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前,文榜还贴在那里,没什么人去动,因为士子们还没有失去理智,文榜那东西,和圣旨其实差不了多少,动了那个,最少也是个吵架灭族。
鼓噪之下,几个士子疯了般冲到文榜之下,三下五除二,将文榜扯的粉碎。
层层上报,加上找人商议,如此一来,将最好的时机也就错过去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西北战事方酣,还牵扯了朝堂重臣们极大的精力,哪里还有工夫细细处置此事?
即便是罪魁祸首周清,也不好处置,论罪当斩,这个毫无疑问,但斩了周清,是不是就是说,朝廷承认了这次科考有着舞弊,是不是要重考一次?
于是,士子们如见仇寇般蜂拥而上。
于是,不顾他人劝阻,令人打开了贡院大门,自己一个人出去,想要凭一己之力,平息士子闹事。
陛下龙颜大悦,赦士子之罪,不过朝廷自有法度,几个带头闹事的士子脱不了干系,被拿问下狱,以示朝廷威严不可侵犯。
经科考案之后,蜀人官员开始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和排挤,而他们,又多是些下层官吏,十几年过去,他们还无法在大秦朝堂上发出太多自己的声音。
这几个士子的行为,也一下点燃了上千士子的热情。
文榜方一贴出来,在得知上榜者,十有八九皆为蜀人,一甲二甲更是一个秦人皆无的时候,秦人士子顿时大哗。
于是,朝堂上下,一片沉默,是的,连争吵都没有,谁都不愿就此事说什么,谁又都明白,不可能将如许多的士子都治了罪。
不过这也不能怪朝堂上的大人们,此事灭夏战事如火如荼,朝廷上下,目光都在西北处,提心吊胆之余,忙的也是一塌糊涂。
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明白,众怒难犯的道理所在,之所以说是众怒难犯,其实就是因为一个人数问题,很简单的问题,别说呆在御史台,长在翰林院的周大人,即便贤相杨感此时站在这里,也不会想着一个人去面对如此众多的愤怒士子说什么,因为这个时候你根本讲不了道理,人们也听不进去……
等到闻听士子闹事,围了贡院,很多人脑袋立马就蒙了。
至于一应考官,只周清周大人倒了霉,轻忽国事,激起士子哗变,撕碎文榜,冲击贡院,等等罪名一一列数,当即便被论了斩刑,这也是大秦第一位因为科考案而被斩首的主考官……
由此,此次科考案晋身为官的蜀中文人,之后面对的不是光耀门楣,也非荣华富贵,他们受到了秦人和同为蜀人官吏的一体排挤。
还没说几句大义微言,却已经激起了士子无边怒火,群众性行为,在这个时候,一些情绪是会传染的,你名声再大,德望再足,这些普通士子又有几个人见过你,听过你的教诲?
拖了一段时日,终于,身在城外的靖佳大长公主带病去了皇宫,为士子们求情。
这事发生的前后,真的很奇葩,但若知道详情,也便能理解朝廷这么处置,确实比较恰当……
群情激奋,皆言考官舞弊……
士子们没人管了,于是,拆了贡院大门,砸烂了贡院,这个时候,事情已经变得不可收拾了起来。
但你如果说了这话,上官或者陛下一定会问,那么最后如何处置?可有两全其美之法?你又该怎么回答?所以,在想出办法之前,不如不说。
这个时候,才是朝廷上下焦头烂额的时候。
“冲过去,打死这个老匹夫……”
这样的呼声,一下便传遍之前庄严肃穆的贡院大门之前,秦人本就以彪悍著称,这个时候,真可谓是一呼百应,谁也不去在乎这么干的话后果是什么了。
两难的问题,足够让人头疼欲裂……
长安令尹衙门反应很快,到底是大秦论才大典,朝廷上下瞩目,令尹衙门不可能不对此慎重再慎重。
皇帝陛下震怒,中书震怒,枢密院随即调羽林卫入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