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章 十二阿哥【1 / 1】

淑仪公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继后如懿得知自己的亲弟弟深陷囹圄之时,内心的焦虑与痛苦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让她几乎无法自持。她深知宫廷的冷酷无情,却也顾不得许多,一心只想将弟弟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这份急迫与决心,让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将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作为筹码,以此来逼迫皇帝网开一面。

这一举动,在宫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皇帝闻讯后,心中震惊与愤怒交织。他记忆中的如懿,总是那般温柔端庄,从未有过如此激烈的举动。而今,她竟敢以皇嗣相要挟,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愤怒与失望。然而,愤怒之余,皇帝也不得不考虑到皇嗣的重要性。这未出世的孩子,不仅是他们爱情的结晶,更是皇室血脉的延续,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因此,他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没有立即发作。

而如懿,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未曾料到这一连串的折腾会对腹中的皇嗣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侵蚀。终于,在某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如懿突然感到腹部传来一阵剧痛,紧接着便是连绵不绝的宫缩。宫廷中的太医们闻讯赶来,却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她的痛苦日益加深。

这场难产,让整个宫廷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三天三夜过去,如懿的肚子依旧没有动静,胎儿似乎也在抗拒着这个世界的到来。而与此同时,边疆的小和卓竟然发动了叛乱,让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边境的战事吃紧,急需皇帝调兵遣将前去平叛。然而,后宫之中如懿的安危同样牵动着皇帝的心弦。

更为糟糕的是,钦天监的术士们经过一番推算后,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继后如懿与当前的局势相克,甚至有克夫克子之嫌。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宫廷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不寒而栗。皇帝听闻此言,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在那古老而庄严的紫禁城中,皇权与命运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每一个细微的波动都可能引发朝堂与后宫的滔天巨浪。皇帝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目光深邃而复杂,他不愿意相信那关于如懿的流言——克夫克子,这四个字如同诅咒般在后宫中悄然蔓延,却像锋利的刀刃般割裂了他内心的平静。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帝王开玩笑,它从不因帝王的意志而转移。正当皇帝试图以铁腕手段平息这股无端的风波时,后宫深处,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低低的抽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皇城:舒嫔,那位温婉如水、才情出众的女子,竟然小产了,而且还是个男孩。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皇帝的心瞬间沉入谷底。他紧皱眉头,双眼中闪烁着难以名状的光芒,那是愤怒、是悲痛,也是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他深知,在这个皇权至上的世界里,每一个子嗣的诞生都关乎着帝国的未来,而一个未及见世的皇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陨落了,这无疑是对皇权的一次沉重打击。

更为棘手的是,边疆局势的动荡如同火上浇油,让皇帝的内心更加煎熬。靖国公宇麟,那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如今却因重伤卧床静养,无法再镇守漠北那片广袤而险峻的土地。失去了威名赫赫靖国公宇麟的威慑,那些曾经被铁骑镇压得服服帖帖的部族,开始蠢蠢欲动,仿佛一夜之间,漠北的寒风就带来了反叛的气息。

在那紫禁城的深宫之中,夜色依旧如墨,星河低垂,仿佛连天地都为之静默。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分娩,如同冬日里最漫长的寒夜,终于随着一声细若游丝的啼哭画上了句号。这啼哭,虽微弱,却如同初春的嫩芽,顽强地破土而出,宣告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这个新生命,便是十二阿哥,皇室血脉的延续,承载着无尽期望与命运波折的小王子。

然而,命运似乎对这个小生命并不友善。早产与难产的双重打击,如同冬日里最凌厉的风霜,无情地侵袭着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家伙。他的小脸苍白如雪,双眼紧闭,仿佛还在母体中未曾醒来,而那微弱的哭声,更是细若蚊蚋,令人听得揪心不已。这哭声,像是命运对他的嘲笑,又像是他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御医们迅速围拢过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凝重与不安。他们小心翼翼地检查着孩子,每一次触摸都如同在冰面上行走,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打破这份脆弱的平衡。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与无奈,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孩子未来的命运。

经过一番仔细的诊断,一位年长的御医缓缓站起身,他的声音低沉而沉重,如同秋日里飘落的最后一片枯叶,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哀伤与决绝。“陛下,”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在寂静的寝宫中回荡,“这个孩子,身体病弱,恐怕……活不过三十岁。”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皇帝的耳边炸响。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双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他紧紧握住拳头,仿佛要以此来对抗命运的无常与残酷。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既定的事实。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但他更知道,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为这个孩子寻找一线生机。

继后的脸上早已失去了血色,她的双眼空洞而绝望,仿佛被抽离了所有的灵魂。她紧紧抱着那个脆弱的小生命,仿佛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弥补命运对他的不公。泪水在她的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仿佛连命运都在嘲笑她的无力与悲哀。她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什么,但她愿意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这个孩子,让他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关怀。

