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2章 第32集《摄大乘论》【3 / 3】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面是从世俗谛来开显佛法,这个是讲胜义谛。佛陀对某一类的众生,讲到诸法的差别相,开显三自性的道理,讲到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这个时候,就不讲有一个补特伽罗在那边流转,把一切法会归到现前一念心性。这个三自性也说明了三无性,自性空。

当我们摄用归体的时候,那是会归到一念的心性,无有少法可得,自性般涅盘;但是你一动,你动一个念头,就落入了三自性,遍计本空,依他如幻;但是你摄用归体的时候,那是自性般涅盘,无有少法可得。佛陀是从最初的布施、持戒当中,进一步的修学止观,讲到相秘密。这个相秘密,要以令入秘密的道前基础作基础。欢喜、生善,看第三破恶:

辛三、对治秘密

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治八万四千。

我们在修止观的时候,会产生遮障,或者是罪业引生的业障、或者是烦恼引生的烦恼障,佛陀告诉我们拜忏对治。瞋心重的,佛陀说修慈悲观;贪心重的,修不净观。这是讲到对治的破障法门。看第四个入理,讲到不二法门:

辛四、转变秘密(分二:壬一长行;壬二颂)

壬一、长行

四、转变秘密。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言诸字即显别义。

什么叫转变呢?佛陀在某一个特殊的因缘当中,讲到一些特别的意义,这个特别意义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法门呢?就是用一个言跟字,来开显一种特殊的意义。这个言是约单一的字叫言,言言把它组合起来,多言叫做字,以这样来开显特殊不二法门的涵义。比如说下面有一个偈颂,什么叫不二法门呢?

壬二、颂

如有颂言:

觉不坚为坚,善住于颠倒,

极烦恼所恼,得无上菩提。

这个觉就是心中的如理作意,不坚是凡夫生灭的妄想叫不坚,变化的。我们在不坚的妄想当中,不断的如理作意,就能够把妄想转成坚,这个坚就是禅定,显现这个明了寂静的禅定,觉不坚为坚,转妄想为禅定。第二个善住于颠倒,这个是修智慧。这个智慧怎么修呢?就是在我们人事的因缘当中,我们产生很多的颠倒,然后从这个地方产生智慧的观照,叫善住于颠倒。就是在妄想颠到当中,去观察遍计本空,然后再观察依他如幻。第三个极烦恼所恼,这是修大悲。这个大悲心怎么修呢?就是在生死的烦恼当中,为烦恼所恼的时候,我们要生起大悲,历事练心。

依止上面的禅定、智慧、大悲,就能够成就无上菩提。这个地方为什么叫转变秘密呢?因为前面不管是持戒、修止观都是静中修,都一定要远离妄想、远离颠倒、远离烦恼的。这个地方就开始历练了,你有一点基础以后,这叫妄想中修禅定、在颠倒中修智慧、在烦恼中修大悲,佛陀讲这个话就是转变,就是用转识成智的方法来修。

这个地方是讲法门的次第,有四个。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四种意趣跟四种方便,我们出家众要学习。就是说,虽然佛法有很多的真实义要成就,但是它这个真实义,你不可能马上开显,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你要有次第,要依止四种意趣、四种秘密来开显。

好,我们这学期的课就先讲到这里。我们简单的回答一些问题。

【学员提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一真法界当中,是否还有所谓的圆成实性呢?

【师父答疑】:我们讲一真法界,那是约心性的理体来说,叫一心法界,那是离诸对待的。离诸对待的时候,你没有圆成实性的名言可得,但是它一定跟圆成实性相应的,一定是无所得相应的。但是一般我们讲三自性,那是约着你心念一动以后,才安立三自性。但是你摄用归体的时候,那是你不能讲话的地方,说似一物即不中,你不能讲话。

所以一心三观,当你会归到一心的时候,那是自性般涅盘,那没有什么观不观的道理。但是你起观的时候,那是在对治了,就有所谓的空观破除妄想、假观修习善法、中观来作调和。所以一真法界当中,我们就不讲三自性了,那是一切法如的境界,那是一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理体。

所以我们在观心的时候,理体跟作用有所差别,作用是要对治,理体是离诸对待。所以一真法界,我们就不论什么三自性。

【学员提问】: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是不是包括圆成实性呢?

