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算现在给他们兵刃,他们也不见得敢拿起来面对唐军。
在兵力不占优势,甚至是劣势的情况下,一日之内攻下坚不可摧的仪坤州防线,最后俘获的敌人数都要赶上总兵力,在这样的战绩面前,任何尊荣和赞美都是不为过的。
李从璟在心头默默想道,“唐末五代却非如此,此时之草原人,受先前汉人千百年之‘教化’与影响,已然颇具文明程度,此时唐人成规模北迁,携带的不仅有汉文化,还有汉文化之下的种种先进技术与制度,契丹因此强盛之后,遂能建立帝国,与中原分庭抗礼。”
“契丹国中有不少唐人,其中不乏成了契丹军士的。”莫离注意到李从璟眼神的变化,便低声提醒。
半晌,见李从璟不再说话,莫离诧异道:“这就完了?”
“难道我没说完?”李从璟怔了怔。
莫离肃然点头。
因为草原人学习汉之先进文化,被汉化的程度深了,所以其政权空前强大起来。
秦王说:“唐军威武!”
他们被融合,变成汉人,是因为什么?因为汉文化。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草原政权变强了。
……
卢龙军的将士们却不觉得眼前的场景难以接受,恰恰相反,一场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大胜让人的每个毛孔都振奋无比,在各处打扫战场的将士们兴致高昂,甚至是眉宇轩昂,相互间激烈探讨今日这场战斗时,嘴里蹦出来最多的便是对李从璟的由衷赞美之词。
“在想如何处置契丹国中之唐人,又如何对待契丹国中之草原人。”李从璟收回思绪。
第一部分是契丹军绝对主力,这些人平日放牧,战时出征;第二部分其实不多,因为契丹军出征时,一般只要臣服部落出钱、粮、马匹等物资;第三部分中就有一些唐人了,毕竟契丹国中的州县是契丹安置唐人的主要所在,不过这部分军士也不出征,只守备地方。
由此可见,幽云十六州的割献,对草原到底意味着什么,其相对对汉民族的影响,又有多么大。
仪坤州是耶律倍布置下来防备唐军北上的重镇,兵力多不足为奇,此战契丹军俘虏虽有近两万人,却也不必太担心他们会生出什么乱事来,与卢龙军的士气高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已经丧失了抵抗意志,如今他们不再是狼,而只是一群羊。
一群失去头领且丧失心智的羊,是不必担心的。
原因无非两个。第一是主动的,躲避战争兵灾;其二是被动的,被草原人掳过去。
“及至赵宋之后,情况明显变化,汉文化被草原民族大加吸收,中原政权反而倒是为其所反噬,故而有元、清两朝。五代之前,草原无帝国,而五代之后草原始有辽、金以至元、清,乃因此之故。”
而后,在众将簇拥下,李从璟入城。
这个历程最具代表性的时期,是五胡乱华的时候。
“古往今来,凡帝国内乱,则外族必趁机入侵,内患必然引起外患,此事不可避免。若想外族不侵我大唐,帝国无边疆大患,必须要帝国强盛。国强,则四夷畏惧,外族臣服,甘为驱使;国弱,则臣子作乱,夷狄觊觎,外族入侵。”李从璟道,“此为亘古不变之理。故此,求彼弱,非正途,求我强,方是大道!”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奠定了一支军队的信心。
这一时期,开始有汉人成规模北迁,越过长城居于塞外。
李彦超率领诸将,在主城城门前恭迎李从璟入城,在诸将身后,仪坤州的那些契丹达官显贵,被捆绑着扔了一地,如一群猪羊。
契丹军在对这些人举起屠刀的时候,内心的确是愤怒的,所以这些工匠全都尸首分离倒在血泊中,他们的衣衫是素色的,所以血迹更加触目惊心。
这种交流与融合,有战争方式,也有和平方式。自从汉武帝开创了大举收服草原人的先河,草原人便开始了这个不可逆转的历程。
随行在李从璟身侧的人,无论是莫离、杜千书等幕僚,还是其它近卫,在这般呼喊声中,都不由自主挺起了胸膛,身姿愈发端正英武,几乎将“与有荣焉”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而五胡乱华的最终结果,是五胡最后都被汉人融合,成了汉人。
促进了草原政权的强盛。
李从璟凝视着仪坤州喟然一叹,心中想到:“后世说五十六族皆中华,也说元、清乃中国之朝代,其因在何?不就是因其袭承汉之文化,其人皆被汉化了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看起来亲切和善的年轻人,挥手间,让契丹经营数年,自信满满可以坑杀卢龙军,可以防备唐军北伐的仪坤州防线,变成了一个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