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277章 城欢【1 / 2】

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就是大将军回京的第二天,长安城好像一下就变了个样子,鞭炮之声不绝于耳,酒楼茶肆之间,人满为患,到了晚间,彩玉坊一下就活了过来,大冬天的却是车水马龙,人流不绝,更有富贵人家,燃放起了烟花,许多人家摆放了香案,虔诚祷告。

外间虽乱,但赵石却能在这个时候躲个清闲,在内宅晃来晃去,逗弄一下年幼的儿女,和母亲妻妾聚在一起,说笑谈天,中午时,实实在在吃了一顿团圆饭。

就像大秦这里,礼部看上去哪里都有他们的影子,但决定权,往往不会在礼部手中,一个礼字,其实已经决定了,他们掌握的,多数都是虚职。

此时伐夏战事已经告一段落,郭猛镇西凉,明春可能要进击沙洲,彻底打通古丝绸之路……

彩玉坊的生意一落千丈,连士子们进京赶考正应该生意兴隆的时节,也没多少好转……

李驰勋镇兴庆,明春除了剿匪之外,或可与郭猛一道,攻击沙洲之藉辣思义部。

到了晚间,张世杰和礼部尚书方谦两人到访,赵石这才在前院摆下酒宴,陪两人饮酒说话。

直到大将军赵石回京,不但战事结束了,而且,西北诸事还有些首尾,但总的来说,很平稳,只等来年继续收拾残局罢了,不会再有什么反复,而且,献捷之礼就在眼前。

至于方谦此人,赵石并无恶感,但也没有多喜欢,怎么说呢,赵石看来,这人求人的时候拉不下脸,平日里还有些故作清高,和谁又都下意识的保持个不远不近。

除了科考案之外,这一年来,朝堂上确实比较平静。

有了这母子两个,李家很可能躲过灭族之祸,即便可能要远离故土,远去千里之外的大秦京师,但总归是降顺之人,凭着母子两个的身份,秦人为示天下以宽仁,对待降人这里,一定会有恩遇,虽比不得在西夏时的风光,但毕竟能逃过一劫不是?

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兴庆城中的党项人血流成河,被秦人杀的差不多了,独李家这里安静的很,而且,他们也确实被带来了长安。

方谦说了很多,赵石也没怎么在意,虽说从唐时就有吏部礼兵刑工之说,礼部排名还在兵部之上,但就真正的权责而言,礼部还不如刑部和工部呢。

说交情深吧,你之前说了一堆话,也没提半句与赵石前程有关的话题,不远不近的意思已经分外明显,却又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

讲究十分繁琐,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方谦也只能大致的说一说,最后,还要礼部来人,陪在赵石身旁,细细指点。

在外敌窥伺之下,结果不用说了,左厢军司大乱,祥佑军司接着打开银州城门,直接降了大秦。

西夏,可以说是大秦上下的一块心病,自大秦立国,和西夏人的战争就绵延不绝,一直持续到十几年前。

整个长安都好像过年一样……

这个时候,消息才终于散发了出去,顺便,也为之后献捷大礼造些声势,可以想见的,献捷之后,便是论功行赏了。

和张世杰其实挺像,但张世杰是亲戚,赵石向来帮亲不帮理,这个上面没什么可说的,所以,对上方谦,赵石也就有些不冷不淡。

现在秦人的目光在外面,秦党蜀党皆言之过早,还未成型,朝堂上自然也就没多少唇枪舌剑,来确实考验朝臣和皇帝的政治智慧。

张世杰是兴国公府实实在在的亲戚,上门之后,便先去给老夫人请安,方谦此来,则是和赵石商议献捷之事的。

但没这个必要了,此时张峰聚率两万大军已经取下夏州,之后大军开始收敛折汇部将士的尸骨,并一路送回延州。

这就是方谦在赵石这里不怎么讨喜的地方了,说和你交情没到那个份上吧,他自己可能还感觉与你同为景王府旧人,之前也做足了姿态,怎么就叫没交情呢?

此时方谦说的差不多,才试探着问了一句,“将军功在社稷,朝野上下,无人不钦佩有加……只是不知将军今后有何打算?”

赵石顿时笑而不语,让这位礼部尚书小小的尴尬了一下……

不过西夏远在千里之外,这个细节谁还能找茬似的去戳穿?

其实,这才是朝堂上的常态,如果一年之内,屡兴风波,那么只能说明朝廷出了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朝廷而言,除了皇位之争外,估计就要数党争了,无论对于朝臣,还是江山社稷,都不是什么好事。

只是大将军赵石回京没一天,大秦灭夏的消息终于不胫而走,长安街市,一下便沸腾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