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乱石穿空惊涛裂【1 / 2】

莲静竹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康熙瞧着福贵人娇憨的样子便故意逗她:“明明是朕的生日,你送礼本该诚心诚意,却一心给自己要免罪金牌,真是取巧耍滑。皇后,朕便把乌兰交给你,朕虽得了如意,你却没得,朕令你对她严格管教,不必姑息。”

皇后抿着嘴乐着,微微点头:“臣妾领旨!”

康熙等人起身,重新落座。

鄂布尔却笑了:“皇上,这如意可是有来头的。这还是当年我额娘,也就是皇上您的姑母,咱们固伦淑惠长公主出嫁时,太皇太后备下的嫁妆。当年我额娘就是捧着这柄玉如意,从京城一路到了蒙古,如今,这柄如意又传回来了。”

孝庄看着鄂布尔,心情十分欢悦,很少喜形于色的她竟然笑意连连:“真想不到,上一次见你,还是孩子,就知道吵着要果子吃,现在竟长成了这副模样,虎背熊腰的,倒真像个巴图鲁的样子!”

皇上原本是开玩笑,却不料正落了达尔罕王的圈套,此时才知道他在这里等着自己,今儿这一出,无非是想为科沁博尔济吉特氏多争些油水。想到此,皇上略微不快,也不言语。

慈宁宫中,早已热闹非凡。

福贵人灿烂笑容浮在脸上:“皇上只说喜欢不喜欢,不必问哪里来的?”

康熙点头,两人携手同行。

鄂布尔唇边浮起一丝笑容。

锦珍点了点头:“那这支如意又怎么会到福贵人手里?”

康熙心中十分感慨,这对于赫舍里来说是多么不容易,虽然佟妃是自己的生母,可是她毕竟已经不在了。而仁宪皇太后则是位分正之又正的母后,是皇后的婆婆,如今皇后能撇开仁宪皇太后与太皇太后,率先来拜祭皇上生母,这其中的心意康熙怎能不知。

赫舍里微微一笑:“这原是做媳妇的本分,慈和皇太后是皇上生母,是大清国的皇太后,理应受到敬仰与尊重,特别是在今天,皇上的万寿节,想来更是皇太后生平最重要的日子,咱们应该来看看额娘!”

福贵人听了立即上前行了礼:“皇上金口玉言,今儿当着众人可是说明白了,以后若真是乌兰不小心哪里做错了,您也不能责罚于我!”

说罢,更是恭敬异常地俯身叩拜。

孝庄从康熙手中接过那柄如意,轻抚着上面雕纹,眼中渐渐湿润,看着苏麻说:“你瞧,是阿图,果真是阿图的。这还是当年阿图嫁人的时候,我让你拿了我压箱底的好料子找人做的,这一晃三十年过去了,阿图的儿子、孙女都这么大了。苏麻,你说,阿图把这柄如意带回来,是什么意思呢?”

福贵人已经嘟起嘴,似乎要恼。

众人若有所思。

众人不解。

鄂布尔顺着康熙的目光注视着东珠,突然“咦”了一声。

达尔罕王和塔笑了笑:“姑姑,我想淑惠长公主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乌兰这丫头性子野又娇纵,怕她在宫里闯祸,所以这才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送给皇上,希望皇上看在亲姑姑的面上,对乌兰好些。”

皇后赫舍里虽然有孕在身,却依然坚持亲力亲为,操持着规模宏大的寿宴,打点各种往来应酬与封赏,一切事务做得井井有条,这实在让康熙有些感动。

康熙会意,立即接语:“昭妃说得不错,舅舅和表兄是误会了,乌兰性子活泼最是伶俐,朕十分喜欢,就不劳舅舅费事,再选什么淑女了。”

康熙摆了摆手:“在皇玛嬷这里,大家不必拘着,要拜寿送贺礼,等会子到了乾清宫大宴再说。现在,只是至亲间的家宴,不必拘礼。”

达尔罕王和塔虽然面上带着笑,但是话却说得有些沉重。

苏麻喇姑接过玉如意,还未开口,眼泪已经垂了下来。

正殿里堆红摆绿,装饰得喜庆富贵。

孝庄摆了摆手:“都说了自在些,快坐吧!”

福贵人一身鲜亮的蒙古袍蹿到了皇上面前,手里捧着一柄玉如意:“皇上,这是乌兰送皇上的贺礼。”

皇后此话一说,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对视。

仁宪皇太后面上笑意更浓:“皇后的意思是?”

锦珍这才明白,虽然一直都知道博尔济吉特乌兰身份贵重,却没想到她的身份尊贵到如此境地,不仅仅背负着蒙古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还居然有爱新觉罗的血缘。若论起来,她既是太皇太后的重外孙女,又是太皇太后的侄女。

赫舍里赶紧掩饰:“臣妾无妨,时辰不早了,臣妾先陪皇上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过会儿王公贝勒们也该入宫领宴了,臣妾还得前去打点照看。”

众人望着。

太皇太后手捻佛珠不发一语,仁宪太后和善地笑着,只把目光投向皇上。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是那道疤痕依旧十分清晰。

众人立即起身请安:“皇上万岁万万岁,恭贺皇上圣寿安康!”

达尔罕王和塔笑了笑,看着皇上:“看来乌兰这样,也很难帮衬皇上,皇上嫌弃也是正当。臣这次来的时候,受科尔沁王公所托,若皇上对乌兰不满意,臣等就再为皇上另选几位名门淑女。”

康熙亲自上前将赫舍里扶起:“你有心了。”

康熙微微一笑:“好个稀罕的物件,你这又是从哪里搜罗来的?”

康熙上前,给孝庄行礼。

鄂布尔出人意料地甩开福贵人,沉了脸:“瞧你的样子,哪里像做皇妃的样子,怪不得到现在还只是个贵人。”

康熙不是不明白,早先东珠就提醒过他,对乌兰他也并不讨厌,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被人胁迫做出决定的感觉。于是,他装着没听明白,没接语。

康熙却越发隆重,赫舍里命人赶紧拿来拜垫,康熙郑重跪在孝庄面前:“皇阿玛和额娘去得早,孙儿能有今日,都赖皇玛嬷悉心调|教,百般呵护,今儿是孙儿的生辰,孙儿更要感念太皇太后的抚育教诲之恩!”

康熙七年三月十八,是康熙帝十六岁的圣寿节,由于是少帝亲政之后的第一个圣寿节,格外隆重。蒙古四十九旗旗主和朝鲜等藩属国都派来使节入京朝贺。拉着贺礼浩浩荡荡进城的队伍在三月上旬连绵不绝,使得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喜气的氛围中。

孝庄笑了:“哀家真是老了,人也越来越迟钝了,快,都起来吧!只盼着你们都好好的,哀家不用你们跪。”

仁妃锦珍有些搞不清状况,微微拉了东珠的手。

仁宪皇太后便接过话茬儿:“皇后不必自责,你怀着皇嗣操持这么大的场面,原本就很是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