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是,在国武监童子科混了几年,待到成武三年,早已在童子科出类拔萃的褚徵终于正式成为了国武监生员,这时他在国武监中已经呆了四年。
许多人或许会觉得,没有经过战阵磨砺,赵葵也只纸上谈兵而已,但不管怎样,你想在国武监中压住此人一头,是不太可能了。
“相互搏击,乃小戏尔,又伤和气,吾不取之。”
二十年间,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乃大秦上将,对文官从来不假辞色,前些日更是有着传闻,在皇长子府中,训的户部尚书李吉李大人灰头土脸……
“诸位以为如何?”
哪里会有什么不好,这里的年轻人,在国武监文武之争中,都有着偏向,不然也不会聚在此间,他们大多读书识字,兵书韬略,倒背如流,但圣人文章嘛,只略谙皮毛,可谓志不在此。
说起来,褚徵的家世并不算显赫,但也绝对算不得普通。
说到这里,褚徵声音低沉了些,却更加富有感染力,“诸位同窗,皆我国武监成武三年入读之生员,说起来,已经在国武监呆了两个多年头了……”
提到这人,众人也是一阵无力。
果然,等褚徵落座,喝了点就润润喉咙,便道:“开监之日也不算远了,怕是要有一番变动,叫诸位过来,其实就是想提醒众位同窗,不要擅自生事,可惜,消息得的还是有些晚了,路途太远的同窗无法知会,所以还请众位留点心,到了开监的时候,派人在路上等一等,让他们都小心些……”
“国武三雄,各个皆乃人杰,国武监五杰,人人皆有故事,咸宁年间国武诸人,英才济济,留下了猛虎武胜军,也留下了国武监讲武堂前照壁之上那许多名姓,更留下了国武监门前之石碑。”
因为年龄还小,无法成为国武监生员,于是便瞒着家人,混入了国武监童子科,家人后来闻之,多也一笑作罢。
若让他们写出什么花团锦簇的文章来,那是难为他们,让他们吟诗作赋,也是胡扯,但效仿当年江流故事,却人人踊跃。
众人听到这个名字,一时间都是默然,显然,众人虽皆自负才干,但赵葵其人,却让众人尽皆敬服。
楼上很是安静,还是杨十四抢先竖起了大拇指,赞道:“褚兄当我吾等翘楚,元庆佩服。”
虽说只是传闻,但褚姓在汉人姓氏中极为少见,到也不能说传闻没有根据。
褚徵自小便不喜文事,好读韬略,其父说他,闻圣人言,则昏昏欲睡,听金戈之音,则精神饱满,终日不倦。
其他人嘴角含笑纷纷点头,显然,这些家伙在楼上静听下面动静,已然知道楼下发生了什么。
在众人大声叫好中,褚徵大步走到上首桌前,挥刀直刺而下,噌的一声,一刀,已经将桌案刺穿,褚徵松手退后,长刀闪烁,留在案上。
赵葵如今更是国武监骑兵科唯一的一位营正,为人谦逊有礼,却才干过人,不光是在国武监三年的同窗中享有着很高的威望,即便是遍数如今国武监生员,赵葵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后来,羽林中郎将赵石平蜀归来,建国武监于承恩湖畔。
褚氏是长安中一个不算大的家族,人丁不很兴旺,但也可以说是世代为官,只是族中没什么人有过太显赫的职位。
褚遂良其人就不细说什么了,虽在武后当政时,下场凄惨,但好像在天宝年间上了凌烟阁,开国名臣之称实至名归。
国武监文武之争闹的再是如何激烈,怕是也牵扯不到这人身上,大将军赵方的嫡长子,又从来不搀和国武监内的意气之争,好像天然便有着超然的地位,和他们这些人,大不一样……
但据传,褚氏乃唐时名臣褚遂良的后人,祖籍也在河南。
不等众人再次发问,早已胸有成竹的褚徵接着道:“吟诗作画咱们不成,也不做那些无聊的口头文章,今日之题目嘛,我也已经想好了。”
褚氏子弟,能有着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族中长辈从来都是喜闻乐见。
“成武元年,到如今成武六年,几年间天下风起云涌,金国败了,西夏亡了,但我国武监生员中,可曾再出现过如国武三雄,五杰之类的人物?”
褚徵摇头,“可惜赵葵不在这里,不然哪里会有伯当施展的机会?”
而众人此时也已明白了褚徵召集众人的意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