整个寝宫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只有那个微弱而断断续续的哭声还在空气中回荡。这哭声,像是孩子的呼唤,又像是命运的叹息。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他知道,他不能倒下,他必须为这个孩子、为整个皇室、为这个国家找到一条出路。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十二阿哥的洗丧之日。这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意味着孩子正式成为皇室的一员。然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所有人都显得格外小心与谨慎。吉祥姥姥更是小心翼翼,根本不敢用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到这个脆弱的小生命。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日子里,命运也没有放过这个孩子。他的哭声依旧微弱而断断续续,仿佛随时都可能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在那紫禁城的深宫之中,夜色虽已深沉,但紫禁城的灯火依旧通明,似乎连这古老的宫殿都在为十二阿哥的诞生而欢庆。然而,在这欢庆的氛围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所有的喜悦与安宁。

十二阿哥的洗三之日,这本该是一个被喜庆与祥和笼罩的日子,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吉祥姥姥,这位经验丰富的老人,正小心翼翼地抱着十二阿哥,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与敬畏,仿佛手中抱着的不仅仅是皇家的血脉,更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轻柔至极,每一次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惊扰到这个刚刚来到世间的小生命。

寝宫内,烛光摇曳,金碧辉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然而,就在这庄严而又神圣的仪式即将结束之际,一个面色匆匆的宦官如同一阵狂风般冲进了寝宫,他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与惊恐,仿佛要将这份不祥的预感传递给每一个人。

“陛下,征南大军失败了!”这句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利剑,狠狠地刺进了皇帝的胸膛,让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的双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了。征南大军,那是他精心布置的棋子,是他对边疆安定的期望与寄托,然而如今却传来失败的噩耗,这怎能不让他痛心疾首,心如刀绞?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疑虑,这些复杂的情绪如同乌云般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继后如懿。这些接二连三的不幸,仿佛都在印证着一个不祥的预感——继后如懿克他。这个念头一旦在脑海中生根发芽,便如同野火燎原般无法遏制,迅速蔓延至他的全身。他开始怀疑,是否真的是如懿的到来,带来了这些不幸与灾难,如同诅咒般缠绕在他的身边。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如同野火燎原,熊熊燃烧,再也无法遏制。皇帝开始回想起如懿入宫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甜蜜与幸福如今都变成了怀疑与猜忌的荆棘,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冷漠与疏离,对如懿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开始疏远如懿,甚至对她产生了厌恶与恐惧,仿佛她真的是一个带来不幸的妖孽。

在这紫禁城的深宫之内,流言蜚语如同秋日里的落叶,随风飘散,却又无处不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关于继后如懿克皇室的流言,更是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刺骨而冰冷,让人心生畏惧。然而,在这股不正之风肆虐之时,皇贵妃馨澜却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了阴霾,照亮了宫廷的每一个角落。

她,皇贵妃馨澜,身着华丽的宫装,面容温婉而坚定,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她深知,流言蜚语虽无形,却能杀人于无形之中,若不加以制止,必将危及宫廷的安宁与秩序。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用她那柔和而坚定的声音,责令内务府不得克扣皇后和十二阿哥的用度。

“后妃在怎么失宠落魄,也是皇帝的女人,也轮不到内务府落井下石。”她的声音如同春日里的细雨,虽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内务府的官员们在她的注视下,纷纷低下了头,脸上露出了羞愧与惶恐的神色。

面对皇帝那深邃而复杂的眼神,皇贵妃馨澜的神色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波澜。她的声音温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如同珍珠般圆润,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皇上,皇后娘娘即便再怎么受您的冷落,她也是中宫皇后,母仪天下,尊贵无比。这份尊贵,并非来自皇上的宠爱,而是来自她身为皇后的身份与职责。因此,轮不到那些做奴才的来作践她。”

她微微一顿,继续说道:“后宫的每一位嫔妃,都是皇上的女人,她们或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到您的宠幸或冷落,但无论如何,她们的身份与地位都是不容置疑的。皇上您可以根据您的意志贬斥她们,冷落她们,但那是您作为君王的权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奴才们就可以趁机落井下石,对皇后娘娘或是其他嫔妃们进行欺压和凌辱。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馨澜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她的态度明确而坚决,仿佛在向皇帝表明,她绝不会容忍后宫中出现任何对皇后或其他嫔妃不敬的行为。她的这番话,不仅是对皇帝的一种提醒,更是对后宫秩序的一种维护。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馨澜的赞许与认可。“你说得对,后宫的秩序不容有失,皇后与其他嫔妃的尊严更不容侵犯。朕会责令内务府严加管教那些奴才,绝不允许他们再有任何不敬之举。”

皇帝听完馨澜的话,神色渐渐缓和下来,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赏与认同。他深深地看了馨澜一眼,仿佛是在重新认识这位一直默默守候在他身边的女子。或许在这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这后宫之中,除了权力的斗争与勾心斗角之外,还有一份难得的真诚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