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69章 大都过客【1 / 2】

鸿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石中在时空长河中观想元朝历史时事,见到了前史时段从未见过的局面。

这个强大的元帝国,由少数民族统治华夏全国,那异于往昔岁月的皇朝鼎盛与衰落,如电影一般,映射在时空长河。

所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人无为,则无不治。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

当然,这世界上所有的历史进程,战争手段,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的途径。虽祸及世人,却是达到了统治者那雄心勃勃的目的。

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蒙古将领阿术,率领蒙古铁骑围攻襄阳。

襄阳城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乃是南宋的门户,一旦失守,南宋便无险可守。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华夏历史上,宋元两个封建王朝更迭期间的一次关键战争。

宋将吕文焕初时实施反包围战,后张贵和张顺援助襄阳,多场激战之后襄阳最终在公元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陷落。

这场战役的胜利,为蒙元统一华夏地域,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起,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经过吕文焕之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整场战役历时近六年之久。

在襄阳之战时,南宋军队巧妙的应用了地形优势,成功的阻止了蒙古军的投石兵器猛烈攻击。

然而蒙古人那时候,已经是面向世界的一支军队,他们找来个阿拉伯人兵器专家,改进了投石兵器的攻击距离和准确率,顺利的攻下了樊城。

樊城陷落,襄阳城孤立无援,公元1273年,咸淳九年,为避免元军报复性屠城的悲剧发生,吕文焕力竭降元,襄阳城失陷,宣告南宋皇朝的结束。

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受儒家文化熏陶教育多年,自认是个儒雅涵养的蒙古人,他提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将蒙古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于史上标注了大元朝的正式建立。

忽必烈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不仅体现了其对汉文化的推崇,也使得蒙古帝国从一马背上的民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文明发展阶段。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信任儒家,重用汉臣,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汉蒙之间的民族矛盾,使蒙元政体基本稳固下来。

那年,元朝疆域扩展辽阔,横跨欧亚大陆,版图边塞遥远难及,商业贸易繁荣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富强帝国之一。

公元1271年,马可波罗(marco polo,约1254年-1324年,意大利着名旅行家、商人、探险家,出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与其父和叔叔从威尼斯出发,历经数年,终于公元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

他在元帝国居住了约十七年之久,期间几乎是遍游了大元帝国各地。

公元1291年,马可波罗从福建泉州乘船回国。回国之后,他的游记《马可·波罗行纪》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对欧洲人后来的生活以及他们了解东方,开辟新航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元至正年间,元顺帝支持脱脱发动政变,驱逐权相伯颜,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史称“至正新政”。

新政废除了伯颜旧政。昭雪冤狱、恢复科举制度等措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元朝的积弊问题。

元相脱脱他是元朝末期的宰相,大名鼎鼎之人。其出生于公元1314年,乃蒙古族蔑里乞氏,字大用。

脱脱的父亲马札儿台,曾任元朝中书右丞相,因此脱脱活活是一个官后代,出身显赫。

在元顺帝时期,脱脱历任御史中丞、虎贲军都指挥使等职,后迁至中书右丞相,成为元朝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