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月光童子刚开始是成就了三昧水,就证得我空,后来入了法性,从水当中入了法性,证得法空。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比较一下。
有一个老和尚在房间参禅,他是住在寺庙的一个闭关地方。这个老和尚闭关的时候,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后来有几天他没有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很奇怪了,派一个侍者去问,欸,您老人家这几天都没下来吃饭?老和尚说,我这段时间功夫相应,天人来送供养给我,所以我就不需要下去吃饭了。这个方丈和尚,当然他是学过教理,明眼人,他说,你心中还是有所住,你的心还是住在三界的因缘。你想想看,天人会给你送供,那表示你的心还是跟他感应。修行的这个老和尚一听到以后,他马上觉醒,继续用功,第二天就乖乖下来吃饭了。后来这个方丈和尚说,恭喜你,你突破了!
这个地方我想值得我们注意。其实月光童子的公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心地法门。我们这一念心是通十法界的,你今天心里面想什么,你的心就跟什么感应。你不断地思惟佛陀,你的心就进入佛陀的功德,就沾染佛陀的气分,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你一天到晚去想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你就很容易跟鬼神感应。你看有些人,他动不动就被鬼神干扰!其实,除了你的业力以外,你要注意你的心。因为你那一念心一动,那就是十法界,往十法界看往哪里跑。所以我们的心要多思惟佛功德,而且我们在人生当中记着一个观念,要尽量思惟光明面,要往好的地方想。你经常想不好的东西,你经常说你会下地狱,你就很容易跟那个感应道交。
曾经有这么一个公案说,有一个人在黑暗当中踩到一只蛤蟆,但是那不是一只蛤蟆,那根本就是一团东西而已,但是他认为他踩上了蛤蟆。他老是觉得他会堕三恶道,结果果然触动他过去的罪业而堕落三恶道。因为你经常思惟黑暗面,你就很容易把你过去的业障带动出来。
所以,我们的心要多多地心与佛合、心与道合。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这一部分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是你要经常作光明想,作功德想。你的心境会决定你的处境,这个地方要注意。你看月光童子不断地思惟水,结果他的色身消失,他就变成水了,他就跟水相应了。然后他不断地思惟真如,到最后连水也消失了,他就跟真如相应了。所以你心中怎么想,你的生命就往那个方向走,一切唯心造。
壬四、琉璃光观风大
【图二】
琉璃光观风大,能观的智也是空假中三观,所观的境是风大。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这琉璃光菩萨,琉璃是一种青色的宝物。因为这个菩萨过去的福德跟智慧的招感,他身上经常放出青色的光明,犹如琉璃内外明澈,所以叫琉璃光。他这个时候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往昔如恒河沙劫的时间,有一尊佛出现于世,这一尊佛叫作无量声。这尊佛为什么叫无量声呢?他因地的时候是观想风大而成就圆通的,所以叫作无量声。这尊佛经常开示诸大菩萨跟弟子们,要好好地去观照本觉妙明之理。本觉指的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真如佛性,就它的体来说的;妙明指的是它的相,这个妙指的是寂静的意思。所以这个真如佛性的相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所以蕅益大师说,本觉妙明是本无动转,开显如如不动之体。就是在生命的变化当中,你要经常观想,在变化当中有一个不变化的本觉妙明存在,而你的心就以这样的一种不生不灭的本觉妙明,在这个地方安住。这是一种空观的智慧。再看假观。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这个“世界”是依报,这个“众生”是正报。在本觉妙明的清净本体当中,为什么会有世界、会有众生产生呢?只就是一种虚妄的无明之风所动转,就是我们一念的无明之风一吹,就产生了世界,产生了众生,产生了业果。“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心一动以后就有尘埃出现了。这个是假观。
无量声佛就开示菩萨,以空观来照了本觉妙明,以假观来照了妄缘——风力的因缘而产生了九法界的世界众生的差别。这是讲到这个古佛的开示。
下面一段讲到琉璃光法王子依教修行的情况。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
前面是无量声如来的开示,这以下是琉璃光法王子的修学过程。我这个时候依教起观,怎么观呢?我们依教起观,菩萨的空观一定要从假入空,一定要有一个假相才能够入空的。这个假相有四种,界、世、身、心。
第一个,他看到整个“界”。这个界指的是空间,整个十法界的空间。这十法界的众生,还有诸佛,都有他安立的空间。这个空间是怎么回事呢?如何安立呢?哦,原来是有风大的执持,才有这个界的安立。
“观世动时”,为什么时间会迁流呢?为什么就有过去、现在、未来,有昨天、今天、明天的差别呢?哦,因为有风力的动转。因为我们心在动,所以就产生了时间的流动;无明风动,就产生了时间的流动。
“观身动止”,我们的身体怎么会有行住坐卧这样的流动呢?也是因为风力的吹动。乃至于我们这一念心,也是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这个也是一种无明的风所推动。
所观的境虽然有界、世、身、心的四种差别,但是它们动态的因缘,只就是一念的无明的妄动所产生的,所以,从能动的因缘来说是等无差别。他知道我们这个身心世界是动态的,你看界会动,世也会动,身也会动,心也会动。世界是依报,身心是正报,那么这个身心世界的动,只就是我们一念无明的妄动带动了这宇宙间的动态。
我当时在修观的时候,就慢慢地觉悟了知,这一切身心世界的流动状态是怎么回事呢?“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这句话是关键!它破妄相,把相状给破掉,就是观察这个相状,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将往哪里而去?
