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人家一说起这个来,还真就没个完。
当然,晋国公府里之所以安宁,也就在这里了,各个都有来处,也就没那么多的糟烂事儿。
自徐春之后,赵石也再没跟宫内太监打交道的兴趣。
只是,对于外人来说,产下男孩儿,在意义上便和生下一个女孩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样子了。
不过,对于晋国公府的男主人赵石来说,则希望这次生下的是一男一女,因为府中女儿太少了。
要是让成武皇帝知道,他这迁坟跟玩似的心态,不定就又得给他找点事儿做做。
儿子娶父亲的妻子,叔叔纳侄女,姑姑下嫁侄儿的事情,屡见不鲜,何况只是拜个义父了。
不过,大家纷纷开始埋头吃菜,显然没人打算帮手。
不过为了这事,娘俩还顶过几句。
就算如此,赵石外面还是多了一个私生子出来……
他们带来的,也只是皇帝陛下的口谕。
稍微拈酸吃醋,算是闺房之乐,但真要较真儿,呵呵,自家夫君也不会这么好说话了……
别看一封接一封的文书来到赵石手上,但说起来,赵石此次回京,可以称之为急促,没给朝廷留下多少预备的时间。
赵石呵呵一笑,就糊弄了过去,没必要解释,这些女人可能比他自己知道的都清楚,再者,他也不是事事都会向妻妾解释清楚的人。
男孩儿可以顶门立户,开枝散叶不假,但女孩儿看着却更顺眼。
要说枢密使的位置……大哥有点过于着急了……也不知夫君是什么意思,张家那边可也跟夫君不远。
他在外面威风八面,回到家里,虽然柔和不少,但和顾家男人也沾不上什么边儿。
而且,像郑铎,李浑这样的京城大阀的后起之秀,也都想跟晋国公见一面,谈上一谈。
“娘,您放心吧,有儿子呢。”
除了回去探亲的达达儿真,老母妻儿都在这里了。
种七娘因为心里有事,头一个发难的换成了李金花。
在这事上,她属于胳膊拧不过大腿,就算明知道儿子是为自己好,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范柔儿挺着大肚子,人也肿了一圈,但满身都是母性的光辉,琴其海小腹已经微微凸起,人还是有点慵懒。
这样一来,再重视也不为过,想来当消息传回鞑靼诸部的时候,那边的贺礼会非常的丰厚,甚至于,鞑靼汗王不颜昔班也许会亲自来到长安,探望自己的姑姑。
为首的大太监心里也是腹诽,旁人也就罢了,你说你一个国公爷,没事弄什么微服私访啊,难道到了长安地界,还怕有人刺杀不成?
反而是李士芳,李师雄,方谦等人,都不紧不慢,并无多少急切之意。
虽然有点小插曲,但家宴还是尽欢而散。
不然的话,虽说和以往大军征战,得胜而归不同,但来迎接他的也不会就这么几个人。
现在事情办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把坟迁过来完事儿,谅巩义那边儿,也没人敢弄出什么幺蛾子来,所以答话的时候,分外的痛快。
最终,还是李金花仗义一些,劝了老太太两句,大操大办肯定不成,传出去,御史定要弹劾……陛下可能也要下旨斥责晋国公府。
席上都是女子叽叽咯咯的声音,等到赵石入席,声音才算小了下来。
赵石呢,可不管这些,他只觉着,老娘总惦记巩义那边儿,时不时有意思想回乡看看,为的还不是想到丈夫坟头烧个香什么的,但她年纪在那里摆着,回乡一趟,就能要了半条命,那怎么成?
不管范柔儿和琴其海生下的孩儿是男是女,对于维持他们在晋国公府的地位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去晋国公府等候,规矩可不是这样讲的……在这里迎到那是最好,就算回头再跑一趟晋国公府,姿态也做出来了,这就是章法。
除了慰勉之词外,就是宣赵石明日进宫了。
你要是等在晋国公府,也就显不出皇帝陛下的殷切之意,回去之后,陛下一个不高兴,谁也保不了他们。
尤其是常驻长安的鞑靼部使者,欣喜若狂之下,一方面派人快马北上,去到鞑靼部报喜,另外,剩下的人,在当晚都到了晋国公府内,拜见自家额浑。
至于是不是让家乡父老不满,或是之后另立长安赵氏一支,他也不放在心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要知道,范柔儿可以说是晋国公府主母,一直无出,这是笼罩在晋国公府众人心头最大的一块阴霾。
见老娘不乐意,他这里信口就说,祠堂不在,好说,在长安建个祠堂又是多大的事儿?祖坟?老爹辈分小,跟祖坟那呆着,不定怎么受欺负呢,不如迁出来,落个耳根清净。
还是府中几个媳妇轮班劝着,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先是回来的晋国公府车队,车队里却没晋国公的人影儿。
迁个坟嘛,咱又不是皇帝老子,管那么多干嘛?
这么又虚又实的回来,让人等的这个心焦。
老人恋栈乡土,没什么奇怪,不需多说。
石头娘借着就想找道士摇摇铃,这三清和佛祖混用,也属于汉人的一种特色了,赵石哭笑不得的还是点了头。
而范柔儿和琴其海相继有孕,除了让其他人心里微酸以外,其实多数还都松了一口气。
“石头,你爹的墓园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也就是年前,估计也就能迁过来了,这事儿你可不能糊弄,要正经的给你爹祭奠一下。”
晋国公回京。
草原上没有过继子嗣一说,但却有收义子的习俗,其实去年时,不颜昔班来信,就有意将自己刚诞下的儿子,拜赵石为义父,看上去也有点无情,但这也是在为鞑靼诸部着想。
不过,不论是谁,晋国公府这边都是婉言相却,无论是朝廷大员,还是其他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都未能和回京的晋国公见上一见。
石头娘终于趁着高兴,把记挂已久的事情说了出来。
席上多了两个妇人,是范柔儿的两个姐姐,特意从巩义赶过来,照顾自家妹子的,在晋国公府已经呆了些日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