【师父答疑】:圆成实性是我空、法空的真如,当然这个地方的一切法,包括杂染法、也包括清净法。如果从过程来说,圆成实性也是要想。你说修空观你不想吗?你一路的无想,那你这个空观没有办法现前。

所以说圆成实性的真如,刚开始也是要想,你要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假藉这个文字的想象,这个时候,把你这一念心,带入到真理的境界去,所以我们的心跟我空、法空的真理,要有文字的引导,刚开始是这样子的。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法包括了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

【学员提问】:在凡夫地还没有转识成智,为什么我们第一念所见的是真实相?

【师父答疑】:大乘佛法的真实相,包括了世俗谛,也包括了胜义谛。你说因缘果报,它是生灭,但是它也是真实相。在唯识学讲真实相的意思是说:只要它是种子所生,它是实种生的,就是真实相。

比如说,我现在看到这个花,你说这个花是不是真实相?这个花是我们的种子所显现出来的,没有种子怎么会有花呢?所以它是依他起,依他起是有的。但是你看到花以后,你心中出现一个影像,开始变化:哦,这个花跟我昨天看的花有不同。然后生起很多的影像。这个影像是什么?它不是种子生的,那是你的妄想捏造出来的。这个以佛法来讲就不是真实相,这个是虚妄相。

由实种所生的,由种子所生的依他起,还有依他起本性是空性的真如,这两个都是真实相;虚妄分别心所生的,佛法讲遍计所执性,这是我们该破的。

【学员提问】: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应如何解释?

【师父答疑】:心、佛、众生,它有三个法,这三个法,当然心是总相,这个心通于佛心,也通于众生心。为什么说没有差别呢?没有差别,是从本体上来说没有差别。你要从因缘上来看,佛的心是万德庄严、众生的心是惑业苦,但是你把这些因缘法拨开以后,佛的心是自性般涅盘、众生的心也是自性般涅盘,体性上是无差别的,是这样子的,是从本体上来说没有差别的。

【学员提问】: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这个本愿,第十八愿的十念往生所摄。(法师答:这个日本宗很多都是有这种看法。)假设有人宿业所致,死时没有念佛的机会,如意外死亡等等,但此人只要是平日对弥陀佛的信心具足,就可以转此恶缘,得以往生,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师父答疑】:这个日本真宗,它的本愿念佛法,从好处上来说,它给人很多的希望;但是这个法门也有它的不足点,就是太强调仰信,不强调发愿跟持名,还有持戒等种种的助行,这样可能会有误导的嫌疑。

因为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所以蕅益大师讲信、愿、行这三个,虽然在性质上是独立的;但实际操作的时候,这三个是互相含摄的,信心影响愿力,愿力也影响信心,信、愿、行都互相影响。所以单靠信心,而不强调发愿跟持名,其实这个信心会打问号:你到底信心是真信?或者只是仰信?这个都值得怀疑。你说你不发愿,你相信……,什么叫信心?

简单的定义,印光大师说,信心就是:第一个你相信娑婆是苦,极乐是乐;第二个,你相信阿弥陀佛有救拔你的能力。这是两个信心,相信娑婆是苦,极乐是乐,而且阿弥陀佛能够救拔你;但是你是不是真实的发愿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其实这个发愿也很重要!还有持名,蕅益大师说:一个人不持名,你说你信心具足,这个很值得怀疑。

你说你很想往生、你也相信你可以往生;但是你平常的时间,你不持名就用来打妄想,然后你说你信愿具足,这真的值得怀疑。一个人没有持名,而说信愿具足?你可以持得少一点,你尽你的力量,把时间拨出来持名。但是你有时间,而不用来持名,你宁可用来打妄想,然后你说你信心具足,这个信心值得怀疑!

所以本愿念佛,其实中国的祖师,现代很多的大德,也是抱存着质疑的态度。所以,这个法门弄得好,就很好;但是你要错认祖师消息,可能到临命终的时候,你会高估了你的实力。

这个法门,我们不要说好坏,就是说这个法门,如果你弘扬它的时候,某一个人听到,他觉得很欢喜:唉呀,原来往生净土,它也不要持名、也不要定课、也不要厌离娑婆,反正娑婆世界我该怎么爱,照样再爱,也不要持戒、也不要修止观,只要信心具足就可以往生了。如果他错认消息,产生这样的想法,到临命终的时候,他会失望。

