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42章 第42集《摄大乘论》【1 / 3】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三六页:

辛二、修道及究竟道位(分二:壬一结前起问;壬二略辨正答)

壬一、结前起问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大乘的唯识止观,修习遍计本空,依他如幻的道次第。前面辛一是说明从一个资粮位到加行位、见道位,就是从凡夫的有所得的心情,来开始修行的内涵。这以下的修道跟究竟道,就是到圣人以后,他是如何修行呢?说明修道跟究竟道的菩萨,是如何来修习止观的。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结前起问,第二个略辨正答。先看问:

如是菩萨已入于地,已得见道,已入唯识,于修道中云何修行?

这个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他经过凡夫的四寻思、四如实智,这个时候已入于地,已经成就了初欢喜地。入欢喜地的时候,他内心当中已经是见到圣道,见到了二空平等的真理,这叫做道,因为这个二空平等的道理,能够趋向涅盘。这个时候在修道当中,他的功德还有很多还没有圆满,他内心当中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法门无量誓愿修,所以他有很多很多的功德还没有圆满,这个时候他应该如何来修行呢?提出这个问。

壬二、略辨正答(分二:癸一先说修道可得转依;癸二后明欲证精勤加行)

癸一、先说修道可得转依(分二:子一显意言境及由方便;子二显经长时方得转依)

子一、显意言境及由方便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先说修道可得转依,第二个后明欲证精勤加行。先说明修道的转依,,这当中分两段:第一个显意言境及由方便,第二个显经长时方得转依。先说明他内心的状态,跟他所采取的方法,再说明修行时间。先看显意言境,这个意言境是说这个菩萨内心是什么样的意境?他这个意境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方便产生的?看论文:

于如所说安立十地摄一切经皆现前中,由缘总法出世,后得止观智故;

这个菩萨在见道位以后,他怎么修呢?他的修行内涵,正如佛陀在大乘经典当中所说的十地法门,《华严经》讲十地就讲得很清楚,十地菩萨每一个都有他相应的修行法门。这以下作一个简单的总相说明。十地菩萨的内心是什么相貌呢?摄一切经皆现前中,就是十地菩萨的一念心,他不管攀缘什么法界。

比如说他念阿弥陀佛也好、持〈大悲咒〉也好,他每一个法门都能够摄持一切的义理,使令这个义理都能够清楚的现前,在一念心当中,能够转大法轮,这是不可思议的意境。他能够摄一切经皆现前中,他不管是修什么法门,都能够摄持所有大乘的经义,使令它现前。他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由缘总法出世,后得止观智故,其实他一方面观察一切法的总相,所谓的空性体性,一方面攀缘一切法差别的假观,他也是修空观、假观而成就的。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两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但是为什么凡夫修空观、假观的时候,障碍重重;圣人修空观、假观的时候,是摄一切经皆现前中?因为我们凡夫修空观、假观的时候,内心有很多的情感在障碍我们,所以空、假二观的智慧不能够在内心很自在的开展出来,就是有烦恼障。我们在凡夫的时候,修了很多很多的善根,拜佛、诵经、持咒,但是这个善根的力量都不明显。

为什么呢?都被烦恼抵消掉了。这个烦恼的干扰太厉害,就是这个心动得太厉害。动得太厉害,你就很难把这个东西种下去。所以菩萨他诵《华严经》,他的读本跟我们是一样的,就是如是我闻……,他也是诵《华严经》,但是他诵《华严经》的时候,他能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只要读诵一个偈颂,就能够总摄佛陀一切的法门现前。

在《华严经》,佛陀讲一个譬喻说:凡夫修习佛法的善根,就像一艘船刚开始要离开痛苦的此岸,离开的时候很困难,你看这个船要离开港口很困难,它努力的往外面跑,但是地心引力又把它吸回来,就是烦恼它不同意你修行。你所有戒定慧的修行,烦恼没有一个同意,所以我们修行人,经常陷入矛盾当中。在家居士他不会矛盾?因为他就是随顺烦恼,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旦你要修行,你的心就有两种功能:一个是趋向于戒定慧的,一个是要你随顺烦恼,你内心当中,这两个状态不断的在冲击,真妄交攻。

就好象这个船要离开港口的时候,这个马达是要船往外面跑,地心引力却是往里面吸的。但是当这艘船一旦离开港口,到了大海的时候,马达可以关掉,船自然的一日千里,所以菩萨的修行非常轻松。所以有时候我们讲成佛是三大阿僧祇劫,一听就很可怕。

其实蕅益大师说:成佛之道最可怕的是三界生死这一段。就是你要离开港口这一段是最困难的,这艘船只要一离开港口,后面没有地心引力的干扰,它是一日千里。所以《华严经》上说:初地的菩萨,他一念之间跟佛法的相应,超过他以前在凡夫位的时候,资粮、加行、通达修一大阿僧祇劫所有的功德,比不上初地菩萨一念的相应。二地的菩萨一念的相应,就超过所有初地菩萨所有的功德,就是说他内心当中没有障碍。

所以为什么我们在凡夫的时候,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说:虽然阿弥陀佛的净土是三根普被,也摄受凡夫、也摄受法身菩萨,但是真正受益的是生死凡夫,因为三界这一关最难跳出去,这一关跳出去了,其实你的成佛之道后面是一帆风顺,那个是自然的。你整天吃饭、整天睡觉,善根就是不断的增长,因为他没有负面的阻力,没有烦恼的阻力。所以这个地方说:初地菩萨,他任运的修习空、假二观,就能够在一念心当中,摄一切经皆现前中,无量无边的法门,他修习布施、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有的功德都具足,那是一个不思议境。

子二、显经长时方得转依

经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数修习故,而得转依。

你看这个不可思议的功力,都还要经过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长时间的修行,才能够去转变他根本的生命相貌。什么叫转依?从本论来说有

两个转依:第一个是转烦恼障得大涅盘,成就断果;第二个是转所知障成大菩提,成就智果。

这叫转依,两种转依果,这个都是要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的修行。

癸二、后明欲证精勤加行

为欲证得三种佛身,精勤修行。

为什么要这样用功呢?因为菩萨要成就三身:法身、报身跟应化身。法身、报身偏重在自受用,应化身是他受用。因为小乘的学者,他只追求偏空涅盘,他不追求三身;但是菩萨为了成就三身的缘故,所以必须要长时间的修行,这是他的目的。到这个地方,是把大乘止观,从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的凡位修行,乃至于修道位的这种圣位的修行都讲过了。

戊三、现观差别(分二:己一问;己二答)

己一、问

这个地方是作一个比较。现观就是真实智慧的现前。真实智慧当中,有小乘的智慧跟大乘的智慧,这个地方作一个差别、比较。

声闻现观、菩萨现观,有何差别?

小乘的学者,他观一切法空,入一种无所得的状态;大乘的菩萨,也观一切法空,内心也安住在无所得。同样是无所得,大小乘有什么差别?提出这个问。

己二、答(分二:庚一总标数;庚二别列释)

庚一、总标数

答当中:第一个总标,第二个别释。先看总标:

谓菩萨现观与声闻异,由十一种差别应知。

大乘的空观跟小乘的空观,这当中有十一种差别。当然大小乘是有交集的,大乘的空观跟小乘的空观都是无所得,这个是相同的;但是在相同当中,有十一种不相同的地方,这是菩萨应该了知的,叫差别应知,菩萨应该要知道这当中的差别,你才能够简别。

庚二、别列释

我们先看这十一种差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