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我生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永晋二十九年十二月下旬,楚世昭以‘王氏外戚作乱,意欲谋反。’为借口,讨伐王氏。
你深深知道,与你斗法之人,根本就不是楚世煦为首的东宫党,而是支持你那三位兄长的王氏外戚。
三千先登武士,最先在三府军中,出手斩杀的就是那些与王氏有关联的将官,这是为了降低王氏在三府军的影响力。
事情到了这一步,你很清楚,今后的史书对你的评价恐怕是罄竹难书,但是,你却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在风浪涌动的长安之中,做出最为惊险的试探。
到了这个时候,楚世昭也不能心慈手软了,他先是找到了郭谦,告诉他如今的情况。
郭谦出身低微,但他身处的职位关键,又是永晋帝最亲近的人,而对楚世昭而言,最大的好消息,就在于——东宫的楚世煦并没有选择和郭谦深交。
兴兵讨伐王氏的晋王楚世昭告诉郭谦,一旦东宫登基,像武德司指挥使这样重要的位置,他只会留给自己亲近之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郭大人虽然深受先帝的信任,可是又怎么能保证一定能赢得东宫的信任呢?
王氏出身的士族,您也认识,他们会容忍你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坐着吗?
郭谦坐立难安,而楚世昭却只给了他很短的时间考虑,最终郭谦咬了咬牙,命令武德司的兵士协助楚世昭安抚长安之中的秩序。
楚世昭顺势入宫,令人囚禁了如今贵为太后的王从徽。
又前往了三府军,以‘子借父兵’、‘替父报仇’之说,临时节制三府兵马,可事实上三府军最重要的几位将官,早就被先登武士控制,如今的三府军,是由曾任中府军都卫将军的杨方临时调度,随后,楚世昭又将麾下的这些亲近自己的先登武士,暂时接管中低级将官的职务,以此进一步控制三府军。
而身居东宫的楚世煦大为震怒,在东宫召集了不少人,想要和杀入皇城的桓盛应对。
桓盛身为凉州之人,武艺高强,他一箭就射死了楚世煦,楚世昭见状,立刻对外宣称楚世煦是在讨伐王氏的乱军之中失足落水的。
你知道这次政变,不仅是强为不可为之事,同样还是一场一定会担上骂名的自救之举,可现在事已至此,你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楚世仁和楚世虞相继被杀过后,当夜,桓盛又带着一伙人将王氏满门夷灭。
而楚世昭立刻安抚长安之中的其他大臣,想要稳住长安之中的朝堂之心,以便于顺利接管朝堂。
可是许多大臣都和王氏有所关联,他们顾虑楚世昭失去理智,大开杀戒,有的选择出逃长安,有的则是尝试联系三府军,甚至唤来家中的奴仆,给他们武装,以此来和楚世昭对抗。
很快事态影响到了长安城中。
很多朝臣高呼——‘晋王谋反’,而和这些朝臣对峙的兵士又高呼着——‘晋王替父报仇,以清君侧’。
围观的百姓不知真假,看着两边人马的捉对厮杀,但那些朝臣身旁的大多都是常服家奴,反倒是楚世昭这边的人,都是身着制式的官军武装,很多分辨不清情况的百姓,下意识地支持官军,朝着另外一方人围追堵截。
在这一刻,长安的九门,早就被郭谦派出去的武德司兵士控制,而三千先登武士立刻是将那些试图叛乱,甚至已经是处于叛乱的朝臣诛杀。
等到战事休止,再由武德司的兵士来接管长安街道上的治安,避免有些士卒趁火打劫,劫掠百姓。
而楚世昭麾下的先登武士,他们军纪严明,看到士卒趁乱而为的想法,就会加以制止,甚至是出手处置。
由于晋王楚世昭在民间影响力颇深,这一次政变,百姓大多都选择了围观其中的变化。
当天亮的时候,楚世昭脸上满是鲜血地站在皇城的入口,他手持着的长剑,一步一步朝着承天门走去。
楚世昭僭越帝礼,代行先帝君权,替父皇下诏判处昨夜叛乱的朝臣,并且没有经过三司的会审,直接是处死了那些叛乱的大臣。
这一夜,又称——‘承天门夜变’。
桓盛上书,宣称‘东宫与王氏合谋,进献红丸,谋害了先帝,又想要诛杀晋王,而晋王为图自保,这才不得不讨伐祸乱天下的王氏外戚。’
而楚世昭深知以他的功绩,是极难服众的,哪怕现在暂时控制住了长安,这也不意味着江山社稷就在楚世昭的手上了。
第一步惊险完成。
但楚世昭毕竟不是李世民。
也不是朱棣。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前,他所干下来的功绩,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他都是开国皇帝了。
所以他的玄武门之变,说是皇权之争,更像是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对李渊发起的挑战。
和李世民对线的,压根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他们两个,就是李渊手上的傀儡,李世民真正对线的人是李渊。
是功臣李世民和皇帝李渊之间的对抗。
朱棣也是一刀一枪,靖难之役打出来的名望,哪怕是内战,可还是实打实地从北平一路打到了南京。
这两个人在军队之中的声望太高了,就这一点便是现在的楚世昭没法比的。
可即使是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为了掩盖自己得位不正的问题,他都要继续打漠北,打游牧民族来刷名望,来给他的皇帝之位拿出证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