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个地方是约着死亡的时候。一个人即将死亡的时候,我们所造的善业、恶业都会表现出来。假设是善业起现行,这个善业是轻飘的,所以这个温度是从脚下开始冷起;如果是恶业起现行,这个恶业是粗重的,你的温度是从头部开始冷起。为什么会有这种状态呢?就是因为寿、暖、识相依持,就是你这个业力跟温度是被心识所依持。假设你不信有阿赖耶识,这个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你死亡的时候,第六意识已经梦觉了,那谁来摄持这个业力、谁来摄持这个温度呢?只好说是阿赖耶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不可能有温度的变化,不可能!这个地方是约着死亡的时候,来说明阿赖耶识的一个角色。最后作一个总结:
癸三、结
是故,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者,此生杂染,亦不得成。
所以我们在观察这个果报的时候,假设你不观察到阿赖耶识,这个有漏果报的相续就不能成立了,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在生命刚开始的投胎,是靠阿赖耶识投胎;成就生命以后,也是靠阿赖耶识来执受;死亡的时候,也是由阿赖耶识带着我们的业力离开这个生命去投胎的。所以在整个果报的生命相续当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辛二、辨二清净(分二:壬一世间清净,壬二出世清净)
壬一、世间清净(分三:癸一问;癸二答;癸三结)
癸一、问
前面的三杂染是讲到杂染的因果,这以下是讲到清净的因果。清净的因果有两段:第一个是世间的清净,第二个是出世间的清净。世间的清净是招感世间暂时的安乐,出世间的清净是成就涅盘究竟的安乐。先看世间清净,这当中有三段:一、问;二、答;三、结。先看问:
云何世间清净不成?
世间的清净,就是我们依止这个有所得的心,所创造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种善业力。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这样的善业力不能成立,这种清净的缘起不能成立的。先提出一个问,以下回答:
癸二、答(分三:子一举事;子二申难;子三释例)
子一、举事
这当中分成三段:一、举事;二、申难;三、释例。先举事,举出一个事项说明:
谓未离欲缠贪、未得色缠心者,即以欲缠善心,为离欲缠贪故,勤修加行。
假设有一个人,他心中还不能放弃世间五欲的贪着,还是一个欲界的心情,他还没有生起色界禅定相应的心情,就是说他心中目前的状态,对五欲还是有所爱乐的心,这个色界的心还没有生起。但是这个人很难得,他想进步,这怎么办呢?他要进步,他一定要借假修真,他一定是依止现前带有欲望的心,要依止这个带有欲望的心,他为了要离开这个欲望,而勤修止观的加行,他的起点就是由一个欲望的心开始修行,修习止观。这个地方主要是修习观,观察这个欲界的果报,是不净、苦、无常、无我的;观察这个色界的禅定是清净美妙的:这个时候,厌恶欲界、好乐色界,不断的这样修习止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有变化了。好,我们看申难:
子二、申难(分二:丑一约界地难;丑二约过现难)
丑一、约界地难
申难当中分两段:一、约界地难;二、约过现难。约界地难:
此欲缠加行心,与色缠心,不俱生灭故,非彼所熏。为彼种子,不应道理。
他刚开始的时候,是依止欲界的烦恼来修止观,最后成就了色界的心。问题是:他从欲界的心转成色界的心,怎么转变呢?如果没有阿赖耶识这个仓库,你说由前念来带动后念,欲界的心跟色界的心,它是前后的一个因果关系,[不俱生灭],它不能同时的作用,你今生是依止欲界的心来修加行,来生变成色界的心,这两个是不同时间的前后关系。前后的关系就不能构成熏习,熏习一定要同时同处,这样子,这个欲界的心能够生起色界的心,来当做一个能生的种子,这是不合道理的,因为这个是有前后关系的。
丑二、约过现难
又色缠心,过去多生余心间隔,不应为今定心种子。唯无有故。
