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8章 第38集《摄大乘论》【2 / 3】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看下一段,我由此故,少用功力修习施等波罗蜜多,当得圆满。我依止的是这样清净的信心,我只要少少的用功,不必像以前执着烦恼是真实的,而跟烦恼在那个地方作点状的抗拒,其实你可以不必在那个地方作抗拒。你可以看到心的整体,然后你看到烦恼只是你整体当中的一个生灭的虚妄相,这样子对治烦恼、修习善法的时候,叫做少用功力,因为你有善巧,你有大乘的善巧。你没有看到整体性,只是点状的对治,你这个人修行就辛苦了。所以说我们仰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意乐,我们相信这些波罗蜜的功德当得圆满,总有一天会圆满,是为第二练磨其心。前面只是对无上菩提的信心,我相信可以成就诸佛的功德;这个地方从相信转成希望,我希望能够成就诸佛的功德,这是愿菩提心,这个愿菩提心更坚强。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作一个说明。我相信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菩提心,但是我们是不是经常去检查这个菩提心?到底它是坚固的本质,还是脆弱的本质?就像盖房子,有些房子你盖下去,钢筋水泥,风吹、雨打、日晒不会破坏;有些房子它盖了以后,茅蓬风一吹、雨一打就破坏掉了。所以我们要经常检查菩提心的本质是坚固性的,还是脆弱性的?

在《大乘起信论》上说:菩提心的成就有两种因缘:第一个,你的菩提心是外境引生的。就是你为什么发菩提心?你为什么想要成佛?诶,我看到佛的功德很庄严,看到佛菩萨长得很庄严;或者是依佛、或者依僧;有善知识的摄受,或是刚好就是遇到大乘的善知识,他摄受我、他教导我发菩提心,我就发菩提心。假设你现在心中所依止的菩提心是依外境建立的,这个叫做脆弱的菩提心,你遇到恶因缘随时会退,我希望你能够稍微修正一下。

第二种菩提心叫坚固的菩提心,你生起的因缘是经过法义的思惟产生胜解,透过你对大乘佛法的听闻思惟,你相信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而发起的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不容易退了,所有的人都不成佛,你还是继续走你的成佛之道。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为什么要练磨其心,就是你必须从信心到愿力,当然这个信心就是信根本,来加强你菩提心的本质。

丑三、后练磨心(分二:寅一当获佛果;寅二结名次第)

寅一、当获佛果(分二:卯一举可爱生;卯二例胜善满)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当获佛果,第二个结名次第。当获佛果当中分两段:第一个举可爱生,第二个例胜善满。我们看论文:

卯一、举可爱生

若有成就诸有障善,于命终时,即便可爱一切自体圆满而生。

卯二、例胜善满

我有妙善无障碍善。云何尔时不当获得一切圆满。

寅二、结名次第

是名第三练磨其心。

前面讲我希望能够成就佛的功德,这个地方进一步说:若有成就诸有障善,假设有一个人,他内心依止的是有所得的心、不平等的心,他要追求生命的安乐,用贪瞋的烦恼来修习善法,那他不是追求无上菩提。这个人他修行善法是依止有所得的心,那这个善法当然是卑劣的善法;但是他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假藉这个人天卑劣的善法,去创造一个可爱的五蕴自体,让自己来受用。

他心中依止有所得的烦恼修习善法,尚且可以成就圆满的五蕴自体来受用,那我们修菩萨道是怎么回事呢?我有妙善无障碍善,我今天依止的是一个菩提心跟空正见(大乘的两种善根),来修习六波罗蜜的善法,也就是说我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时候,我内心当中经常观照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这样的一个善法,经过两种善根的摄受,怎么不会成就圆满的佛果呢?这就是第三练磨其心。

前面的菩提心是信愿,我相信我可以成就佛的功德、我希望能够成就佛的功德;这一段是我已经开始成就佛的功德,行动,我开始成就行动,已经累积很多的波罗蜜,而且对于已经累积的波罗蜜未来的果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我这些波罗蜜的无障碍善,一定可以成佛。所以这个是信、愿、行,慢慢的慢慢的练磨你的菩提心。

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把大乘的止观跟小乘的止观作一个分别。小乘的止观,它不重视菩提心,它重视出离心,它以出离心来修无常观,它对生命的思考,是从无常当作一个下手的处所。大乘是以无分别智,小乘的空观是修无常观。这个无常观,观察生命是变化的,我昨天跟今天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今天跟明天也不一样,没有一件事情是一样,所以生命是流动变化的,无常所以是苦,所以这个生命是不安稳的,没有一个真实的依止处,所以苦即无我,所以我知道我对生命没有主宰性,没有主宰性,所以生命的本性是毕竟空,就进入到空性去了。

诸位想想看,你用无常观来抉择一切法,什么东西都被你否定,你也可以用无常观来观察诸法的功德庄严,它也是生灭变化的,佛的法身以外,其他都是生灭,都是有为相、都是生灭相。

所以小乘的空观,从大乘的角度来说,它空得太彻底,所以我们经常说偏空,是全盘的否定。你看大乘的空观多妙,怎么说呢?什么叫大乘空观?简单的说就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这个依他如幻很妙,它空掉的是你心中有所得的不平等思考,它把你的不平等永远抹平;然后依他如幻,这个依他如幻就是说当你修空观的时候,你不能够空掉你心中的希望跟责任,你对成佛的希望、对众生一分度化的责任不能空掉。

