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48章 里尔多之死【1 / 1】

晚霞中的笛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要在两天内除掉一名特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行动队每次出手需要事先收集情报、做风险评估、、制定计划、执行人员演练熟悉行动节点,一切顺利的话最短也需要一周时间。两天时间甚至不够将情报收集完整。

鉴于此,里尔多想出一个方法,既然来不及收集情报针对目标行为轨迹制定计划,就让因扎吉主动现身进入伏击圈!他安排副队长拉尔森找到潜伏在亚松森的一名间谍,这名间谍名叫巴夫曼负责向因扎吉传递巴拉圭医疗方面的情报。拉尔森按照对方所说的紧急联系方式给因扎吉留言,告诉他第二天晚上八点在巴拉圭河布林卡大桥旁的人行涵洞旁见面,有紧急情报需要面谈。然后巴夫曼被带回特别行动队的临时驻地看护起来,等到时间再去接头地点。

布林卡大桥旁的人行涵洞只有进、出两个口,一旦封死出入口就等于瓮中捉鳖。这个涵洞人流并不大,涵洞内灯光也很昏暗,除了一些酒鬼和衣着暴露的应召女郎外只有寻欢客喜欢来这里。里尔多将三名队员一组安排在进出口两端,只要确定因扎吉进入涵洞后立刻封锁路口,两端同时向中间包抄,里尔多接到的指令是无需审讯直接击毙。

负责接头的巴夫曼手中有一枚发射器做成纽扣状,一旦确认因扎吉身份他就按动纽扣然后将假情报交给对方尽快撤离以保证安全。此时对方即使察觉不对也没办法离开。里尔多作为行动的指挥者就在涵洞上方的大桥上,与队员只隔着一层穹顶,方便指挥。

锄奸行动起初进行的非常顺利,晚上七点三十分,比雷尔和冈波斯,拉尔森装作车辆抛锚停在了涵洞出口不远处的公路边缘,这里距离涵洞出口只有二十米远,一旦接到信号十几秒钟他们就能堵出口,埃尔西姆、布里、巴萨雷卡则伪装成流浪汉在距离涵洞入口十几米远的河边聊天。奥雷格雷开着一辆破旧的汽车停在三百米外负责接应。

距离接头时间还剩五分钟时,巴夫曼走入涵洞,涵洞两端的特工们开始密切关注进出涵洞的人员。

距离接头时间还剩四分钟,没有发现嫌疑人进入涵洞。巴夫曼依靠在涵洞墙壁上紧张的查看涵洞两端进出的人流。

距离接头时间还剩二分钟,依旧没有发现嫌疑人进入涵洞。

里尔多听着小队成员的汇报脸色越来越难看,难道因扎吉已经识破了这是个骗局?

当时钟指向8点5分时,依旧没有见到因扎吉的影子,涵洞内巴夫曼也没发出信号。

“我们的计划可能失败了。”里尔多虽然不愿承认但还是理智的终止了行动,因为怕巴夫曼携带通讯器暴露身份,所以他只能安排人进入涵洞去通知他。冈波斯主动请缨进入涵洞。

片刻后通讯器中传来冈波斯低沉而急促的声音:“巴夫曼死了!”

“你说什么?”虽然里尔多已经清楚听到冈波斯的汇报但他还是要求对方重复一遍。

“巴夫曼被人近距离刺中心脏,一刀致命,没有任何挣扎搏斗痕迹。死后被靠墙摆放成醉酒模样,身边还放着一瓶喝了一半的朗姆酒。”冈波斯这次描述的稍稍详细一些。

“巴夫曼从进入涵洞到冈波斯进入涵洞只在其中停留十分钟,对方杀了人肯定走不远!”里尔多一边说一边取出望远镜观察涵洞出口方向,突然他在通讯器中说道:“我看到他了,身穿蓝色风衣,正在向我这个方向走来!行动小组立刻赶来支援!”

涵洞在大桥下方,想要上到桥面需要从出口方向出去然后转向上一座楼梯即可。随着里尔多的一声令下,六名行动队成员快步冲向楼梯。

与此同时,里尔多的声音一直在通讯器中响起:“他好像发现我了!他还有其他武器!”紧接着传来急促的呼吸声和呵斥声以及搏斗时遭受重击的闷哼!

砰!砰!

枪声在猝不及防之下响起,此时距离楼梯最近的拉尔森和比雷尔已经从走到楼梯顶端,他们的头刚刚越过桥面就看到桥面上里尔多正在和另外一个身穿藏蓝色风衣的人扭打在一起,就在拉尔森和比雷尔冲上桥面的时候准备协助里尔多制服对手时,两个扭打在一起的人撞向桥栏杆然后一同摔了下去!

“救人!”比雷尔跑向出事地点准备跳水救人,拉尔森一把拉住他然后指了指桥下湍急的水流,比雷尔向下看去,只见水面上已没有任何里尔多的踪影,黑色的河水如同一只怪兽瞬间就吞没了他。

“没机会了,这里水流速太快,没人能泅渡到岸边,我们可以去下游找一找。”拉尔森对比雷尔说道,此时余下几人也已经上了桥,对于拉尔森的提议都表示赞同。冈波斯取出证物袋将地上遗落的一柄手枪捡起装了进去,然后他们驱车赶往巴拉圭河下游寻找流速平缓的地带。然而经过一夜的搜寻他们一无所获。

“这么说你们并没有打捞到里尔多的尸体,也没有看到因扎吉的脸?”塔玛尔觉得这件事有些草率,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基本判定方法,mi6在没有找到里尔多尸体前就宣布他死亡的消息多少有些不负责任。

“这里不是我们的主场,打捞行动不能大张旗鼓的开展所以里尔多死亡这个结论是按照无行为痕迹标准在十天后才公布的。至于因扎吉,现场遗留的手枪上提取到的指纹经过比对后证明是因扎吉的,而且里尔多在通讯频道已经喊出了他的名字,应该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