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2章 果然,这探险就是个技术活啊【2 / 2】

A飘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月红虽然答应一同探险,但心中仍旧担忧女儿安危。在通道之中,他不久便迷迷糊糊看到女儿的身影。而实际上,因为那个名叫宁小尘的少年的出现,二月红的女儿正在慢慢好转。看着眼前的幻象,他心知这一定是镜子作祟,便将手电筒的光束向后抛开,只依托那微弱的光线,稳住心神,保持清醒,很快便找到了与那个宁小尘所在相似的山洞。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凭借着之前的规律,越过一个又一个既相似又不同的山洞,终于在一个新的山洞中留下了标记。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正身处这无尽的通道与山洞之中,无法找到出路,于是停下脚步,开始找寻脱身的方法。

张启山醒来后,看到山洞中的通道,本能地按照原路返回。当他经过另一条通道时,发现墙壁上有一点湿润的地方。他停下来,用随身携带的洛阳铲挖开那块湿润的墙壁,随即发现墙壁后的通道。

张启山在通道中走了没多长时间,就感觉到脚下似乎踩到了什么,而此时,旁边墙壁上的镜片突然发射出来。

他本能地往后退,但是并没有完全躲过镜片,被镜片划出了几道伤痕,然后才逃出了那条通道。

回到先前的通道后,张启山感到身体有些异常。

在摸到脖颈处的毛发时,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他意识到自己再一次被宁小尘之前的毛发入侵了。

幸运的是,张启山拥有强大的意志力,他立刻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毫不犹豫地割掉了长在脖颈后的毛发。

忍受着剧痛,张启山继续前行,最终在新的洞穴中遇到了从对面洞口出来的二月红。

“二爷!”

“佛爷!”

两人打了招呼后,张启山终于忍受不住身上的剧痛,顺着墙壁倒了下来。

“佛爷,你怎么了?”

二月红赶紧跑过去看,发现张启山身上布满了镜片造成的伤痕。

“佛爷,你身上怎么受了这么多伤?”

他扶起张启山,看到他脖颈后面被切开的血肉,脸色顿时紧张起来。

“你是不是又被那诡异的病毒入侵了?”

张启山皱着眉头回答道:“刚才我找到了一个新的通道,挖开后就触发了里面的机关,被镜片划伤,然后我脖子后面就又开始长毛发了。”

二月红听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幸好佛爷你果断,否则等病毒再深入,想清除就麻烦了。”

“你找到出去的通道了吗?”

张启山作为九门之首,两次被诡异病毒入侵,显然不想再这个问题上纠缠,于是问道。

二月红听后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我们一定是触发了机关,每个洞穴里都有64条通道,而这些通道又都通向新的洞穴,如果找不到规律,我们根本出不去。”

“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这里应该就是我祖先被困了27天的地方,看来我们想出去,不是那么容易。”

二月红在洞穴中踱步了一会儿,突然抬头看着张启山说:“对了,佛爷,我听陈玉楼大哥说过,尘哥会十六字阴阳风水密术?”

张启山听后一愣,然后点了点头:“如果是陈玉楼大哥说的,应该错不了。但是我们现在被困在这地底迷宫里,根本见不到尘哥。”

二月红从怀里掏出他祖先留下的墓地图纸,一边看一边说:“根据我祖先留下的这张图纸,我应该能找到出去的路。”

他的话还没说完,张启山就打断了他:“我们不能就这么离开,我一定要弄清楚这墓里到底有什么东西。”

二月红听罢,便收拾好图纸,旋即向张启山投去询问的目光:“佛爷,您的心思我已了然,但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先与他们团聚,再商讨寻找墓室入口的策略。”

“乾象天,坤象地,震动雷,巽象风。”

“兑则西为泽,离则南为火,坎则北为水,震则东为雷。”

“六十四卦的奥秘果真令人费解,但据卦象所示,张启山与二月红似乎已陷入困境,我们应先设法与他们汇合。”

宁小尘在地穴中施展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的天星风水术,推算出通往墓室的道路,随后眉头一皱,又为张启山与二月红卜了一卦。

接着,他的话语未落,便已步入东南的通道。

他行了两百步,听到了张启山与二月红的谈话声。

“佛爷,二爷,是否遭遇了难题?”

宁小尘从通道中跳出,注视着二人。

“尘爷,我们正想要唤您,没想到您就这么出现了。”

二月红与张启山瞥见宁小尘走来,脸上露出几丝喜悦。

“佛爷似乎有所不适,无大碍吧?”

宁小尘注意到张启山的伤口,关切地询问。

“我的伤势无妨,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墓室,尘爷您能否顺利找到我们,是否已经有所发现?”

张启山强忍伤痛,开口问道。

“我已找到了进入墓室的方法,但佛爷您的伤势”

宁小尘察觉到张启山的眉宇间流露出的痛楚,便知他在硬撑。

“不过是皮外伤,不足为患,找到墓室才是当务之急。”

张启山再次开口道。

“佛爷您说得在理,但我入通道不久便断了钢丝,八爷他们现在必然十分担忧我们的安危,我们不妨先出去与他们会合,再作计议。”

宁小尘沉思片刻,终于作出决定。

尽管张启山急于揭开古墓之秘,但听宁小尘如此说,也只能点头同意。

于是,在宁小尘的引领下,三人一同步入通道。

古墓的入口处。

“尘爷、佛爷、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