩。以上絲小二斤。庸綿小八斤。庸布四段。米一石。並充銀一兩。即依當土所出。准銀廿兩。
五月甲午。天皇御松林。宴王臣五位已上。賜祿有差。亦奉騎人等。不問位品給錢一千文。
庚戌。太政官處分。准令。諸國史生及■仗等。式部判補。赴任之日。例下省符。符内仍稱關司勘過。自非辨官不合此語。自今以後。補任已訖。具注交名。申送辨官。更造符乃下諸國。
六月庚申朔。講仁王經於朝堂及畿内七道諸國。
辛酉。廢營厨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