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845章 大唐太子立船台,欲我舰队出东海【2 / 2】

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世间万物,何者叫人推动科技进步,何者叫人改良国家制度?利也!”

“太子在想甚么?”莫离见李从璟望着江面出神,良久不曾言语,不禁开口问道。

李从璟目光如闪电,也如日月,“本宫教令:以王朴为扬州造船大使,总领扬州船台翻整、扩建,并及船只建造诸事!”

“至南朝,江南已能建造两万石的大船,南齐有名的祖冲之,就曾‘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所谓千里船,即车船也,使人以脚踏车轮,推动船舰前行。”

说到这,他不由得加重了语气,“但为何我中华开辟丝绸之路千年,船只远渡重洋数百年,却只是用来通行商货?”

江文蔚等人皆正色抱拳,“臣等候令!”

若非亲眼所见,李从璟很难相信时下的造船厂竟能这般庞大,穿越前他好歹也曾实地看过福州的一些船厂,不是丁点儿见识都没有的,还是被眼前的景象给震得有些发怔。

“本宫教令:以朱元、江文蔚、张易为扬州造船副使,协助王朴统领造船诸事!”

“听闻广州一次就能造船五百艘,其中苍船长达二十丈,能载人六七百,木兰舟更能容纳千人,先前不知其真假,如今看来倒是确有可能。”李从璟边走边看,有些感慨。

李从璟复又转身,面对浩瀚大江,气度变得沧桑而又厚重,“大江不成死水,唯因其奔涌东流,日夜不息也!因其日夜不息,所以江水滔滔,虽千万年过矣,而绵延不绝!人复如是乎?国复如是乎?”

两万石,差不多就是一千吨,这是个很震撼的数字,但李从璟倒也不觉得难以接受,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队中就有两千五百吨级别的大船。以时下的计量而言,就是五万石的大船。

他语调铿锵,又带着浓浓的不平之气,“我一直在想,极富开拓进取精神的汉人唐人,为何最终会走到闭关锁国那一步,难道就因为我们是农耕文明,本性就是小富即安?难道就是因为儒家中庸之道熏陶了我们千年,所以人皆畏首自大?”

李从璟观望着左右在建的船舰,又望向烟波浩瀚的大江,心头涌动着只有一个穿越者才会有的情绪,而这个情绪来自于对西欧那个所谓“地理大发现”,和随之到来的殖民时代的,某种难以释怀的情愫。

李从璟示意朱元继续,他便继续讲解道:“三国时孙吴建造的舰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容军士三千,孙权本人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则更加壮观。孙吴被灭时,仅被晋军俘获的官船就超过五千艘,可见当时孙吴造船之盛。”

江面如此宽广,而大江尽头的海洋无疑更加广阔,海洋之外,那才是真正的天下。李从璟目光悠远,横跨了千年的距离,又似乎抵达了某处彼岸。

“我大唐有天下最先进之文明,我大唐有天下最强大之舰队,我大唐有天下最饱学之才子,我大唐有天下最鼎盛之兵甲,为何开天辟地为世界画地图的,不能是我大唐?!”

“我在想,其实就眼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葱岭以西的地方,大唐即便是打下来,也无法建立稳固的统治。深入内陆,道路太长了,投入的本钱也太多,收获却不一定很大,丝绸之路上行走的唐人,基本都是商贾们,而不是大唐的野心家和将士。王玄策之后,大唐官将几乎不复至中亚。”

李从璟摇了摇头,目露悲愤之意,“自夏以来,中华王朝总是起起伏伏,合久分、分久合,盛复衰、衰复盛,但汉唐之后,中华何曾大盛于天下了?”

吴越水师就不必说了,十年前狼山一败,去岁常州一损,已是长久不能恢复元气;湖南水师在去岁吴国伐楚时,在洞庭湖一带与吴国水师决战,基本被从地图上抹去;而原本在东南一家独大、耀武扬威的吴国水师,现今也好不到哪里去,去岁被江陵水师在洞庭湖烧得太惨,眼下扬州又被大唐得了去,就算不是一蹶不振,也相差不远了。

依照李从璟的意思,大唐将翻整扬州造船厂,兴建扬州水师。

身为唐人,他的确有自豪的资本。

“臣等得令!”

当其时也,天下有四大港口,亦是造船工厂兴盛之地,是为扬州、明州、泉州、广州。东南沿海地区有一条所谓“广州通海夷道”,上连诸港,下通诸海,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叫法。

人马置身其中,的确跟米粒没甚么区别。

王朴乍然闻喝,不禁一震,连忙拱手行礼,“朴在!”

太宗讨伐高句丽时,曾以唐逊为扬州道造船大使,在扬州督造舰船,以供唐军自海陆两道夹击高句丽;代宗大历年间,盐铁转运使刘晏在扬州兴建十个大型造船工厂,仅他任职其间,就建造大小船只共计两千余艘。

说到这,朱元稍稍深吸了口气,李从璟知道,接下来就是时下的造船技术了,只听朱元接着道:“本朝以来,船尾舵、橹、风帆等工艺得到很好使用和改善,榫接钉合的联接工艺、斜穿铁钉的平接工艺、海船建造水密隔舱的工艺,都使得船只品质大加提高。”

李从璟听罢有些微微汗颜,都说汉朝时国威如天,由此可见一斑。依照这时候的计量,这一石约莫就是一百斤,一千石的大船,就是十万斤,五十万石的军粮,就是……懒得算了。若是按照秦时的计量,那更恐怖,一石差不多就是两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