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鹘使节不提,白象佛国这次所图非小啊……送来的贡品尤为丰厚不说,其意嘛……却想在吐蕃立一佛主,更想朝廷下旨,允其在低地建立寺庙,传播佛法,爱卿深知吐蕃情势,在此事上,爱卿怎么看?”
所以也只能将这个颇为诱人的想法,埋在心里了。
文武两道的根基,文人这边好说,自然是科举制度,有了这个,文人们才算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公平的晋身机会。
维持了千百年的文武平衡之道,很可能会因为这个而改变。
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大势,不说赵石,便是眼前的皇帝陛下,也没那个本事……
不过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若这会还激不起皇帝陛下的雄心壮志,那么,所谓的定鼎天下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大家还是洗洗睡吧……
本要出口的话却还是生生咽了回去,因为说出来有些不合适。
良久,才幽幽道:“爱卿应该知道,朕今日召你入宫,是为了什么吧?”
说不定战事一起,战火就能从南烧到北,将河中,河东各部都拖进来,将河南河北以及两淮都变成战场。
那个时候,一旦动兵,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站起身,漫步走到大殿正中,赵石也赶紧站起身,皇帝陛下来说转了两圈,道:“要说这外事之上,朝廷诸人,无出爱卿其右者……朕容爱卿清闲了这几年,而以爱卿之能,今后嘛,当以国事为重,不能再懈怠了,朕可还等着给爱卿封王呢。”
宫中还是那般,十年如一日。
皇帝陛下就笑问道:“国武监那里怎么样了?进展如何?”
想了想,皇帝陛下也笑了,点头道:“疏不间亲,是这么一个道理。”
有的地方阴沉昏暗,有的地方繁华似锦,有的地方庄严肃穆,有的地方则冷清寂寥。
其实,依赵石看来,此时把南边先放一放,不如臣河北移民,民怨沸腾之机,挥军过太行,进入河北,攻灭李任权之余,还可以顺势,图谋辽东。
而这样的事情,皇帝陛下又怎么可能不时时关注?非要等这个时候问他这个枢密副使?
而武人这里,自古以来都没有一个太过明确的制度,来保证武人的传承,说他们靠着自身的武勇和本事获得晋身之阶,不如说是机缘巧合的成份多一些。
外间人都在传言,这几年发生的大事其实就两件,一件是朝廷改了文举之制,一件就是国武监在地方设下武学。
这无疑是一个开创性的革新,为武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官宦之途。
这还不算完,皇帝陛下继续道:“春宵帐暖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朕如今还能耐得住辛苦,每日里奔波往来,爱卿这做臣子的到好,连早朝也不露面了,嗯,你说朕是不是应该罚你几年俸禄再说?”
这两年赵石懒于朝廷政事,他都看在眼里,该放手的好像都放了手,不该放手的也越来越不管不问了。
赵石想了想,道:“两国同来,不过是人多胆壮而已,依微臣之见,这等仰我鼻息的小国,有所妄求,当予薄惩,以为诸邦之戒……”
这样的转折,可以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正文马上就要来了。
赵石顿了顿,见皇帝陛下没有接话的意思,便继续道:“可令鸿胪寺严责来使,若有不服,再诏其他吐蕃佛国,以及低地归义王共起伐之,以易其主,以昭我大秦上国之威,如此先礼后兵,可戒天下口舌。”
而这两年战事未起,其实除了大秦内政不畅之外,还有忌惮河北李任权的原因在里面。
皇帝陛下莞尔,接着就埋怨,“你呀……”
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事,绝对不会宣之于口,而且,赵石如此,确实让朝堂上下的很多人感觉到了轻松,皇帝陛下也不例外。
如何选拔人才,又能选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每个王朝的基础,王朝的存亡断续,在这个上面其实就能看出一二。
那样一场战争,若是当年,赵石肯定瞅准机会,便一头扎进去了。
赵石从来不喜欢这个地方,所以轻易不会入宫,渐渐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习惯。
不过还是很快回道:“臣有所耳闻,不知陛下说的是……”
赵石躬身,“陛下谬赞了,微臣惶恐……再说,微臣可没懈怠于国事,这些年,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天下大势,赵石看的清清楚楚,细数朝廷上下,有如此目光者,也就是他了。
也可以说,成武鼎革至今,检验军事改革的成果的时候终于到了,一旦有所失利,这些年的诸多努力,也许就成了笑柄。
所以朝堂气氛,越来越是紧张,弄的皇帝陛下本已高涨起来的信心,却又突然之间有些惴惴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