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502章 稍定【1 / 2】

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到了五月间,河洛这边的风波动荡奇迹般的快速平复下来。

耕种的时节晚了点,但不会超过五月中,河洛各处便会耕种完毕。

这个时候,他总会稍稍有些庆幸,自己身在河洛,不用为禁军整编那等千头万绪的事情烦扰,甚或是被喜欢坑人的皇帝陛下叫进宫中,献计献策,更不用起个大早,却站在金殿之上,听那许多让人昏昏欲睡的朝廷大政。

朝廷在五月间终于通过了在北边建立新军的奏议,但作为首议之人的枢密使李承乾,应该在枢密使的位置上呆不了多久了。

之后,便在五月间暖暖的阳光之下,带着亲兵随从,到洛阳国武监分院转上一圈,重新回到洛阳城内,开始翻阅送过来的文书。

早晨起了个大早,拽着两个小妾,来了个晨练,神清气爽的梳洗完毕,然后练上几张大字。

至于皇帝陛下怎么想的,他不很确定,不过有想法是一回事儿,他断不会在这个时候,为那些垂垂老矣的家伙们去试探皇帝陛下心中所想,更不会为了此事进言。

该杀的人已经伏诛,该老实的人也老实了下来,河洛这里也接收了不少禁军裁汰士卒,算是变相的帮了种燧一个大忙。

在一番喧嚣过后,地方族类皆都变得战战兢兢。

而他在京中待了这许多时日,此时也觉得,皇帝陛下不必太过较真,这会儿只要松松口,立即便是天下太平……

彭为年到任之后,头一件事不是大刀阔斧的进行人事任免,也非接见属下官员,而是督促河洛上下紧着接收进入河洛的禁军裁汰士卒,安排春耕事宜。

在成武七年四月末尾,来自河洛的奏章接二连三的摆上了皇帝陛下的桌案,虽然奏折中没有谁明着弹劾晋国公赵柱国,但这些乱子自何时而起,又因何越闹越凶,却说的明明白白……

到得现在,血淋淋的屠刀高高举起,重重落下,再不留任何余地,终于让多数人心胆俱寒……

除了观望声色之外,恐怕也有着争竞之心,觉着自己不含糊,为何旁人能够成为晋国公座上之宾,自己不成?

很多人其实都明白,秦人在河洛,不说秋毫无犯吧,却也不脱堂堂之师的范畴。

在这之后,这位使君大人,才开始于人事上做起了文章,而在这个时候,他所行所为,几乎已然没有任何掣肘了。

当然,在五月间的洛阳,还有事情悬而未决。

不必太过感慨什么,在华夏这片大地上,千年前如是,千年后照样如此,许多故事,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却总脱不了大体的范畴。

到了五月初,各处匪患几乎是挥兵即平,很多残匪纷纷逃入山中躲藏,秦军要做的,不是进兵山中剿匪,而是封锁道路,缉拿匪人。

地方大族……多数不过此类,千古艰难惟一死,所谓民心,所谓风骨,在刀枪面前,终是要撞个粉身碎骨。

影射之意不言而喻。

因为谁都知道,胡人茹毛饮血,只会用刀枪说话,从来可没有安抚百姓一说,更不会因为你田产众多,在百姓中深有声望,便会手下留情。

到了五月间,第一支异族商队出现于西凉古道的消息,也传回了京师,北边大同那里也开始有了动静。

大秦成武七年四月间的河洛,非常混乱。

如此一来,布政使彭大人的权威无形中便树立了起来。

很多人死了,很多人拖家带口被驱赶出了河洛地界,同时,很多人陆续来到河洛,河洛上下官吏陷入一片忙碌之中,却又人心惶惶,河洛百姓心惊胆战,同样不很安稳。

而且,很多人还在庆幸,河洛有两位大将军坐镇,只要这两位不闹起来,其他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有人在感到轻松,因为晋国公赵石不在长安,长安的空气都好像新鲜了很多,头顶上没了一把利刃,一些话也就能说出来,一些事也就能做一做了。

前任布政使韩聪留下的烂摊子,不过半月,就在彭为年手中变得条理分明,他从京中带来的人,各个都是这方面的好手。

匪患在这段时日内,也越演越烈,一些盗匪在壮大,甚至敢于走出山间,跟秦军对峙或者打上几仗了。

河洛这里的事情,处置的差不多了。

大秦朝堂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当中,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离职,关于官员任职年限的问题也渐渐明确了起来。

引起反弹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些布政使,宣抚使接连上书议政,原因就在此处。

如今,主导了这一切的大秦晋国公,冠军大将军,枢密副使赵石,便没想那么多,此时的他,却是清闲的很。

说到底,其实就是存了侥幸之心罢了,这也才闹到了如今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