所以你看大乘佛法在讲法的时候,绝对避免讲单边的话,你看

《华严经》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佛陀讲空,他一定要讲有来平衡。小乘着有,大乘着空。所以我们说菩萨道: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你说一个人修行,他修行只有修一句话,凡事尽心尽力,这个人肯定要累死。(呵──)尽心尽力嘛,他的压力肯定很大,我看他迟早会失眠。对不对?那你说一个人,完全成败交给业力,那这个人又太消极。所以说,当你把凡事尽心尽力跟成败交给业力平衡起来的时候,就是你不对成败的思想产生对立的名言,成败交给业力,这是遍计本空。遍计本空就是成败交给业力,得失不是你该想的,虽然成败交给业力,但是依他如幻,你要做你该做的事,尽量做你该做的事情。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思惟大乘佛法的时候,尽量远离空有二边,走第三条路,用中道的思想来思惟大乘佛法。所以你看大乘佛法说遍计本空,它一定告诉你依他如幻来平衡。所以你真正通达大乘佛法,你看小乘其实没什么困难。小乘佛法是走单边的思想,跟人天乘差不多,只是人天乘它的单边是走在有相的攀缘,而小乘是攀缘空性,这也是单边的思想。难就难在中道,有所放下,有所承当。

我们大乘佛教有一种很悲哀的现象:很多大乘的学者,对大乘佛法慢慢慢慢的失掉信心;他参加小乘的止观,觉得他们讲得很好。其实小乘的止观,是很简单的东西,如果你要修小乘的止观,你只要心够狠就可以了,反正就是一路的否定。但是大乘止观就不是这样了,你要有所否定、有所肯定,你要观察遍计本空,调伏你心中的有所得;你又要依他如幻,承当你该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这样讲:小乘佛教的相貌,是先甘后苦,先享受后痛苦。为什么呢?小乘是用比较偏激的手段来修空观,很快的就把心中的我执全部消灭掉,最快六生,最晚六十劫(六十劫也不多,大乘要一万劫),你很快就能够进入到阿罗汉;但是你迟早要成佛!当你从阿罗汉要回小向大的时候,你就苦恼了。因为你的心性已经被你搞得不正常了,你的心性已经不在中道,你已经偏了。这种法执要调回来,那你就很麻烦,非常困难,你后半段的路就很难走下去。

诸位如果读《维摩诘经》,你会发觉佛陀在《维摩诘经》上,大谈平等中道实相的时候,小乘的阿罗汉每一个人都痛哭流涕,尤其是迦叶尊者,他跟佛陀说:佛陀啊!你现在跟我们讲这种中道的妙法,对我们来说太迟了。为什么呢?我们现在看到佛的功德庄严是不生不灭,是生灭变化的,我根本不生好乐,我没有生起好乐的心情。所以迦叶尊者说:你要一个定性的声闻发菩提心,比生死凡夫还困难。生死凡夫他有烦恼,他有烦恼就有感情,有感情就有依他起,就有依他如幻,就能够生起菩提心。阿罗汉是灰身泯智,你要他发菩提心,几乎不可能,那得慢慢来。

所以你修习小乘法,叫做先享受后痛苦,你先离开三界,但是你要成就功德庄严,那就苦恼了,你一定会后悔。大乘佛法是先痛苦后安乐(哈──),前半段很难走,因为大乘佛法实在是太难了,你要我犹如莲华不着水,又要亦如日月不住空,你要调伏自己的感情,又要承当责任,这要花一万劫的时间!

但是当这个大乘佛法的心准备好以后,这个大白牛车开始启动的时候,后半段就非常顺利了。你看一个菩萨,他成就到加行位的时候,后面就很快,那个大白牛车一旦启动,其疾如风,初地、二地、三地、四地,顿超。所以我们对成佛之道,你应该想一想,该怎么走?

我必须告诉大家一个实话:我们如果读《法华经》,其实佛陀说小乘法是不得已的,你可以读得出来,佛陀本来是想讲大乘法的,本来是要告诉大家一个中间的、中和的路;但是有些人没有办法接受,他一定要偏激的,佛陀只好为实施权,开设方便。

所以这个地方,刚刚有一个同学问我:大乘的空观跟小乘空观的差别,这个地方顺便回答。小乘的空观,他只有修空观,没有观依他如幻,没有把因缘法保留下来,他把妄想消灭,因缘法也消灭,我们认为他消灭得太彻底,他把菩提的愿力也消灭掉。大乘的空观,他所对治的是心中不平等的有所得的心,但是他对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因缘,他的菩提愿力(菩提心)是加以保留的,就在这个地方。大乘的空观有依他如幻来加以调和,所以它前面修空正见、修无分别智,他这个地方以三法练磨其心,就是在修空正见的时候,你不要落入偏空,应该以菩提心,把这个心再带动起来。我们看偈颂,偈颂是把前面的文加以重复:

子二、颂(分三:丑一初练磨心;丑二次练磨心;丑三后练磨 心)

丑一、初练磨心

此中有颂:

人趣诸有情,处数皆无量,

念念证等觉,故不应退屈。

这是初法练磨其心,就是说人趣诸有情,佛一定是从人间成佛,就是无量无边的众生在无量无边的处所,在念念之间成就正等正觉,所以你不要害怕,成佛不是那么困难,每一秒钟都有无数的众生在成佛,所以成就佛的功德是可能做到的,这是第一点,你要相信这件事。

丑二、次练磨心

诸净心意乐,能修行施等,

此胜者已得,故能修施等。

我依止这样清净的信心,我希望能够修习施波罗蜜、忍波罗蜜、戒波罗蜜;这种功德,在一个圣者、一个菩萨开始发了菩提心,产生一种修习波罗蜜的希望,希望能够成就诸佛的功德。

丑三、后练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