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14章 从此杜诗是杜诗【1 / 2】

宅小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欢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分别才是人生的常态。

三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征程,于是分了三个方向,各奔东西。

临别前,李白赠予了杜甫一首诗——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脱口而出的一句别离,竟成经典,由此,也可见三人相处时是何等地志气相投,是何等地其乐融融,又是何等地惺惺相惜。

三十五岁的杜甫,再次独身返回长安,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千古一帝’李隆基,此时已经沉迷于修道,不再勤政,大唐的气数,也和杜甫的命运一样,在急转直下。

李林甫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权相生涯,也亲手把大唐帝国送入了衰败的深渊。

天宝六年,朝廷召开科举考试,而这一届科举,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竟然没有一个人被录取。

按理说,唐玄宗此时还存有雄心壮志,想要以科举取士网络天下英才,为朝廷所用,李林甫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操作呢?

这既不符合唐玄宗本人的意愿,同时也得罪了天下那么多的读书人。

但此时的李林甫,先后斗倒了张九龄、贺知章、李邕等人,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生怕这时有人跳出来,给皇帝进谏‘谗言’,坏了自己的大业。

于是他在面对唐玄宗的问询时,只用了四个字,就完美地把自己这种荒唐操作给搪塞了过去,还从此更加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和欢心。

哪四个字呢?——

野无遗贤!

意思是,在玄宗皇帝您的英明统治下,朝廷早已经把天底下最优秀的人才,都已经搜集到中枢里来了,一个都不曾遗漏在民间,这不正是皇帝您德泽天下,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的证明吗?

此等马屁,换做任何一个英明的君王,都会嗤之以鼻,但偏偏李隆基却信了。

或许,对他来说,完成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迹,才是天底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吧?

而这件事情最为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杜甫。

没有功名,就不能当官,没有官职,就领不了俸禄。

杜甫也是心情落寞,忍不住找好朋友吐槽,于是给自己的好友韦济写信诉苦。

无奈杜甫的诗写得有点过于出众,以至于这封私下吐槽诉苦的信,可能影响力稍稍大了些,于是让李林甫彻底忌恨上了这个颇有才华的年轻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后杜甫也得到不少贵人的提拔,帮他在玄宗皇帝面前说话,也都被李林甫从中作梗,最终不了了之。

即便是出身名门的杜甫,在失去了至亲的救济后,也在这一天天的坐吃山空行为之中,变得日渐窘迫起来。

那年头的长安,居住成本可一点不低,即便是朝廷的官员,也有不少勤勤恳恳几十年都买不起一套房子,以至于要住到郊区,每天起早摸黑骑着马驴去赶早朝上班的公务员。

杜甫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学他的朋友李白高适那样,去贩卖自己的才学和诗文。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转眼间,杜甫就已经四十岁了,十年长安的漂泊困苦,或许正是为之前十年的放荡齐赵间还债吧?

这再次提醒了我们,特别是收听本期节目的小朋友和学生们,明天的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你自己,千万不要浪费了最宝贵的年华。

但尽管在长安的十年,过得并不如意,但这里毕竟是长安,是天下的中枢,五湖四海发生的一切,都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这里汇集,被人们在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

杜甫在此见证了边疆将士们为了玄宗皇帝的盛世伟业,发起的一场又一场对外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