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02章 抵达宣府【1 / 1】

盲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仅如此,朝中的文武百官,还委托衍圣公转达口信给崇祯皇帝。

请他务必管束好那位年少无知,且任性妄为的长平公主,切勿再任由她干预朝廷政务。

这一口信无疑是对朱媺娖的指责和限制,也让崇祯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朱媺娖看过这封家书后,随即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她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的幼稚无知。

深知此番变故背后,一定隐藏着朝廷各党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

而自己的父皇必须谨慎应对,以确保大明国朝堂的稳定和地方的安宁。

朱媺娖坐在返回上海的马车中,眉头紧锁,目光透过车窗,望向远方。

回想起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想要为大明王朝带来变革,想要让这个国家走向富强。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她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是如此渺小,在北京朝廷这台庞大的政治机器面前,她的理想仿佛就是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

如今的局面,让她感到无比的困惑和迷茫。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不知道自己还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看来要想挽救这个即将朽木的大明帝国,单单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从体制内完成改变的。

也许只有当马超的人民军,成为了明国特权阶层所恐惧的巨兽,或者是李自成入北京颁布“追赃助饷”,又或者是满清南下后的“十杀令”,才能彻底消灭那些特权守旧派的反抗意志。

朱媺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挣扎。她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不能就这样屈服于命运。她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寻找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马超也在保安州附近地区,成功收拢到了四千三百多名人民军士兵。

这些英勇无畏的士兵们,都在这场战事中,被折磨的身体疲惫不堪。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沧桑。

在经过十多日的短暂休整后,马超就被担架抬着向宣府城进发,以便得到充分的物资补给。

人民军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走去。虽然身体疲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在此次战役中,人民军斩获颇丰,共计搜集到一千四百多颗建奴兵的头颅。

至于这些头颅的主人,究竟属于蒙古兵、八旗兵还是汉军,就已经无从考察了。

人民军要用这些真建奴人头,去宣府城换取大明朝廷的奖赏,估计可得赏银四万两以上。

这笔赏银对于人民军来说,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对全体将士们英勇作战的认可和肯定。

皇家陆军在临行之前,按照马超提出的请求,留下了一批人民军急需的武器、弹药以及各类物资。

一同留下的,还有一张来自中华总商会的详细账目清单。上面详细记录了,这批物资的总价值为五万两白银。

而此次对人民军的救援行动,共耗费了佣金五十万两白银之巨。

经过仔细核算,扣去用于犒赏人民军配合皇家陆军作战所得费用,以及人民军支付的四十五万两白银后,双方之间互不亏欠,所有账目都已结清。

然而,对于马超和他的人民军来说,这场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结束。

他们深知,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们坚信,只要人民军能在马超的指挥下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在不久的未来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努力奋斗。

而朱媺娖和马超,也将在历史的洪流中,继续书写专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

马超无聊的躺在马车内,心中仔细盘算着此次战事的开销。他认为支付给中华总商会五十五万两白银,对自己来说还是很合算的。

毕竟,人民军不但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辽东建奴,还保下了四千多名士兵的性命。这在他看来,这就是无价的胜利成果。

而如果没有中华总商会的仗义出手,此战中人民军必然会损失殆尽,而自己的脑袋也肯定会被多尔衮带回沈阳。

目前他还有白银六十六万两,其中包括南线人民军在作战中的缴获。这笔财富在他的心中,就如同希望的火种,照亮了人民军未来的道路。

这些银子完全够人民军在宣府采买物资,以及人民军到达神木县后的建设开支。

然而,对于人民军士兵的伤亡抚恤,战功犒赏,武器制造,招兵买马等等,大约还需要五十万两白银,亏空达到了二十多万两。

可这是他对部下的责任,也是对人民军未来的投资,即使亏空再大,他也要想办法补齐。

袁崇焕与曹文诏率领着两千骑兵,一路护送着人民军抵达了宣府城外。

然而,当他们抵达宣府城门口时,却发现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热情等待,更别说什么热烈的欢迎仪式了。

相反,在进城之前,他们却遭遇了严密的盘问和搜查。守城的士兵们目光警惕,语气严厉。仿佛这支到来的队伍不是功臣,而是形迹可疑的叛军。

最终,只有袁崇焕和马超两人,被允许各自带着五名亲信侍卫进入城内。

当他们被引到总兵府门前时,方才见到等候在此的总兵张全昌、监军太监韩赞周、都司龚化龙,以及守备李汝清等人。

他们看向马超和袁崇焕的眼神各异,但总体上都透露出一种冷漠和疏离。

袁崇焕本就是深谙世事之人,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眼见对方似乎并无主动寒暄之意,他心中不禁暗自揣测,或许对方已将自己视为落魄之辈,不再看重。

他毕竟久居官场经验老道,明白官员之间的处世之道,脸上并未露出丝毫的不悦神情,反而还带上了一丝温和的微笑。

他毫不犹豫的走上前,向众人抱拳道:“韩公公,许久未见,您依旧容光焕发,精神矍铄啊!”

他的声音温和而恭敬,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给人一种老友相逢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