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14章 心生忌惮【1 / 1】

凶颠美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许未来真有可能制造出如此厉害的高速潜艇哦!”

柳席听到同事们这么说不由得冷笑一声站起来收拾东西离开了,心中暗自骂他们是些不长进的家伙。同时嘴里还抱怨着:

“连你们这群笨蛋都被他的胡扯所迷惑?居然相信这种事情可以做到简直难以置信这篇作品是怎么通过审核发表出来的!”言语间充满了不满之情。

与此同时,海军基地内的潜艇维修工人们也看到了这篇引发轰动的研究成果。

一旦提及潜水器自然吸引到了大量人的注意力。

随后又认出是景熵和他的小跟班李雨燕共同撰写时更是激起一阵热议浪潮。

要知道在这个行业内最知名的生产厂家是谁呢?

当然是我们自己啦!

这里汇聚了众多智慧结晶凝聚了许多优秀工程师辛勤汗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尝试制造极速型水下载具,可至今为止仍未能实现百公里\/时以上的目标呢。一个没亲手打造过哪怕一只小木船的新手居然胆敢提出这么荒谬绝伦的想法!

要造一艘超光速航行器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啊!!

你是不是疯了呀?!

莫非是在嘲笑我们这一群老资格工作者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吗???

如果谁能真正做出超音速潜水平台来我们这些老前辈的脸往哪搁呢???

所有这些年投入的心血难道就这么打了水漂不成吗?

年轻人总喜欢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缺乏耐心与沉稳,为何就不能踏实做事呢?

应该脚踏实地地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呀!事情需一步一步来做食物也要一口一口吃潜艇速度更是应该逐年递增而不是一口气飞跃到上千公里每小时。

目前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水下单体推进系统只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速率范围。如果你能达到你说的那个数字哪怕只是四分之一我们就承认你的实力!

得知此事后基地内部几乎所有技师们都停止了自己的日常操作转而针对这个提议展开了激烈的批评与谴责活动。

毕竟前一阵子景熵刚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潜艇结构图还原任务夺走了不少人风光早已令很多人对他心生忌惮了;

现如今一个专门研究制冷设备出身的人物公然在这份顶级期刊上面畅想起了关于海底世界的革命性变革简直是赤裸裸地羞辱咱们整个造船业群体嘛!!

他们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这篇论文,然后抓住每一个问题进行改正,甚至有人直接去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指正。

一位工程师开口了:这想法确实挺新颖,但我得指出一个小错误!声音在空气和水里的速度不一样。

声波在水中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400米每秒,相当于空气中的4倍多。但从文中来看,作者说的应该是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潜艇是在海里跑的,要是想达到超音速,不是应该超过海水里的声速才对吗?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能搞混?

这位工程师一副教导晚辈的模样指出了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小错,如果连基础概念都没法说清楚,那么整篇论文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换句话说,这篇文章可能掺了不少水,大家得自己留个心眼儿判断真假。

接下来,其他工程师也跟帖评论,有的说想法不错,但跨度太大,不切实际。还有的人认为作者画出的超音速潜艇样子简直离谱,跟现代潜艇的设计相差太多,完全不合逻辑,倒不如干脆改行拍科幻电影算了。

各式各样的说法都冒了出来,多数都在批评。

短短一个小时之内,这篇文章就有了300多条点评,每位留言者级别都不低。

在这样高水准的专业期刊上出现这么多回复可真罕见。

接着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件事。

点开两位作者的名字链接,会看到他们的主页和个人头像、昵称!

天啊,这难道不正是这段时间在论坛里备受议论的那两个家伙么?!

两个之前匿名的小号终于露出了真实身份。

闹得平台上下鸡飞狗跳的就是景熵和李雨燕这对搭档。

果然是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比师父还要狂傲,在各大顶尖高手的文章后面指指点点。

确定这篇文章背后的两名作者后,不仅是造潜艇工厂的老前辈们加入指责阵营,生产冷兵器和热武器的其他工厂师傅们也来添油加醋。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两人可没少让人生气。

平时发布的内容就算有意见也会客客气气地提出,但这对师生却总爱直截了当地批评、纠错,似乎觉得自己发明了几款装备就成了大腕儿。

不过气归气,人家提出来的建议还真能直戳痛处,并且见解独到。不少同行为了回应不得不熬夜加班组织措辞反驳他们的话,有时候还需要花几天时间整理材料。

虽然照着他们的思路也许可以造出更棒的东西,但如果相关技术还没有成熟,这不就是白搭吗?

更糟糕的是,像李雨燕那种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的态度,仿佛她已经掌握了更好用的新装备似的。要知道我们这群人在这领域工作了好几十年,帮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你这个毛头小伙子居然还敢大言不惭地贬低我们的成就,你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

这时候大家也不再顾及是否礼貌合理,纷纷开始怼这两个人,网上有关于他们的话题如同春笋般冒头,每个帖子下面就充满了谴责的声音。

既有老前辈带头反对,年轻一辈之中不乏对景熵眼红妒忌之人,骂起来更是毫不手软。

就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迫于舆论压力,《兵器研究》编辑部将这对师生的文章下架了。

这座办公楼负责编辑处理多个部门提交的专业研究性论文。

各大单位的研究成果都会在这里的内部刊物发表。

管理这个地方的是曾经业内闻名的大师级人物,退休之后他们专注于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这些期刊几乎涵盖了所有相关领域,并逐渐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转型。