所以说你弘扬佛法,你要小心,别人是不是会产生错认消息?就是你的理解跟他的理解会有不同。当然你要说总持,这个信包括了戒定慧,也包括了所有的信愿行:说你真实信心,你绝对会持戒;你真实信心,一定会修忍辱;真实信心,一定会修禅定、修智慧,那就不同了。那你是圆修,举一法而统摄一切法,那这样子对你来说是可以的。如果对方产生错认消息,认为单一的信心就可以往生,那你可能会使令他误判局势,到时候他不往生,是你误导他。

所以,我觉得:除非这个人根器很利,要不然你最好是再讲多一点,(呵──)讲多一点,就是信、愿、持名,而且这个还不够,有正行、还有助行。因为你只有信、愿、持名的正念,你心中有正念,你要不持戒,前面充满了石头;你这部车开得很快,前面很多的障碍,你也不见得跳得过去。你要修习所有的善业,广修福德资粮、断除罪业,这样你这个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还开得比较顺畅一点。所以,如果你弘扬净土法门,单单只靠信心,我觉得会有危险。这一段大家再体会一下。

【学员提问】:显教跟密教都有修持普贤十大愿王的法门,请问法师:在密宗当中,普贤十大愿王是怎么修持?

【师父答疑】:诶,我也不是修密教的。不过是这样子的,我们作一个总说。佛法的修学,我们可以分成两种:一个理、一个数,一个道理、一个方法。数,每一个人不同,有些人持咒、有些人念佛、有些人礼拜、有些人赞叹、有些人结手印,但是那是一种方便──数(数是计数的数);但是理是相通的,没有一个人不明白心性的道理,就可以修行,你不明白道理,你在那边结手印,那跟你在那个地方做什么事,是差不多的。就像我们中国文化一样,中国文化到了末年的时候,只有数,没有理:我的亲人往生了,掉三滴眼泪,捶捶胸、跺跺足,没有悲凄之心、没有仁爱之心。

所以说佛法的修学,不离开理、数二门,就是:第一个明白道理,你要生起真实的理观,你要知道所有的法门都是称性起修,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依止一念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清净明了的心,来修所有的善法,还是回归到破除心中的妄想、开显内心的真如,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个道理你懂了,你修什么数,你结手印也好、大礼拜也好,什么都好。那你这个道理不懂,所有的善法只叫做善业。当然每一个法门的方便,的确是不同。有些人喜欢这样、有些人喜欢那样,但是这个道理是不变的。你修密宗,你也是要通达显教的道理,也是要明白一心三观的道理。

【学员提问】:法师慈悲!如果凡夫所得的一心不乱,只能够维持一段时间,最多可能有二三年,慢慢的又退失掉,又恢复未念佛之前那种妄想心。请问法师,如果今生没有办法再成就一心不乱,那临命终的时候,过去的那些功德,会不会再显现出来,令我们往生成就呢?

【师父答疑】:临命终的时候,过去那些功德会不会再显现出来?就是说有些人曾经得到一心不乱,后来退失掉了,临命终的时候会不会显现?如果你是退失掉了,以蕅益大师的标准,那表示你没有真实的净业成就,那只有禅定,就是止的力量,你当中没有观的力量,所以那个止容易退。如果是退的话,你过去的功德能不能表现?那就端看你临命终,是不是能够生起正念。

就是说:你过去曾经有一段很用功的加行,念了很多的佛,这个佛叫做现行熏种子,回到阿赖耶识成就一种善种子。但这个种子在临终是不是能表现出来?那你必须用临终的正念去刺激它。如果你临终起了恶念,那这个善种子表现不出来,但是不会失掉,可能你来生再受用,继续用功。

就是说,往生有两种:一种是净业成就,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不必别人助念,他正念往生。就像一颗树,它往西方已经坚固的倾倒,你再怎么样砍断,它只有往西方倒下去,没有其他的选择,这个叫做净业成就。

第二种人是净业不成就,他的内心不决定,他有善念、也有恶念、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念,这个时候,没有净业成就,就必须要靠临终的助念,就是靠临终的开导安慰,把他过去成就净业的善根、净土的善根,把它带动、生起现行,这个时候正念现前,跟弥陀的功德感应道交。

所以你曾经有这个功德退失掉了,临终能不能显现?那就看你临终是不是能够生起正念。有正念才能够带动你的善种子,是这个道理。

好,我们这学期的课,就跟大家学习到这里,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