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四章 惊闻【2 / 2】

莲静竹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的,曾经在立储之事上自己也有过犹豫,立了高炽,会不会像大哥朱标一样,不得善终,而瞻基和高煦是不是又会重蹈自己与允文的那场靖难之变?

朱瞻基知道,皇祖口中的“青雀”便是叔王汉王朱高煦的小名,因其初生时,左肩头上就有一块青色的胎记,形如雀状,所以便由此得了这个小名。

张昶几步走到朱瞻基身旁耳语几句,朱瞻基面色不由微微有异。咸宁在边上看的莫名奇妙,立即出声相询,“有何要事,张大人也说来与本宫听听。”

朱瞻基神色淡定,站起身,郑重地跪在朱棣面前:“基儿也为叔王求情!”

“皇爷爷!”是的,这一次称呼的是皇爷爷。

而瞻基与一味崇尚儒学的允文也大不相同,上书房的师傅们都说了,他小小年纪已然开悟,明道之心永存,自己该放心了。

第二道:便是斥责汉王多有不法行为,削减王府护卫,徙封乐安,并立即离京就藩。

今日之事,已听舅父讲了个大概。叔王恃功自傲,对于父王这个太子之位,一直心存觊觎,屡屡刺上,终让圣上失望。封国云南,让他远离京城,而他先是称病迟迟不肯启程,又在府内私造兵器、训练士卒,事败之后,皇祖召他前来问话,他不仅直言不讳,更出语顶撞,口称:“我有何罪?非要远远的将我贬到那样一个充满湿沼之气的蛮荒之地?储君不明,当然可以取而代之!”

朱瞻基话虽不多,但贵在精辟。他此语的意思是:虽然天下人和满朝文武都认为,如今皇权之争的形式,像极了洪武末年。开国太祖朱元璋,放着文治武功、韬略胆识过人的燕王朱棣不用,而是立嫡立长,立了皇太子朱标为储,可是朱标多病,英年早逝。那时朝堂上下对于燕王的呼声又渐高涨,然而朱元璋仍旧把希望放在自小便带在身边耳提面命的皇太孙朱允文的身上,面对众多正值壮年又身负功勋的皇子不选,而是将皇位传给了朱允文。

底座不采用椅腿,椅撑,而是一个宽约六尺深三尺多的“须弥座”。通体髹上黄金,那样的富丽堂皇又气势威严。

若微笑而不语,目光紧盯着朱瞻基,眼神儿中透着鼓励与意味不明的暗示。朱瞻基稍稍一怔,随即恍然,给她做了一个放心的眼神儿,便从侍卫手中接过坐骑,飞身上马,一路之上策马狂奔。

“哦?”朱棣目光深邃,似笑非笑。

“说的好!”朱瞻基还在思忖,刚刚的话是不是太过激了,这时朱棣一掌重重地击在龙案之上,连连赞道。

这时候身穿龙袍高高在上的他,不是天子,不是所谓的九五之尊,只是一个伤心的老人。

天下人都不明白,朱棣为何要一意孤行,重蹈覆辙呢。

这是龙椅呀,朱瞻基当下便怔住了。

秦淮河上一条画舫之上,丝竹悠悠,声声悦耳。面对面相坐的两人面色沉重,心事不宁。其中一人看起来三十多岁,不高大,却也不矮小,长相一般,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那双浓眉下的大眼,看起来有些吓人,好像沉静如一潭死水,然而举杯与对面之人相敬,一饮而尽之后,那怒睁起来的眼睛,灼亮似火,如醒狮般的怒目圆睁,他瞪着对面的人问道:“想不到连二哥都败在他的手里了。老大还真是厉害!自己整天病病歪歪,不显山不露水的,万世不争,博得一个仁孝厚德的美名。却着实是养了一个好儿子呀,只轻瞄淡写的几句话,便把老二和他身后的那伙人就给弹压的死死的!”

“瞻基,皇爷爷想多活几年,替你看着这张龙椅,有朝一日,让你来坐!”朱棣转身看着大殿:“从这里,你可以号令群臣,统驭九州,俯瞰天下,你可愿意?”

而这次,他心中十分明白,是什么打击了高高在上的天子。

“呵呵!”坐在他对面,那个身穿一袭墨色长袍的清瘦老者也笑了,他伸手摸了摸下巴,那上面很光滑,并没有胡须:“三殿下不必如此气馁,事事须得人谋。依老奴看,东宫与汉王这局还未成死局,日后的事情尚不可知。陛下是疼皇太孙,那是没错,可是当初太祖爷对建文帝,那也是捧在手心里疼惜的。可是后来怎么了?殿下别忘记了,现在您可是奉命留守北京的,北京是什么地方?龙腾之处,那北京的宫城、陵寝,多大的规模,日后建成,这督建的天大功勋,汉王也好、太子也罢,谁能比的上?再说了,现在先让他们斗去,日后的事,一切都未成定局!”

朱棣注视着朱瞻基,有意相考:“今日之事,基儿以为该如何处置呢?”

他伸手轻轻抚过朱瞻基的头,不由深深叹息道:“青雀,太让朕失望了!”

朱瞻基想起小时候,他是由皇祖母徐皇后亲手带大的,自小便被朱棣捧在手心之上,而永乐五年,皇祖母崩世,整个皇宫内久久迷散着挥之不去的悲伤。那时候,自己蹒跚着步子,找遍了乾清宫、交泰殿,都不见他的踪影。最后他悄悄来到这儿,奉天殿,平日里皇爷爷上朝听政,接受百官朝拜的地方,那时候的情景与今日一样,一眼望去,看到的就是这个孤独的背影,那时候,他才发现,英武逼人的皇爷爷有了几分老态。

咸宁看的更加奇了,正要开口再问,若微则在她身后悄悄拉了拉她的衣袖,“公主殿下,既然张大人与殿下有要事要办,我们还是暂且回避吧。”

朱棣听到这一声急唤,缓缓转过头,冲朱瞻基招了招手:“基儿,过来,到皇爷爷身边来!”

心中渐明,于是开口说道:“皇爷爷,叔王勇猛过人、英武睿智,又曾经在靖难之中屡立奇功,基儿幼时总喜欢缠着叔王舞刀弄棒,那时我们叔侄之间是何等的亲密?今日这事实在非大家之本愿。国家大事,储君之位,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立能,皇爷爷自有明见。叔王不能悦服也是常理之中。只是这许多年来,父王虽宅心仁厚一味相让,也总是难解他心中之怨。”

郑王听了连连点头,他再次举杯相邀:“高燧一切都仰仗仲父了,从小,大哥病弱,母后偏疼于他,而父皇又喜欢把二哥带在身边,而本王真真是那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只有仲父,是真心的待高燧,小心呵护、处处提点,正像本王的亲人一样!”

索性把心一横,直言道:“王叔虽然似皇祖,但必竟不是皇祖。天下大事自然是可一也不可再二,或许在事态上也许可以侥幸重蹈覆辙,但力挽狂局的帝王霸业,不能光靠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