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619章 挑拨【1 / 2】

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与朝中武臣,也渐有疏离,此乃谦退之兆……加之,晋国公子嗣不多,还无人能继承其志。

不过,从周仿这里,听到这么一句,显然,作为同门下平章事,对军中之事,还是留了心,当然,这也不值得奇怪,理所当然的事情罢了。

可以说,这是朝廷默许的军中格局,谁想打破,都不容易,也犯忌讳。

说到这里,他搓了搓手,看着赵石道:“国公当年征伐无数,功勋什么的,自不必提,然朝中每有攻讦之词,从未断绝……再观今日江大将军……”

朝中几乎有志一同,想要再造就一位大将军出来的意思,已是昭然若揭。

大将争功,军前之事,复杂难言,没有亲眼看到,只凭种燧,种怀玉等的书信,并不能作为依据,谁清楚其中到底发生了多少事故?

对家人严加约束吧,但巩义那兄弟两个,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想收手是断无可能,而且,自成武七年,太子巡幸大同之后,大秦对商人也开始宽松了起来,士农工商的界定,在这些年屡次变革之后,也渐渐开始模糊。

现在,江善可以说是功成名就,朝中一片溢美之词,连定鼎第一功这样肉麻的言辞,都出现了,显然,朝中很多人有意如此,至于其中意味,根本不用猜就能明白。

其余几人,皆留宿于宫中,大年初一,这几位皇帝近臣,怕是要睡个昏天黑地了。

而巩义张氏,做的就是皇商买卖了,因为下手比较早,又有着晋国公府作为依靠,在夔州各个船厂,都有着份子,是大秦最为主要的船东之一。

这些年,晋国公府的家将们过的很不错,大多在京师安了家,每年年根儿上,都有一段休沐之机。

若真是这样,怕是将他赵石瞧的小了。

赵石则道:“莫非这一仗下来,户部又有吃紧?”

所谓民富则国强,大秦也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之上。

所谓的文武相制之道,在成武年间,已经差不多成了一句笑话,用文武分制来说,应该更恰当些。

他差不多已经能够想到,周仿之后要说什么了,无非是想让枢密院出头,或者说是他赵石出头,在宋皇被弑一事上,做些文章罢了。

回到晋国公府,赵石将一家人都叫过来,其乐融融的用了早饭。

周仿喟叹一声,打破了沉默。

周仿心里也多有无奈,实际上,赵石猜测的,虽不中亦不算远,不过,周仿所言,也并非全部出自文臣算计。

大年头上,雪花飘零而下。

不过不管怎么说,晋国公府的亲族们有权势的不见几个,却都很富有,张世杰头疼的事情,对晋国公府而言,却是难得的好事。

胡烈眉开眼笑的走了,其他护卫看着羡慕,却没人再开这个口。

众人都是大喜,吹在身上的寒风都觉得热乎了起来。

周仿紧了紧衣袍,“国公莫要说笑,这话要是传出去,还道我辈心怀叵测呢……”

江善头一次为帅,领兵征战,便是这般模样,现在赵石已经很难说清楚,这人到底有着怎样一副心肠了。

赵石终于来了兴趣,顺势摆手,将周遭陪同的太监宫人赶开,道:“周大人请讲。”

“瑞雪兆丰年,看来今年又是个好年景啊……”

实际上,江善这人给他的印象一直很不错,从利州,到河东,江善都曾在他麾下效力,他也承认,此人深有才干,是不可多得之帅才。

尤其是,晋国公赵石居于京师久矣,虽权势日彰,但晋国公赵石本人……却未显枭雄之像。

赵石心里摇了摇头,几个大军副帅,都得罪了个遍,这样的主帅,又能做得几天呢?

临到天明,君臣皆醉意盎然。

族中子弟,也改头换面,学文练武的不计其数,人才也出了一些。

“大帅,直接回府吗?”

这显然是宫中太皇太后娘娘的意思,不然的话,赵氏族人,虽与晋国公府亲近,但绝对亲近不到这样一个地步,几乎将晋国公赵石当做了家主来对待。

赵石没言语,听到这个,他心中已是恍然,种怀玉,种燧等,都有书信到来,给他的感觉就是,江君慈这人,太独了些。

显然,这是句玩笑,大秦已经休战多年,天赋之上,制度渐趋完善,国库只有越来越丰盈的道理,哪里会短缺?

自石头娘故去,这晋国公府中,赵石就算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了,没了他,年夜饭都吃的不香。

二十多年过去,虽还不足以让当年默默无闻的巩义赵氏脱胎换骨,彻底洗掉身上的泥土气息,但有晋国公赵石这样的人物护持,成为大秦世家豪族之一,怕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巩义范氏,张氏两族,都在行商旅之事。

而到时,两位大将军争权,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与文臣或有亲疏,但与朝廷治政上,能避则避,对中书少有掣肘。

赵石道:“只要有水军相合,樊城易下,襄阳就说不准了,不过到了那个时候,襄阳无汉水依凭,尽可先扫平江北诸地,到了那个时候,若襄阳岳东雷还不归降,也只能是玉石俱焚一个结果了。”

不过,江善江君慈嘛……

想想,周仿都感到好笑,即便是当初的王佩,张培贤这样在朝中名声甚佳,交结甚广的大将军,都不会任由文臣指使,江善得享大名之后,又如何甘心受旁人操弄?

但今年特殊些,因为宫中大宴群臣,说不定就会有旨意到府,所以到了现在,也没捞到休息的日子。

胡烈凑过来,说了句废话。

在他看来,大将军江善,要比晋国公赵石危险的多。

他对河洛军中之事,向来不怎么关心,而河洛大军自张培贤开始,便自成一系,于今已有多年,旁人,尤其是他,若轻易插手进去,会非常不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