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齐泰和黄子澄正在商议回到南京如何处理方孝孺。
“恶心,太恶心了!”
“整天抱着周礼之乎者也,蹿腾陛下改官名、改地名。做些无用功。”
“最后居然连殉国都不敢?”
“还磕头求饶!”
“奶奶的,回去先把他活剐了。”
齐泰劝阻道。
“黄兄,你怎么能如此残忍嗜杀?”
“把他绑了,送给朱棣就行。”
黄子澄微微一笑,抱拳行礼。
“齐兄,高见。”
————
某大学图书馆
管理员、湖南吐槽王、最强北漂、武装讨薪第一人在方孝孺的《深虑论》上写下评语:“他自己的命运怎么样?他自己的命运都虑不到,还谈什么深虑?”
————
【更扯淡的还有另外一位,卓敬。】
【卓敬:洪武二十一年榜眼及第,官至户部右侍郎,曾经还在宗人府任职。】
【铁杆反燕派!】
【文人对他的记录更是扯淡:
一没募兵,二没守城,三没殉国。
和方孝孺一样躲在家里。
朱棣破城派人抓了他,他突然有勇气了、铁骨铮铮,直接大骂朱棣。
朱棣虽然很生气,但是爱惜他的才华。只是将他关押,并且还派人去和他讲管仲、魏征的故事,希望他迷途知返。
卓敬继续大骂:大不了一死而已,先帝并没有过错,你居然起兵造反,谋朝篡位,来啊,杀了我,我迫不及待想要追随先帝而去。
朱棣还是不愿意杀他,想收为己用。
而这时一个人在朱棣耳边煽风点火,这个人就是在文人笔下会分身之术,本体在北平、分身在南京的姚广孝。
姚广孝以前和卓敬有仇,又羡慕嫉妒恨卓敬的才华。怕他投降朱棣之后抢了自己在朱棣心中的位置。
便对朱棣说道:卓敬这个人太强了,当初建文帝要是听他的,我们早就死了。这样的人得不到就必须毁掉。
朱棣觉得对,就把卓敬杀了还诛灭三族。】
【后来修史的人可能只关注了方孝孺,把卓敬忘了,他们把方孝孺的改了,没改卓敬的。所以导致这个故事一眼假,因为姚广孝此时在北平。】
【并且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朱棣列出的奸臣名单被抓了的,每个都是才高八斗、智勇双全,仿佛建文帝只要听他们的话,朱棣早就完了。】
【但《立斋闲录》是如何表现他们聪明的呢?】
【闻北平兵迫近,与太常卿黄子澄、吏部尚书张紞、兵部尚书齐泰、户部侍郎郭任、刑部尚书侯泰、礼部侍郎黄观、翰林院侍讲方孝孺、左副都御史练子宁、大理寺卿胡闰、左拾遗戴德彝、宗人经历宋征、户科给事中韩永等奏:“请急设法防御,不然祸且不测。”】
【是的,《立斋闲录》就用这样一句需要防御来证明他们的聪明才智!】
【如果这样就算聪明,那其他人是有多蠢?】
【并且朱棣比李世民还李世民,个个都要劝降一番,然后被他们大骂一顿,然后气急攻心,对他们诛三族→诛九族→诛十族。】
【他们写的这些故事真的很像某些段子,比如:有人去问田间老百姓,你说皇帝过的什么日子?
老农说:皇帝肯定是用金锄头挖地吧。
又问农妇:皇后过得什么日子?
农妇说:皇后烙饼时候肯定要多放两勺盐和白糖。】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会心一笑,拉着马皇后的手说道。
“妹子,咱不瞒你说。”
“咱当初想的和这差不多,想着皇帝肯定顿顿有米饭吃,吃一碗丢一碗。”
————
【朱棣刚刚破城,忙不完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哪来那么多时间挨个劝降?
即便劝降也是找几个对自己有用的人劝降一下而已。
不管是谁,都挨个劝降?
这不是太宗遗风,这是有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