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贵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像朱标这么大的熊孩子,心里多少是有点儿叛逆的,即便是他亲爹朱重八那个老登也只不过是能管得住他,而不是让他心服口服。
尤其朱标还是当朝太子,整个大明朝除了马皇后和朱重八以外就属他江湖地位最高,身份最为尊贵,这家伙要是真要耍驴,像宋濂之类的大臣也未必能管得住他。
只不过是朱标这家伙确实聪明,一直以来表现出的都是温文尔雅,十分符合宋濂等文武大臣当中“明君圣主”的标准。
实际上,这是个知道“夷三族”的狠人,牵连无数的洪武四大案他亲手经办过三个,最后一个没经办不是因为他心善,而是因为他当时已经噶了。
所以,杨大知县对待朱标的态度就是当朋友相处,而不是倚仗穿越者见多识广的一面去对朱标进行说教,毕竟十四岁左右的熊孩子们最吃这一套。
惜命嘛,不寒碜。
至于朱老二和朱老三这两个熊孩子……这俩家伙刚刚来到宁阳县的第二天就开始放飞自我,每天不是跑到各社各闾看百姓盖房子耕地,就是跑到城南去看苦力们修路,又或者是跑到各个工坊去问东问西。
万幸的是,因为他们的小爹朱标同学就在宁阳县,所以在历史和网络小说中都臭名昭著的朱老二和朱老三并没有表现出顽劣不堪的一面,接人待物方面表现的也颇有“君子之风”。
杨大知县有时候甚至感觉这样儿也不错。
县衙里的各种公务都有吴彦虎、陈墨和吕鹏三个牛马帮着处理,自己只要盯紧了结果,审核好中间的过程就行,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什么事情都得亲力亲为。
闲下来的时候就跟朱标天南海北的闲扯一通,没事儿再给朱标灌点儿读某者和意某林里面各种乱七八糟的鸡汤。
偶尔再带着朱家三兄弟去各社各闾的百姓家里和田间地头上走一走,看一看,日子倒也算得上舒坦。
直到西河村王二家的泥坯房彻底拆完并且开始打地基的那天,杨大知县才算是结束这种逍遥舒坦的日子。
杨大知县站在王二家的地基前,朱标站在杨大知县身边,朱老二和朱老三挤在朱标身边,四个人一块儿盯着那些正在打夯的百姓。
“王老二家那么~”
“嗬嘿!”
“打起夯那么~”
“嗬嘿!”
“一夯一夯密密地砸呀~”
“嗬嘿!”
主夯的王五七每唱一句,西河村的青壮们就会向旁边挪动一步,当王五七的号子声落下,青壮们就会喊一声“嗬嘿”响应,当嘴里发出“嗬”的号子声时,青壮们会同时用力拽动手中的绳索,借着错位的巧劲儿把石夯高高抡起,当发出“嘿”的号子声时,青壮们又会把向上抡动石夯的力气转为向下,让石夯重重的砸在地面上。
打夯,就是打地基,表面上来看王五七只负责喊号子,是最轻松的那一个,实际上这些打夯的青壮们都要靠着王五七的号子指挥,下夯的位置、走向以及每一夯的力度,都在随着王五七的号子而变动。
至于地基,则是要先确定好屋子的规模。
一般来说,山东农村的房子大多都是三间坐北朝南的正房,东西通常都在三丈半以内,换算下来大概就是十一米半,南北则通常在一丈八左右,换算下来也就是六米左右。
这三间屋子正中间的会留出来做堂屋,也就是平时一家人吃饭或者招待客人用,东边的屋子一边会让家里的长辈住,西边的则是小一辈的住,因为传统的风水学认为东方代表青龙,属上位,西方代表白虎,属下位。
三间正房的前面是庭院,院子的东边会盖一间厨房,西边会盖一间牛屋,西南角的位置留出来做厕所,厕所和牛棚之间的一小块地会留出来做猪圈。
有没有南厢房则不一定,通常都是根据家里有多少人而决定,人多的话就多盖一间南厢房,人少的话就不盖。
确定好院子的规模及屋子的数量后,就要用石灰洒出线来,然后破土开槽。
所谓的开槽,就是根据院子里的房屋布局,挖出比墙基要宽的地槽,地槽和处于地槽中间的屋地都要夯实。
因为三间正房要住人,东边厨房要做饭,西边的牛屋要住牛,夯实地槽是为了避免房倒屋塌的风险,夯实屋地则是为了让屋地能平整。
如果是土质比较松软的地方,土方工程量相对就要大一些,地槽可能要开到三尺左右,宽度可能比墙体要宽一倍以上。
如果是土地比较结实的地方,土方工程量相对就能少一些,大概一尺左右就行,宽度也只是比墙体略宽一些。
至于那些西河村青壮们用的夯,说白了就是一块十分厚重的圆形石饼子,中间留出一个眼儿来绑绳子,为了防止绳子磨损太快,打夯的时候还要绑上用水洇湿的粗麻绳,麻绳和石之间还要垫上旧鞋底。
打夯是一个十分累人的力气活儿,同样也是一个十分讲究配合、十分讲究技巧的技术活,如果没有多次打夯的经验,不知道怎么配合,几夯下去就能把人累到满身大汗。
朱老二瞧着那些光着膀子打夯的青壮,忍不住对杨大知县说道:“姐夫,你看这百姓们累的,要不然你还是催催徐相那边儿吧,让他多弄点儿色目俘虏过来,让俘虏去打夯。”
朱老三也跟着附和道:“就是,明明有那么多的俘虏,留着还浪费粮食,倒不如都发配来替百姓打夯算了。”
杨大知县没有理会忽然发癫的朱老二和朱老三,反而望着朱标问道:“殿下以为如何?”
被杨大知县这么一问,原本就已经有些迟疑的朱标更是心动不已,试探着说道:“要不,小弟给徐相写封信?”
杨大知县嗯了一声,向着朱标拱了拱手,说道:“那微臣就替宁阳县的百姓谢谢三位殿下,谢三位殿下让他们没有了亲手盖房子的机会,谢三位殿下让他们失去了工坊做工赚钱的机会。”
朱标愣了愣,先是望了望杨大知县,接着又看了看那些正在打夯的百姓,然后一脸懵逼的问道:“姐夫的意思是?”
杨大知县微微叹息一声,说道:“殿下,皇城的宫殿可以让工部去盖,官府的县衙可以让服徭役的百姓去盖,这些都没问题。”
“可是百姓家里的房子,又怎么能借手俘虏去盖?俘虏盖出来的房子和百姓亲自盖起来的房子,住起来能一样么?”
“再者说,俘虏多了,微臣可以保证不用俘虏去工坊做工,只让他们去做修桥铺路、采石挖矿那些有可能要命的重活,可是换做其他地方,有免费的俘虏可以用,又有多少人还愿意花钱雇佣百姓?”
说到这里,杨大知县忽然眼睛一转,说道:“三位殿下要是不信,可以试着多饿一会儿,然后微臣告诉你们怎么做炒,三位殿下亲自做一顿饭出来,保证会比其他人做出来的更香,哪怕是宫里的御厨也比不上。”
朱标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望着杨大知县说道:“姐夫,小弟是不太聪明,可是小弟也不算太傻,小弟也知道人要是饿急了,吃啥都香,跟是否亲手做出来可没一点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