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后面再有人言及胡事,多要引用这两位所述,顺便,让周仿,李之问之名,传于天下。
鸿胪寺初立,声势却已不小,随后,皇帝陛下下旨,令鸿胪寺遣人出使回鹘。
釜底抽薪,赵石被叫到宫中,受了一番数落,太皇太后娘娘却也不得不承认,和这些外臣讲不通什么道理,外臣们的手段太多,那里是宫内妇人能够及得上的?
他们的功绩和他们的残暴,同样著名于世。
当然,这个纯属说说,就不用想了。
不论其他人怎么看,有何不同政见,实际上,这位同门下平章事,中书之首,都可以算得上是尽职尽责。
但那家人在接回女儿之后,便连夜出了京师,投亲去了。
此书一上,随即在早朝中同李之问所献之靖胡之策一同,宣之于廷臣。
而李之问同样声名鹊起,晋身从六品鸿胪寺少卿,也没有什么人再说闲话了。
外间,没有战事,内里,政争也渐趋于缓和。
尤其让他感到爽快的是,不用再为宫内两位娘娘的乱点鸳鸯谱闹心了。
虽说,上疏当中,言辞极尽委婉之能事,但还是将自己的主张说的很明白。
李之问也挺倒霉,刚上任,手下没什么得用之人,只能亲自任副使。
国力的强盛,在大秦京师,彰显无疑。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前秦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
今年事情很多,但结果都还算不错。
却被告知乃御赐之物,公主好言抚慰,没怎么计较。
文臣们一旦在表章中提起他们,多数属于劝谏的性质,很少有例外。
周仿在中书的位置,一下便稳固了起来,因为他确实是站在文臣的角度上,来看待国朝政事的,这样的认同,让他的同门下平章事之职,显得实至名归。
但宫内那边,可是吊着呢,不过明白人还是多,李刑是什么人?李刑是晋国公的外侄。
年关将至,大秦内外,终于迎来了一段稍微平静些的日子。
那家人自然有些犹豫,若是平日里,李刑这样的军中大将上门提亲,即便是为人妾室,但求的不是家中长女,也就不便拒绝。
公主府也没闲着,靖佳公主给自家儿子摆寿宴,请了一群京师女眷,席间,有一女“不小心”打碎了一件琉璃盏。
不过,和往年一样的是,赵石还是个甩手掌柜,府中怎么热闹,都由着她们去了,他自己则找了个清净所在,想要悠闲的呆上些日子。
到是皇宫之内,传出消息,今年在正月里,皇帝陛下要大宴群臣。
于是,波折遂平,至于文臣们的种种担忧,被这两位君臣联手,给硬压了下来。
不过今年和去年又有不同,晋国公府的府门,再次难进了起来。
晋国公府中,一直阴盛阳衰,这个不用多说了。
汉武帝,同样是一位伟大的君王。
像周仿上书,便是如此。
连石头娘在逗弄着新添的孙女之余,还不住嘴的问,能不能把城外的小孙子也接过来,一起过个新年。
他不赞成靖胡之策中的移民这一篇,也对皇帝陛下在此时如此看重外邦之事,有着微词……
这么一想,那家人头上直冒冷汗……于是,李刑出京的时候,身边便多了一个小妾,算是给自家姑父顶了一次黑锅。
皇帝陛下还有意将宗族出使异邦定为常例,这一下,很多人也就琢磨出了其中的味道,一旦知道了圣意为何,从来也不缺少顺应皇帝陛下心意之人。
最终定下来的正副使节,也让中书的大人们又头疼了几番。
一时间,上书言事者多,同时也让这两篇勉强算是相辅相成的文章,成为成武一朝,最重要的对胡策略。
公主府那边儿,一到年关,就显得格外冷清,若是再将胖小子弄来,剩下那孤零零的母女两个,情何以堪?
始皇帝的残暴之处在于,他对人力的运用毫无节制,无论是建万里长城,修建道路宫室,以及南北移民,都证明了这一点。
虽说大秦成武七年,有些动荡。
等到明年,军队整编的事情,就能加快步伐了,这和枢密院人手增加,架构渐渐稳定下来,有着关系。
在这个时代,对于始皇帝以及汉武帝两位帝王的评价,和后世有着很大的不同。
辉煌的军事胜利背后,满是汉家百姓的血泪。
在这样急剧的变化之下,却还能保持统治架构的稳定,可以说,大秦君臣上下这些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不过,他对靖胡之策中的其他几策,也表示了肯定之意,而且,对文字和银钱流通之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