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谁人年少不轻狂(下)【2 / 4】

古道刀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继续向马岗岭攀爬而上,想去白云山的唐王洞,虽带了不少饼干、方便面、矿泉水,吃完之后,却因小二腿力还是不支,没翻过马岗山顶,便返回村了。

又过了几天,单自去了白云山,我清晰记得那块“万山之尊”的镌刻石条,横卧在白云山寺的观景台前西南侧约十余米处,并留有云凝的题名。现今去了几次,再也寻不见了,仅见那石亭依旧摇摇欲坠却不曾倒蹋。那一幅千古名对,与那松涛阵阵,桃花夭夭……

站在白云山巅云潮思涌,诸多传说历历在目,但让人愤恨的是日寇炮轰了此处……

17

一捧黄土、满腹乡愁。一寸山河一寸殇,一寸土地一腔血……

敬献沙窝抗日的将士与乡亲!勿忘国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志前行,并深切悼念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南京大屠杀36万死难的同胞。

当年,在日本军队经过增援、补给富金山之后,避免与日本军队再次正面交锋,为了更好地利用地势抗击日军,国民党军队第二集团军司令长官孙连仲命损失惨重的七十一军军长宋希濂率部撤守江淮岭。

1938年9月9日,沙窝阻击战开始征民众携助修筑防御工事。

9月11日沙窝抗战打响。沙窝阻击战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武汉会战信阳与罗山战役的组成部分。日军投入增援部队十三师团沼田支队、十六师团筱原支队,进犯达权店(新店)、沙窝。此时,国民革命军守军孙连仲第三兵团控制商城以南、新县以东、麻城以北以白云山主峰为中心地区,拒敌南下麻城。

其中,77军37、132、179师布防新店一带,田镇南第30军30、31师、44旅布防于马鞍山与白云山岭东小界岭一带,冯安邦第42军27师(师长黄樵松)为预备队,宋希濂第七十一军布防于沙窝至小界岭一线。

1938年9至10月间,中日武汉战役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中国第五战区10万余部队坚守大别山防线,在麻城小界岭一线阻击日军四十余日,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宋希濂、田镇南、冯安邦、池峰城、黄樵松等国军名将率领部队顽抗死守,前赴后继,“一寸山河一片血,万里江山万里营”,终使日军在进入大别山区100多公里的行程中,受阻月余,伤亡2万余人。国军奉命撤离战场时,很多部队也已损兵过半,两万将士尸埋青山峡谷。

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达成抗战共识。在日本军队进攻沙窝白云山防线的同时,熊作芳从延安返回大别山地区,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红安县七里坪留守处副主任和中心县委书记。根据中央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他将留守处改建为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并担任六大队政委。率部挺进到汉口以北、平汉铁路一带打击日本侵略军。

在此期间,熊作芳带领队伍化妆成普通百姓,在沙窝熊河村一带为据点,联系地下工作人员组织当地民众,为71军提供援助后勤补给,并以游击战的模式袭扰与痛击零散日军,为沙窝抗日战争留下了辉煌的历史记忆。

刀襟沾血去,战魄撼魂深。残月枯霜袭,冰寒瑟体沉。

1938年9月9日,孙连仲获悉日军十六师团增援富金山,命部队开始撤守沙窝白云山为中心的小界岭一带,并迅速组织当地壮年民众携助修筑防守工事。据老人们回忆,所有大门门板、农用锄头与铁锹都被征集用于工事修筑。

9月11日清晨,日军10、13、16师团越过富金山防线,10师团直奔新店,77军奋勇痛击;16师团迅速占领白雀园、余集、打儿窝一带,直逼沙窝阴山关与高山寨;敌军13师团同时对马鞍山守军发起强攻。

十六师团藤江惠辅命筱田支队为先锋,在阴山关与71军所属东北军牟中珩率领的114师的一个团交上火,由于阴山关地势为丘陵,相对平坦,装备较差的东北军与日军激战两小时后,伤亡惨重,迅速辙至高山寨,在熊河后山岭烽燧台上,布防富金山战役缴获日军两枚迫击炮的支援下,又抵抗了三个多小时,因炮弹数量太少,杀伤威胁力不强,后辙至熊河马岗岭熊河小寨,清点人数时伤亡大半。

在交战期间,当地民众在熊作芳等组织下,冒着枪林弹雨,为一一四师提供后勤补给,据“抗日妇救会”成员李氏老人后来叙述,战斗非常惨烈,帮忙护理抬送伤员的民众都排成了队伍。?

日军占领高山寨之后,迅速组织了迫击炮阵地,打击向马岗山岭撤离的中国军队。可惜了汉潢古道上的熊河古城,后汉王朝留下的古建筑与明清时两次迁徙修建的徽派建筑毁灭贻尽,熊河塆村口那高大阔气的精雕门楣楼,也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下。只存活了几颗古树与古代遗留的石器,熊河塆后山烽燧台上不知多少次修建的哨楼也夷为平地,只剩下夯土所筑的地基尚存。

高山寨失守后,日军疯狂屠杀当地没有来得及撤离的民众与伤员。据如今尚在的老人回忆,村中有妇女抱着半岁的孩子与民众、伤员还没有来得及逃离,躲在密林之中,日军搜索不到用乱枪扫射,吓哭了孩子,妇人为了保护大家,用手捂住了孩子的嘴巴。到日军远离时,孩子早已经闭气身亡。

高山寨失守之后,日军十六师团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马鞍山、杨公寨,一路由熊河直攻白云山北马岗山岭制高点。日军在沙窝战役首次迅速占领高山寨后,在中国军队的奋勇顽强抵抗之下,在熊河实施了村史上的第一次日军入侵大屠杀。

