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43章 安史之乱17【1 / 2】

猫猫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始皇嬴政满意的点点头:这才是一个皇帝正常的想法嘛!

这个李隆基最基本的防备心都没有了,是对自己的判断太有自信了吗?

做皇帝的不应该都是疑心病晚期患者吗?怎么这个李隆基这么不走寻常路!

这竟然还是李唐那种夺权政变频繁发生的朝代的皇帝?是忘记了自己当初夺权的艰辛了吗?

【这虽然是李隆基第一次见安禄山,但是张九龄却不是第一次见,张九龄断言:““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只可惜,李隆基不仅没有听从张九龄的建议,还因为李林甫的谗言而免了张九龄知政事的职位。】

【张九龄担任宰相期间,唐朝经过了前三宰相的励精图治,已经处于极盛,但是在这繁华的景象下,也潜藏着各种危机。】

【张九龄针对当时大唐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多项策略。】

【在政治上,张九龄提出用“王道”替代“霸道”,反对穷兵黩武的战争,主张保民爱民;经济上大力扶持农桑以提高社会经济,轻徭薄赋,轻省刑罚。】

【张九龄看人极准,所以他任命的官吏都是德才兼备之人,很多有才之士都经由张九龄之手进入朝堂。】

【李隆基即位后,立了自己的次子李瑛作为太子,而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仗着李隆基的宠爱,想要废黜李瑛的太子之位,扶持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上位。】

【朝中不少官员都因为武惠妃的得宠而渐渐偏向寿王,张九龄对此事却是嗤之以鼻,怎么都不肯接受武惠妃的拉拢。】

【张九龄敢于直谏,经常劝谏唐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张九龄的施政手段在当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缓和了社会矛盾,对大唐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开元初年一直到开元二十四年,经过了四位贤相的不懈努力和李隆基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大唐走上了巅峰。】

【这个时候的大唐,歌舞升平,一片繁荣,就连粮食的价格也都降到了历史新低,最贵最好的米也不过二十文钱就能买一斗!】

【百姓们安居乐业,文化也在蓬勃发展,强大的大唐迎来了众多国家的朝见。】

【诗人们都在争相作诗赞美繁盛的大唐。】

【王维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朝阳照耀着大唐金碧辉煌的宫殿,百官和来自各国的使臣们拜见大唐的皇帝!】

【杜甫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开元年间,家家户户都有余粮。】

【除了这些诗句之外,当时大唐还有一件事也是其他朝代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大唐也是要收税的,开元年间的税收比较低,每到年关的时候,官员们就要去清点各地收上来的粮食,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毕竟还能趁此机会捞点外快什么的。】

【但是官员们却都很不耐烦,甚至粮仓周围住的人家也很烦清点粮食,因为这是一件繁杂又扰人的事务!】

【可想而知开元年间大唐的富庶。】

【开元年间渐渐走向了尾声,原本励精图治,胸怀大志的帝王也渐渐地开始衰败。】

【李隆基看到在自己的治理下,大唐繁荣昌盛,达到了唐朝的顶峰,开始骄傲自满起来了。】

【或者说,是渐渐开始暴露本性了。】

{来了来了!李隆基带着他的安史之乱走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