一个人的成功,除非这个人非常精进,否则要成就一个比较殊胜的果报,都是要好几生的努力。他能够成就禅定的心,也不是今生的努力而已,他在多生多劫当中,都是累积很多禅定的种子。假设这个种子不是保存在阿赖耶识,而是保存在第六意识,靠着前念传给后念,那这个地方就有问题。因为过去多生余心所间隔,生生世世流转,他有时候可能因为某一个罪业,到三恶道去了,那这种禅定的心被很多因素所中断,不能够生起禅定的种子。为什么呢?唯无有故,因为现在已经不存在,中间的间断太多了。这以下[释例]:
子三、释例(分二:丑一释;丑二例)
丑一释
先解释正义,再作一个比况。
是故,成就色缠定心,一切种子异熟果识,辗转传来,为今因缘;加行善心,为增上缘。
真实的道理应该是说:这个人能够成就禅定的功德,[一切种子异熟识,辗转传来,为今亲因缘]。他多生多劫当中,点点滴滴的这个禅定的善业,多生多劫可能经过地狱、饿鬼,但是他的功能没有失掉,一生一生的累积,到现在业力终于成熟了,这个业力是亲因缘;他平常修习止观,这个[观]临终的时候,对禅定的果报生起好乐是[增上缘],因为这样好乐的心情,去滋润他禅定的心,最后在禅定得果报,这样才是合乎道理的。这以下比况:
丑二、例
如是一切离欲地中,如应当知。
这种道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就是在一切的离欲地当中,你要从初禅变成二禅,也是这个道理。你首先要先修习二禅的善业力,然后临终的时候,必须对二禅的果报生起好乐、对初禅的果报生起厌离,这个道理都是这样子的。最后作总结:
癸三、结
如是世间清净,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理不得成。
这种善业力跟正念力的相互作用,都必须有一个仓库,所谓的一切种子异熟识,才能够使这个果报累积,乃至于表现出来。就是说,一个果报的产生,除了善业力,还有临终的正念力。你说这个正念力,可以由第六意识来主导;但是这个善业力,这个多生多劫,一定要阿赖耶识来保存。为什么不能靠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它做的事情很多,它有时候修禅定、有时候去做一些有的没有的,它这个善心被中断了,虽然中断,但是它的功能被保存下来,这个保存功能就必须靠阿赖耶识。所以没有阿赖耶识的话,我们的生命就变成不决定了。这个地方是说明,你要成就色界的禅定,一定是有禅定的善业力,还有临终的观照力。
壬二、出世清净(分二:癸一问;癸二答)
癸一、问
这当中有两科:一个问,一个答。先看问:
云何出世清净不成?
为什么没有阿赖耶识,出世间的涅盘不能成立?以下回答:
癸二、答(分二:子一出世心;子二灭定识)
子一、出世心(分二:丑一引教正难;丑二广释闻熏习)
丑一、引教正难(分三:寅一引教;寅二正难;寅三结过)
寅一、引教
回答当中分两段:一、出世心;二、灭定识。先看出世心,这当中分成两段:一、引教正难;二、广释闻熏习。引教正难当中分成三段:一、引教;二、正难;三、结过。先引教,先引用圣教量:
谓世尊说:依他言音,及内各别如理作意,由此为因,正见得生。
我们都知道,出世间的功德,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没有方向性的,它只是一个善业力,它可能会在人天得果报,也可能会到净土得果报,也可能趋向涅盘;而这个善业力的主导性就是正见,一个清净不颠倒的智慧观照。从有漏世间的果报要转成出世间的功德,这样一个清净的正见是怎么产生的呢?在圣教量,佛陀很明确的说明,有两个因素:第一个,依他言音:你必须要依止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所开示的法语,就是你要有闻慧。听闻这样的法以后,第二个,及内各别如理作意:你必须把这个法当中的义理,在心中如理的思惟观察,一次又一次的去消化这个文字,而转成你心中的智慧,透过闻思的智慧相续的作用,你最后的功德,清净的正见才能够生起。所以你这个智慧,它是有传承的,不是说你两个眼睛一闭,就能够想出来的,它是依他法音,依止这个法音的道理再思惟的。
寅二、正难(分二:卯一依如理作意相续心难;卯二依出世心难) 卯一、依如理作意相应心难(分三:辰一设征;辰二出过;辰三申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