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从璟从崇文殿出来,已是明月当头。之前父子俩相谈甚欢,不觉时晚,李嗣源惯常性留他吃饭,同桌的还有淑妃曹氏。如今李嗣源贵为九五至尊,李从璟也独自开府建衙,虽不在同一屋檐下,毕竟骨肉相连,家人情愫未因位尊而消减,不说如何难得,李从璟却倍加珍惜。
“土地兼并……”李从璟不由得闭目呢喃。
“不敢当不敢当,要说群臣楷模,该是殿下才是。”冯道忙诚惶诚恐作揖。
冯道自然明白。因为明白,他稍显尴尬。
冯道躬身大礼,等李从璟先行。
“天色已晚,冯大人这才方下值?”李从璟走上前打招呼。
这却不能怪他。面对世事巨变,不同人有不同反应,冯道的应对之举,就是踏实本职之余,圆滑处事。身在乱世,许多事身不由己,冯道成为历史上的冯道,自有其必然。但这个转变却也有个过程,李从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他原有的转变轨迹。
冯道方才所言,要真正处理好李嗣源交代的流民之事,首先,便是要注意地方官吏与朝廷大员的关系。当今天下节度使本就权重,一旦与朝廷大员关系密切,自然尾大不掉,难以处理,甚至成为王朝大患。流民之事,若是涉及到这些官员,处理起来难度自然超乎想象。
从荣,说的是李从璟之弟李从荣。
冯道点点头,未作评说,继续问道:“敢问殿下,滑、濮十数万流民从何而来?”
天下流民,源源不绝,除因天灾兵祸,还有什么根本性的原因?为何冯道如此看重这个原因,以至于说出处理好这个问题,在太平时节,天下便不复有流民,天下更可国泰民安这样有重量的话?
百姓失去土地,要么依附地主,要么沦为流民。
李从璟出宫门时,碰见冯道。
李从璟稍作寻思,道:“地方官吏与朝廷大员相互勾结,互为屏障!”
冯道正襟危坐,“殿下聪颖过人,此番前去处理区区流民之事,自然手到擒来,本勿用下官置喙。今既殿下问起,下官便忝为殿下说两件事。”
自负才学者,唯恐其才不得用、其志不能展,如今他们一家坐拥天下而父子齐心,李从璟可以尽用其才、尽展其志,甚至仿佛有什么在推着他前行,此间畅快,实在是无法与外人言说。
“见过秦王殿下。”冯道这才看见李从璟,连忙躬身而拜,听闻李从璟的话,笑着回答道:“将至年底,免不得事情多些,而今国政方经大乱而定,各方颇有杂事,朝政、地方政务都亟待安定,中枢人手不太够,新补缺的官员对政事尚不甚熟悉,因而……”自顾自呵呵笑起来,似是不好意思,又似是自谦。
李从璟微笑道:“冯大人为国操劳却甘之如饴,实为众臣楷模。”
月明星稀,夜风习习,街旁屋檐鳞次,近处侍卫肃立。
在原本历史上,李嗣源与郭威齐名,声望为后人所重:“能力行乎王化,政皆中道,时亦小康,近代已来,亦可宗也”。不过李嗣源虽有声名,却限于内患,未能开疆扩土,他死后继位者无能,致使江山为李从珂所夺,而李从珂又为石敬瑭联合耶律德光所败,最后竟落得个契丹马踏中原、江山易姓的结局,殊为可悲。后世史官在嗟叹之余,评价李嗣源一朝曰:明君可辅,臣子非才——“傥使重诲得房、杜之术,从荣有启、诵之贤,则宗祧未至于危亡,载祀或期于绵远矣。”
坐回马车,李从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索性撩开车帘观街景。
“下官要为殿下所言之事,正在此二者。”冯道肃然道,又问李从璟:“殿下可知,历朝历代以来,朝廷在治理地方时,最患何种情况?朝廷每每处理地方问题乏力时,又是因何种缘由?”
这个原因,归结起来也简单,唯四字耳。
“一为与地方官吏打交道,一为为流民重建家园。”李从璟答道。
回到王府,李从璟走下车驾,戍卫在府门前的孟松柏迎上来,开口便道:“诸位司吏仍在府中等候,殿下此时去见么?”
抬头望月,李从璟心潮渐有起伏。
“愿闻其详。”李从璟恭敬道。
其他王府官吏,五品以下,李从璟能自己做主的,多用幽州故吏;五品以上的,也多为他提名,李嗣源自是无不许可,其中倒也有颇多空缺的。
唐制:亲王府,长吏一人,从四品上;司马一人,从四品下。李从璟以莫离为长吏,王朴为司马,这是要李嗣源任命的。两人都是李从璟左膀右臂,必须得随在左右,参议大事。另外,为军情处往来,李从璟也给桃夭夭安了一个录事参军的官职,权作行走方便之需。
李从璟与冯道一同走下马车,两人在马车旁作揖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