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就是他现在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明确认识,一言一行,好像都能和社稷大事沾上边儿了。
张培贤目光闪了闪,这么一来,最后一点把柄也抓不到了,让他有些失望,同时,也让他有些恼火,你赵柱国将老夫当什么了,跑腿传话的下人吗?
而他赵石只要开口,也许根本不需要多说,皇帝那里也就能来个顺水推舟,就势令张培贤回京述职了。
张培贤还不知道,他失去了最后一丝挽回命运的机会,如同脱了负担似的,靠在椅子上,口气带着轻松的道:“就在府中,国公是想……”
五十左右的年纪,发髻乌黑,双眸炯炯有神,颌下留着短须,相貌清俊古雅,双眉如剑,没有半点老态不说,也没有一丝南人特有的脂粉气。
或者,在腥风血雨中,闹个一败涂地,累的多少亲族友好人头落地。
赵石则端起茶碗,根本没接话头,“若张将军再无他事……”
五月间,襄阳城外,汉水之畔。
两人间隙已深,赵石不会低下头来再跟张培贤长篇大论的推心置腹,张培贤也不会再次表现出自己的软弱。
当初他跟太子李珀说,无人能够替换张培贤领兵河洛,今天听上去,那是怎样一个笑话啊。
长安真不是个好地方……而权势这个东西一旦到了极致,好像也变得不那么可口了起来……
于是,他干脆的摇了摇头,“老夫无话可说,老夫征战沙场数十载,这一身荣辱啊……看的没那么重,只是还请国公回京之后,为大局计,多为河洛上下美言几句。”
为首的一人,衣冠舒缓,骑在马上,背脊却挺直如枪,不经意间,便流露出太过的威势。
“全赖襄侯之力,这两淮百姓才能年年丰衣足食,襄侯功莫大焉。”
尤其是这封信,到了他手里之后,他若不上书言事,那么谁知道张培贤上书朝廷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出来?
实际上,这样的念头时不时的都会出现在他脑海之中,到了他这样的地位,向上望去,好像也只有那个位置看得见了,有时更好像触手可及。
反间之计,自古以来便不少见,无非就是那些套路。
但……要让他张培贤俯首帖耳,在这大年纪,成为其人门下走狗,那还不如让他自己抹了脖子。
而以赵石如今地位而言,这样的隐秘心思不会比旁人特殊,也不会例外,关键之处也在于,他想不想触及那道门槛罢了。
旁边一人,身材微胖,从骑马的姿势就能看的出来,这位能骑着马走两步而不掉下马来,就算不错了。
还是那句话,他真没存那个心思,让张培贤下不来台,但阴差阳错间,他想不动张培贤都好像不成了。
这样的计谋,实际上取的多数都是消息不畅,看的也是人心莫测。
在张培贤看来,赵石党羽遍布军中,在朝堂上,也已站稳了脚跟,皇帝陛下又对其人宠信无比。
“送信的人在哪儿?”
但最终,他还是笑着点头,“成……岳东雷到是说的不错,老夫是老了啊,若是换了国公领兵河洛,也许明年,襄阳坚城已经为我大秦所有了呢。”
这就是送客了,张培贤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干脆的战起身来拱了拱手,赵石起身送客,两位大将军的这次交谈,便在这种冷漠的气氛中结束了。
但身居高位久了,他便明白,许多事情,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的,也许有一天,就算他不想这么干,也由不得他了。
文字写的再委婉,再恳切,其实也隐约点明了大将军张培贤垂垂老矣,不堪敌手,若赵石能领兵河洛,与其会猎于疆场,当乃生平快事的意思。
远的不说,只说当年秦军伐蜀,在剑门关逼降赵方用的就是反间计。
所以,他越来越小心谨慎,许多事办起来,也无复当年锐气,极力避免那一天的到来。
这样的恭维之言,在他说来,却云淡风轻,无一丝谄媚之气,只这功底,天下间就少有人能比得了……
声音中带着点磁性,既不张扬,也不柔软,听着就如春风拂面般舒服,可以想见,这样一个人,光靠声音,年轻的时候,就不知迷倒过多少闺阁少女。
屋子里安静了下来。
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话也不用说的太明白。
只有那么一两个,最终登上了巅峰,一览众山小。
就当前而论,他绝不愿意上前一步,把自己送进一座华丽的牢笼,每天坐在椅子上,供人膜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