我们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相状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住在相状,那就完了。你住在相状,你就被它所转。你要从相状里面跳出来,看看它的过去,看看它的未来。这个相状来的时候从什么地方来,它去的时候又到哪里去了?乃至于整个十方世界的微尘(微尘指的是依报),还有这些正报的颠倒众生,都是一种因缘和合的虚妄之相而已,因为它的体质都是毕竟空寂的。
如是类推,乃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整个动态,就好像在一个容器当中贮存了种种的蚊蚋(蚊就是蚊子,蚋就是小虫),在一个容器当中啾啾乱鸣(啾啾指的是小虫叫的声音)。这些蚊蚋就是比喻我们众生就在一个小世界当中彼此间互相地争夺名利,产生种种的争执,就在这么一个小的世界当中鼓发狂闹,起惑、造业、受果,辗转地相续下去。
这个地方,琉璃光法王子的观想是观想这个“动”,他看到世界在变化,我们的身心世界也在变化,你看我们昨天跟今天不太一样,今天跟明天也不太一样,那么这个变化是从什么地方而来?为什么会变化呢?他就观进去,最后结论,“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只就是一个因缘的假相,从这个地方悟入我空法空。
不过这个地方的动,我们值得说明一下。他说一个小器当中的蚊蚋啾啾乱鸣,从假观的角度来说,我们凡夫的动还是有两种差别:有一种动是有一定的轨则的,它是往善的地方动;有一种动是没有章法。比方说,你看科学家做实验,他发觉动物在飞行的时候,有些动物的飞行是有章法的,它的动态有章法,有些动物的飞行没有章法。所以他就拿两个玻璃瓶,把瓶底朝光明的地方,开口朝黑暗的地方。两个瓶子,一个瓶子是装蜜蜂,一个瓶子是放苍蝇。蜜蜂的动态,它飞行的动态是完全往光明面走的,它不往黑暗走,因为蜜蜂生来就有组织,它们酿蜜是一个有组织的团队,所以它们在飞行的时候一定是往光明的地方飞过去的。因为瓶底朝光明,最后蜜蜂全部都死掉,因为它飞不出去了,它那个瓶口的地方是朝黑暗。但苍蝇不一样,苍蝇飞行是没有章法的,我们说无头苍蝇到处乱窜,这个地方不行它就往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不行就这个地方,七弄八弄,所有苍蝇全部飞出来。苍蝇飞行是没有章法的。所以这个动,从它的假相来说,有些因缘的动是有一定章法的动,有些动是没有章法的动。但是这种动都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都是众生心在动,一念的无明的心在动,就产生种种的动态。
琉璃光法王子在观察宇宙人生的动态以后,就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们看下一段,他所证悟的功德。
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前面是讲他因地的修学,这个地方讲他果地的功德。
“逢佛未几”,这个佛是指前面教他修学风大的无量声佛。他在无量声佛的座下修学一段时间以后,就证得无生法忍,观察一切法本自无生,只就是一个相妄性真的道理。从无生当中他就心开,破除心中的无明,开显自性的本觉妙明。最后往生到东方不动佛国去了,为法王子,将来必定继承佛位,乃至于后来辗转地事奉十方诸佛。因为他的整个福德智慧的招感,色身放出青色的光明。他的身心世界放出光明而且内外洞彻,没有障碍,这就是他得到琉璃光这个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总结。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主要是观察“风力无依”。风是他的所观境,无依是他所得到的一个觉悟的真理。他是从风的动态,最后看到它的体性是没有实体的。无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风大的流动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它只就是因为众生一念无明的妄动而产生的假相。所以从这样的风的相状而悟入到真如的体性,成就了本觉之菩提真心,成就了大乘的真如三昧,相合于十方诸佛所传的微妙的心体,也就是前面说的本觉妙明。斯为第一。
其实这个风大,这个动态,小乘佛法是很喜欢观动态。小乘的观法最根本的就是无常观,他就是观察生命是变化的。你看他的昨天跟今天不一样,今天跟明天不一样,他就观察这个生命是不断地迁流的。不过小乘的观法是从变化当中悟到了达妄本空。他知道这个五阴身心是动态的,色身是生老病死,内心是生住异灭。从变化当中他证得我空的真如,他就大事已办了。小乘佛法只有对生命的否定,没有肯定,它没有知真本有。
诸位,在这一段你可以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蕅益大师说,大乘佛法的动是双向的思考,它是观察非动而动、动即非动。这句话很重要!大乘佛法在观事情是双向,它是性相同时观察。从它的假相来说,它是非动而动,你不能忽略十法界的动态。你看阿弥陀佛也在动,观世音菩萨也在动,我们众生也在动。但这个动是不一样,循业发现。每一个人的动,佛菩萨是往菩提心的方向动,往六波罗蜜的方向动,我们凡夫是往惑业苦的方向动。对不对?你也不能否定假相的动,所以非动而动,这是观它的假相。但是动即非动,在动当中有一个不动的东西,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我空法空的真如,这个地方就是空观的智慧。
所以,我希望,我们今天修大乘法要训练自己双向思考,要达妄本空,知真本有,非动而动,动即非动。这个就是比较合乎中道。
这个地方是讲到琉璃光观察风大而悟到了中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