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9章 第29集《摄大乘论》【3 / 3】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壬二、喻释二疑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这个地方,是对遍计执的存在性跟它所产生的障碍,产生质疑。说这个遍计执是龟毛兔角,是不存在的东西,你不能说遍计执是由业力所生的,不能这样讲。我这个人业障重,不对!那跟业力没有关系,那是你自己烦恼捏造出来的。就是说,遍计执是不存在的东西,那它为什么会有?它既然不存在,是怎么存在的呢?第一个,它是如何存在?第二个,遍计执是一个虚妄的东西,它如何能够障碍圆成实?它是如何存在的?而且它是如何去障碍圆成实?去障碍我空、法空的真理,使令它不显现?提出两个疑问。这以下论主加以回答。

法无而可得,这个地方是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遍计执它是无,从圣人的角度,圣人的心中是终日吃饭,不吃一粒米,他吃饭的时候不打妄想。那不打妄想怎么有呢?凡夫是从无当中,自己捏造出一个东西,让自己去受用、自己去获得。这讲一个譬喻:应知如幻等,就像一个魔术师,从布变现出一只兔子、一只小狗,这道理是一样的。

无染而有净,亦复似虚空。遍计执它是怎么障碍圆成实呢?就好像乌云障碍虚空一样,虽然乌云存在的时候,虚空也存在,理论上来说,它不能障碍虚空,乌云存在,虚空也存在嘛!但问题是乌云存在的时候,虚空不能显现,你感受不到虚空的存在,因为天空一片的黑暗。当我们消灭了遍计执,所谓无染的时候,虚空才能够显现。所以我们说遍计执障碍了圆成实,实际上是没有障碍;但是因为它的存在,使令圆成实性──这个我、法空的真理不能显现,所以说障碍,就好象乌云障碍了虚空,使虚空不能显现。那把乌云消灭的时候,哦,虚空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安立它障碍了圆成实,是这样的障碍。这一段是把依他起跟遍计执,作一个清楚的厘清。

大小乘的学者在修空观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小乘的学者修空观,是彻底的把心中的妄想空掉,也彻底的把因缘果报的法空掉,我们讲灭色取空。所以你看他的涅盘,我们看《阿含经》佛陀对涅盘的描述,是一个灰身泯智的状态,他没有杂染的生命,也没有清净的生命。也就是他虽然没有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也没有万德庄严,从这样来说,它是一个没有生命现象的东西。因为你的因地,你把依他起完全否定了,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叫做素法身,虽然是法身,但是他没有妙用。

但是大乘佛法的因地,这个因果是互相随顺的,他在修空观的时候,是缘起性空,或者讲遍计本空。菩萨在空观的时候,他知道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问题不在外面,问题在自己心中,这些妄想所捏造的相似影像,他是消灭心中的相似影像,外面的因缘果报,他是坦然面对的,从因缘果报当中,去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因为他不但是破除妄想,他保留依他起,所以他成就涅盘的时候,他涅盘有正报庄严、有依报庄严,有生命的现象,他不但能够自受用,还能够如来现起他受用,现出应化身跟报身,广度一切的众生。

所以你修空观,你不能把所有都空掉,你这样子就是错损菩提了。就是说你空的是你心中的相似影像,这个跟外境没有关系;真正诱惑你去造业、去触动烦恼的,是你自己心中的影像,这跟外境没有关系。为什么圣人看到所有的境界,他都不起烦恼?如果境界一定会引动我们的烦恼,为什么佛陀看到这个境界,他不动烦恼,他生起大悲?问题不在外境,而是我们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心中捏造很多的影像,然后在这个影像里面,开始起惑、造业,这个是我们所要破坏的。这一科是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依他起?什么是遍计执?

己三、依他都无难(分二:庚一难;庚二释)

庚一、难

这个依他起是不存在的一个问难,我们看他所提出的疑问:

复次,何故如所显现实无所有,而依他起自性,非一切一切都无所有?