据如今近百岁老人熊太生等老人的描述,熊河民众八爷在与日军浴血战斗中也同时被机枪绞杀。鲜血第一次染红了白露河(古称淠水,现属熊河流域),夕阳西下,鲜红的河水更加殷红一片。

我们铭记南京大屠杀,更深刻记忆着日军在白露河畔泯灭人性的屠杀!那一幅惨烈的记忆,老人回忆时竟然肢体发抖,肝肠寸断,黯然神伤,良久沉默不语。

在后来的46天时间内,鲜血无数次染红了熊河河水。远去了尘封的苦难,荒凉了汉潢古道,在这秀美的熊河河畔,这是一份永远无法忘却的家仇国恨,也是烙在历史上的一份永远无法言谕的痛殇……

18

巍巍连绵千里的大别山,跨越江淮之间。风景奇特、秀美、险峻、幽深。素有“江南之北国、北国之江南”的雅称。而在豫楚皖相交横亘的白云山,则是常年云雾缭绕,白云飘飘,素有“万山之尊”的美称。

横亘豫楚的白云山,海拨高约903米,西南接黄毛尖、四尖山、余北山至南岭,山脚延续至东及白露河上游,东扼守着山脚下的白露河畔现今的沙窝镇,而河对岸则是千年阴山关隘,控制着中原地区与皖楚的交通咽喉。它与商城县以东的六安市遥相呼应,倚观于江淮平原。北山马岗山岭的西岭下则是雄关土门,在宋以前则控制着中原与南方的商贸税赋,为新中国成立之前汉潢古道上的商品贸易通道。向西南可观鸿福寨,遥探江汉川陕之地。而靠南偏西则是南北朝的临界点、江淮分水岭木陵关,向南直通荆楚之地。而正北可直视高山寨,在其寨上俯览中原。

据曾坐镇武昌府的太爷讲述,白云山始建于南北朝,原名垂山,至唐朝李世民攻长江而避难于此,后拟旨重建。扩建以后,唐朝王梵志清修于此处。

《光山县志》康熙版载“唐王梵清修于此”其实属编辑或印刻时失误,应是“唐王梵志清修于此”!当年爷爷虽言是太爷所述,但我查询阅读了大量史料,而整个唐王朝、以及后唐皆无唐王梵此人。而且白云山上的唐王洞,据民间传说为李世民的避乱之处。

王梵志重惩恶劝善,文章诗句讥讽世态人情,开创了以俗理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作品历代被朝庭禁止,于公元八百年后流入日本和民间手抄本而流传至今。宋代范成大曾把王梵志的诗其中两首合成一句千古名联——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有部电视剧《将夜》剧情中,一名和尚与宁缺对阵时,对白中说出了这幅名对,而此电视剧以唐朝为背景所描述的一段故事,此对的引用是极不符合逻辑的,可见剧情作者其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缺失。

明朝时,李自成因白云山一带战事受挫,后血洗附近居民,白云寺也因此遭到殃及荒废,至清朝时重新修善,由寺院改为白云观,为道家栖息礼拜之地。据爷爷去朝拜时回忆,当时观顶为铝制琉璃瓦,阳光照射下,金光返射,十分壮观,谓之“白云金鼎”。

白云山四季风景独秀——城内夏时芳菲尽,山桃春后怒巅开。痴寻云凝无询处,知约偕邀景寺来。

初夏之时,白云山旺春之景才跚跚而来,登临俯观唯见漫山花开,清凉秀美,山谷飞霞。而深秋之清爽,漫山染尽,红叶翻飞,在霞光映衬之下,更是娇媚动人,如少女静立天河边梳妆,又如画中朝曦初现,俯瞰着连绵的秋色群山之中,好似抒写着诗人那种——百丈悬瀑、激情澎湃的思潮。

最美莫过白云雾凇。白云山常年水气充沛,白云环绕,到了冬季,便是玉树琼花,满山的冰霜裹枝。就是嫦娥,也会弃了月宫,来到白云山也不舍离去……

白云山至今还流传着,明朝时林红胡子义士的传奇,元代时的老和尚平地,五代时期刘知远与李三娘凄美的爱情,云凝法师巧救李世民的历史笑谈等许多民间传说。

二十多年后举办的“亚洲越野大师‘2017引擎鸟’新县站”赛事结束后,我与“红城跑团”的五位成员自发组织起来清理白云山一带的赛道垃圾,才有机会若年后又重游白云山。

如今残存的望景亭仍屹立在山顶东侧,坐北朝南的亭台门楣上依旧是那幅镌刻的楹联 ——瀑布师真显,云凝祖德深。

门楣楹联上雕刻着寓意佛家至高无上的法器,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见。而横楣上二龙奉香的石雕图案也是那样耀目,他喻示着曾身为皇家寺院的白云山寺曾显赫一时。

而正殿的两层十二间房屋也只剩下残墙断壁,处处依旧是散落的条石,横乱地静卧于白云山巅。只有西边供奉山神与土地的神台仍保存完好,破败的殿内遗迹里,杂木丛生,满目荒凉。而儿时来时看到的,殿后的航空引导塔仍锈迹斑斑屹立在白云之巅。而石缝上一颗映山红开得正艳,却给我带来一缕缕幽思……

也许王梵志做梦都不会想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六十三回以“铁门槛、土馒头”的诗句为妙玉品读的好喜之诗,为书中引子而埋下伏笔。而文中的铁槛寺、馒头庵也出自于此吧?让王梵志更没想到的,是他的诗作流传日本后的一千年,竟是传承着他作品的日寇,炮轰了他曾清修的白云古刹……

留诗云——

名利粘尘如梦空,立秋访寺沐西风。

只缘醉卧蓬莱顶,一点江山万里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