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来呢,赵石打算就呆在洛阳,等到七八月间启程回京。
无论是张培贤,还是彭为年,总喜欢将难办的事情抛过来,其中恩怨,也不必多说什么,大家都明白。
赵石盘膝而坐,瞅着手中的信笺。
蜀中算是破而后立,而河洛这里的情势,也复杂的多,许多事情在蜀中那里做起来,顺顺当当便成了,在河洛这里,却要耗费几倍的人力物力才成。
不过,文楼之会后,赵石对于河洛政军两事算是彻底失去了兴趣。
这是老生常谈之论了,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本来他还想着,向人家讨教一下,看看自家的般若劲儿是不是出自这里呢,这么一看,还是算了吧。
当然,这样强硬的手段,同样留下了许多首尾。
虽然到处都是战乱过后的痕迹,而因禁军裁汰士卒南下,地方上也颇为混乱,甚至在路途之上,还遇到了两波不长眼的断道强人。
从景兴年间开始,他就一直站在鼎革一派中,一直到现在,他已经是鼎革一派最强有力的保障之一了。
就像当年赵石挥兵北进,去草原跟草原各部争锋一样,得不到多少人的支持。
如果说当年赵石率兵北上草原,是在为伐夏做准备,有情可原的话,为了一个回鹘汗国,就去跟西辽交战,朝堂上的大人们,甚或是皇帝陛下就想不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了。
“何事?”
搁在几年前,多好的景色落在他眼中,也山上有林子,地上有河流罢了。
但有些事,不能这么计算。
这样的巡行路线传回洛阳,来到张培贤耳朵里,张培贤面沉似水。
赵石却毫无睡意,他手中拿着的是朝廷邸报,上面说着,西域商人已经出现在丝绸古道之上,只是转道去了吐蕃。
吃糠咽菜的心慈和尚,是不会创出如此霸道的武学的……
野外幽静,繁星满天,哗哗的水声,千万年不曾断绝。
赵石不屑的想着,顺手把邸报扔在地上,揉了揉琴其海柔顺的黑发,默默的想着,该怎么说这事。
不管张培贤多心烦意乱,赵石这些天的心情却渐渐舒畅了起来。
借口也好找,他身上本来就挂着个什么河洛巡访使的职位,在河洛四处走走,乃理所当然之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两人同时来到,他正好提出告辞。
河洛间的山川景致,风土民情,和北地大不相同。
但文人都是煮熟了的鸭子,嘴硬着呢。
但闻名于后世的护寺武僧,赵石却一个也没见到,不是人家避而不见,而是真没有。
可以说,这一路上,游山玩水,走的不紧不慢,不入官驿,不入城池,谢绝一应地方官府逢迎。
从登封再次启程,一路向西,入颖阳地界,这个时候,离汝州也就不远了。
但总的来说,像这样悠闲而又没什么目的性的旅程,这些年来,他还是第一次经历。
帐篷中,灯火依稀。
上面说着,回鹘人有臣服之意,但受制于西辽,不敢轻许承诺。
而赵石可不是个逆来顺受之人,但他不愿插手河洛军政之事太多,所以也就不想在洛阳这里多呆了。
不过,文楼之会的一些细节,还是传了出去,参与的河洛大族名望受损也在所难免。
说到底,东边并非无事,因为东边还有蒙古诸部……
到是河洛去年战乱时,这里还收拢了不少饥民,现在饥民大多散去,僧人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看着比饥民也好不了多少。
这两年,他的心境和以往又有很大不同。
而这个时候,大将军赵石已经离开了洛阳,风声到底松了一些,也没人去追究这些了。
五月末,驻马黄河岸边,顺便收取了杜山虎送来的问候,然后带着两个小妾和扈从们,再次南下,到登封,到了嵩山脚下,本来想上去看看嵩山上面的寺庙里有没有一间少林寺……
之后,任职河洛之官吏,屡屡遇刺,就是一个明显的后遗症。
至于枢密院的那几位,就更不用说了,肯定在各忙各的,根本无心理会其他。
就在他沉思之际,帐外脚步声响,到了帐门处,脚步停下,胡烈的声音传来,“大帅,您可是已经安歇了?”
在他看来,这只意味着一件事,赵柱国回京之后,准备参劾于他张培贤了。
这样一来,相比较而言,河洛恢复起来也就要慢的多。
寺庙也破破烂烂,连大雄宝殿都塌了半边,据说是冬天为了取暖,拆了屋子。
契丹人余孽,逍遥了这么多年,还要任他们逍遥下去?
不过,此事到也不急于一时,他身在河洛,书信往来极不方便,不如等回京之后,再做道理,而他也确实需要想想,西边的战争应不应该现在发动……
推动对外战争,是赵石一直以来最为热衷的事情。
而最重要的一件事,还是仔细探听京师消息,现在朝堂上并不太安稳,说不定就会有什么变故,到时候赵柱国回了长安,说不定,也就顾不上其他的了……
赵石没那么多同情心,不过还是留下了些银两,在寺中僧人千恩万谢之下,意兴阑珊的下了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