遍计执是由依他所起的,既然遍计所执它出现的这个相似影像是无所有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既然它是无所有的,为什么依他起不也是无所有?它不是说一切一切都无所有?第一个一切是约因相,就是现行熏种子,产生很多的因地,善的因地、恶的因地。这个种子起现行,有很多可乐、不可乐的果报,这个是果相。一切的因、一切的果都无所有呢?就是说遍计执是无所有,为什么依他起不也是无所有呢?这个地方提出一个疑问,因为依他起也是生灭变化的,为什么它不能够说是无所有?看论主解释:

庚二、释(分二:辛一长行;辛二颂)

辛一、长行(分二:壬一逐责成过;壬二结成非无)

壬一、逐责成过

这个地方有长行跟偈颂。长行当中有两科:一、逐责成过;二、结成非无。先提出它的过失,再说明它必须存在的理由,先责过,再结成。

此若无者,圆成实自性亦无所有。此若无者,则一切皆无。若依他起及圆成实自性无有,应成无有染净过失。

如果你修大乘佛法,你认为依他起的因缘果报是无所有,那么圆成实性也无所有,因为这个依他起是生灭变异,所以它的本性是我空、法空,所以圆成实的我空、法空,是就着因缘所生法,它的本性是无自性而安立的空,如果你说依他起不存在,那圆成实也就不存在了!这样子讲,遍计所执也不存在,依他起也不存在,圆成实也不存在,所以此若无者,则一切皆无。这样子讲,依他起没有的话,这整个生命的现象、因缘果报完全落入断灭见,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样子就跟这个无想定……,就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判别是非了,这个人愈修行愈笨,什么都不知道,一切皆无,落入空亡。所以依他起跟圆成实如果是没有,就有无有染净因果的过失。如果依他起没有,身为一个佛弟子,因缘果报不存在,那我们归依三宝,断恶、修善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善业不能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也不能招感痛苦的果报,这样子就有因果染净不存在的过失。这是先提出它的过失,再看第二段:

壬二、结成非无

既现可得杂染清净,是故不应一切皆无。

我们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生命现象的确有杂染的因果跟清净的因果。有些人造了善业,成就安乐的果报;有些人造了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是一个存在的事实,所以你不应该说它没有。我们看偈颂:

辛二、颂

此中有颂:

若无依他起,圆成实亦无,

一切种若无,恒时无染净。

假设我们在大乘佛法当中,忽略了因缘果报的依他起,那么我空、法空的真理也就不存在了。这样子讲,在生命当中,一切的因种,造业不能去成就种子,种子也不能够招感染净的果报,那这个生命就落入断灭见。就是你只能够活今生,你造善、造恶对来生来说都没有帮助,那这样子就是断灭见了。这个地方是提醒我们在修空观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唯识学的观法,

蕅益大师说: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刚开始是修空观来破遍计执,这是可以理解;但是你空观修久了,有时候会忽略因果的存在。

唐朝的百丈禅师,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讲完以后,有一个白发的老翁跟他顶礼,他说:善知识啊!我前生本来是迦叶佛的一个比丘,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修习空观,也有所心得,后来我的弟子问我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一个大修行人,他内心当中常游毕竟空,那这个时候他还落因果吗?这个时候我说不落因果,因为这句话讲错了,就堕入五百世的狐狸。

我现在知道了,应该是说不昧因果。就是说,你观察空的时候,你消灭你心中的遍计执,你应该是更清楚的看到因果,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一个判断的标准。我们经常观察一切法空,但是你怎么知道你心中所观的空,跟佛陀所强调的空,这个意思是相随顺的呢?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判断标准。

当你在修空观的时候,你一直修下去,你对因果愈来愈相信,你这个空是对的,你心中的空,跟祖师的空、跟佛的空,是相随顺的,一如无二如,你得到了正确的传承,你所修的法门是一个真实的道。

假设你修空观,修到最后,你对因果开始忽略了,那你这个传承有问题,你心中的空跟佛陀所说的空,有很大差距了。就是我们也可以从结果来判断你所修的因地、这个道是不是正确的道。你修空修到最后不落因果,那你这个空有问题了,你这个空是忽略了依他起。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应该要知道:虽然修空观,就是

《金刚经》说:观一切法空,不落断灭见。

你所空的是心中的遍计执,但是依他起的法,你要善知抉择。

我再讲一个小观念,作一个总结。有人问蕅益大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问那个禅师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枕头没有放好,你会不会把它放好?说:诶!枕头不放好,我第二天早上睡起来,我整个身体会不舒服,一定要把它放好。蕅益大师说:你一个晚上的安乐,你就知道把枕头放好;那来生的安乐,你为什么不知道抉择呢?虽然是一切法如梦幻泡影,那这个梦有它不同的作用,

极乐世界是好梦者也、醒梦者也,

娑婆世界是恶梦者也、添梦者也。

虽然是梦,但有不同的作用。你睡觉的时候,你就知道把床铺铺好、枕头弄好,你只是为了今天晚上的暂时安乐,你就要在因缘所生法的依他起当中,种种的造作;那你无量的生命,所谓成就不退转的功德,难道你不须要抉择吗?

这个地方说明观一切法空,你不能够忽略因缘法的抉择,什么是该放弃?什么是该追求?观一切法空,但是善知取舍。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