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92章御书房【1 / 1】

小巴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深夜时分,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静谧的黑暗之中,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点缀其间。

御书房内,烛光摇曳,皇帝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阅读着奏折。蔡公公则静静地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皇帝。

突然,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向蔡公公,缓缓说道:“蔡公公啊!这些年你一直尽心尽力地伺候着太上皇和朕,真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少年了!”

蔡公公连忙跪地行礼,恭恭敬敬地回答道:“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分内之事。能侍奉太上皇和陛下,是老奴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皇帝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你觉得朕的九个儿子怎么样呢?”

蔡公公听后,心中一惊,但还是镇定地回答道:“陛下,老奴实在不敢妄加评论诸位皇子。他们各自都有非凡的才能和优点,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啊!”

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调侃地说:“哈哈,蔡公公啊,你这个老太监还真是会说话。不过你说得倒也是事实,朕的九个儿子确实各有所长。”

蔡公公急忙低下头,谦虚地表示不敢当。他知道皇帝喜欢开一些玩笑,但作为奴才,他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这时,蔡公公看着皇帝,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时间已经不早了,您是否需要休息一下?”

皇帝揉了揉太阳穴,叹了口气说:“唉,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哪有时间休息啊!不过既然已经这么晚了,就先让门外等候的大臣们进来吧。”

蔡公公连忙应道:“遵命,陛下。”说完,他便起身倒退着走出了房间。走到门口时,他轻轻打开房门,向外面等待的八位大臣低声传达了皇帝的旨意:“诸位大人,陛下请你们进去觐见。”

八位大臣听后,纷纷整理衣冠,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御书房。他们深知此次觐见的重要性,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严肃而紧张的表情。

这八个人分别是当朝两位宰相,宰相分管六部!

当朝大司马,负责军事管理,调兵遣将!

当朝太傅,主要是当今皇帝的老师!

大司空,尚书令,禁军统帅,三司使!

(这些官职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瞎编的,各位看个乐呵)

几人进入御书房之后,便纷纷跪倒在地上,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见状,微微摆手,示意众人起身,并说道:“诸位爱卿,快快请起。蔡公公,快给这八位大臣赐座吧。”蔡公公听后,立刻带着一群小太监忙碌起来,为大臣们安排座位。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皇帝目光扫向众人,语气严肃地说:“各位爱卿,这么晚还将你们召来,实在是事出有因。今晚主要有三件事情要与诸位商议。首先便是北方战事的问题。此前曾有几位官员建议朕派遣一位皇子前往前线督军,但此事让朕颇为头痛。不知各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呢?”

当朝太傅,也是太师,率先开口道:“陛下,老臣认为派皇子前往督军并非良策。如今北方战事紧张,局势凶险异常,皇子前去督军恐有性命之忧啊!”

一旁的大司马闻言,立即反驳道:“陛下,您的子民不也面临着生命危险吗?他们同样需要有人去督战啊!”

皇帝摆了摆手,打断两人的争论,转而询问两旁的丞相:“两位爱卿,你们对此事又有何高见呢?”

两位宰相对视一眼后,齐声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是派遣哪位殿下前往北方督战,陛下都会感到不安。依老臣之见……不如将这次狩猎的最后一名作为惩罚,令其前往北方督战!”

皇帝听后叹了口气,缓缓地说:“此事……唉……”他似乎有些犹豫和纠结。

这时,大司马插话道:“陛下,老臣认为,北方地区可能会派遣使者前来,等我们接见使者后再做决定也不迟啊!”

皇帝点点头,表示同意:“也罢也罢!”

皇帝接着又问:“九位皇子现在都在京城,明天的狩猎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奖品呢?!”

皇帝紧接着又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太子之位仍然悬而未决……我觉得近期应该确立太子之位了!”

其中一名宰相听到这话,急忙说道:“陛下,您万寿无疆……”

皇帝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太子之位的设立,是为了让太子能够更早地学习管理国家的策略,如果有任何不妥之处,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纠正!”

皇帝说话时,眼神冷漠地从八位大臣的脸上缓缓扫过,仿佛要将他们看穿一般。而这些大臣们则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神情。

其中,大司马的神色显得有些无常,让人难以捉摸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其他七位大臣,则在皇帝冰冷的目光下,纷纷低下了头,不敢与皇帝对视,生怕被皇帝看出心中所想。

皇帝看着眼前低头不语的众臣,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起来,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依你们之见,哪位皇子有能力继承皇位呢?”

听到这话,几位大臣顿时紧张得汗流浃背,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他们知道,此时答错一句话,就可能导致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于是,大家纷纷沉默不语,谁也不愿做出回答。

就在这时,太傅终于忍不住站出来,恭敬地对皇帝说道:“陛下,请恕微臣直言,立储之事乃国之大事,应慎重考虑。微臣认为此事应由陛下您亲自决断,我们身为臣子,实在不敢妄加议论。”说完,太傅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自己的敬畏之情。

皇帝听后,微微点了点头,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他深知太傅所言之意,只是想表达自己对皇权的尊重和忠诚。于是,他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此事暂且不提。朕自会仔细斟酌,选出最适合继承大统之人。”

听到皇帝这番话,几位大臣如释重负,纷纷向皇帝行礼道谢。接着,有人提议道:“陛下,如今您的寿辰将至,微臣建议应该大肆庆祝,以彰显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一旁的大司马却皱起眉头,反驳道:“此举欠妥。前线战事正酣,若在此刻大张旗鼓地举办庆典,恐怕会令前线将士心寒啊。”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带着一股不可动摇的气势。

尚书令此时开口道“大司马大人我看还是没有弄明白!此次寿辰是建朝第一个百年!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稳定军心!”

大司马还想说什么,但是皇帝摆摆手道“我看一切安排在使臣到来之后吧!反正还有一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